李巖斌
當前,全球現代化進程深入推進,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導致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慢生活與慢設計理念應運而生。慢文化與快文化相對應。快文化的產生有著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快”為標桿,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與政策的助推下,世界進入“快經濟”時代,隨后,一系列依托于快經濟,服務于快節奏生活的快餐文化、快餐劇、快餐雜志、快餐報紙等文化快餐應運而生??旃澴嗌罘绞脚c文化快餐的出現具有諸多利弊,首先快節奏生活方式需要文化快餐,其次,快經濟以消費主義為原則,過于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工業化產品的內涵與質量,不具備綠色、環保與人性化特征,甚至導致文化缺失與文化虛無。同時,現代主義設計造成設計同質化,歷史文脈被割裂,缺乏地域性與民族特色。這也是慢生活與慢設計理念產生的兩大緣由,其主要任務是:緩解處于快節奏社會的現代人的社會壓力,為設計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使之能夠較好地體現民族特色與地域文化特征,具備人情味與人文關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本文基于慢設計理念進行居住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實踐分析,首先對慢設計理念進行溯源,然后充分解讀慢設計理念與其文化背景,將慢設計理念與住宅設計相結合,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從多維度切入,以求最終設計出符合慢設計理念的室內空間環境。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慢設計理念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化進程加快,大眾生活被快經濟與快文化、通俗文化、大眾文化所包圍,大眾生活節奏與諸多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基于現代化批量生產的設計也產生了種種問題,造成資源的過度消耗與浪費,設計作品缺乏文化內涵。這既不利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歷史文脈的延續,也嚴重違背、忽略了人正常的心理與生理需求。當下,設計師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勇于面對現代設計難題,努力突破設計困境。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快經濟與快文化盛行,城市建設、工業生產、大眾生活出現很多問題,急需解決。當前,設計師要采用慢設計理念,合理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實踐,順應設計潮流,同時積累設計經驗。
工業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20世紀末,歐洲各國發起一項社會運動——慢運動。慢設計理念應運而生。針對快速化、標準化食品生產與飲食方式,意大利社會活動家與美食作家卡爾洛·佩特里尼發起慢食運動,慢食運動涉及160多個國家,慢設計理念得到廣泛傳播。
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技趨于智能化,信息呈現多元化。人們越來越重視應用慢設計理念,以有效緩解精神壓力。設計師開始運用慢設計理念,創造具有良好人文關懷氛圍的室內空間環境。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步伐逐步加快,現代主義設計理念與西方快經濟、快文化等文化發展理念逐步打破我國固有的設計面貌,慢生活與慢設計理念逐步興起。大眾渴望擁有文化特色鮮明、人情關懷濃郁的室內空間環境,很多采用慢設計理念的優秀室內空間設計作品相繼涌現。
(二)國外研究現狀
19世紀,美國人奧姆斯特德設計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城市公園——中央公園,以滿足人之生理與心理需要。慢設計理念產生于20世紀末歐洲發起的慢運動,溯其理論根源,早在20世紀初,現代主義設計奠基人、芬蘭著名建筑師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實踐與理論就已體現出慢設計理念,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設計實踐發展出一人情化路線,改變現代主義建筑單調、冷漠的面貌,這影響了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后現代、新現代主義設計。
(三)“慢”的內涵
在慢設計理念中,“慢”強調的絕不是設計進程、設計周期的快慢與長短,它是基于當代文化視域的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趨向無關,強調的是減少資源浪費與資源消耗,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強調設計過程中應注入更多的情感化因素,使工業化產品或室內空間環境具有人情關懷與極強的精神功能。慢設計可以觸及、探索人類內心最為淳樸的狀態,減輕現代消費主義與物欲主義的負面影響。
在進行住宅設計實踐時,人們要結合歷史文化背景、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合理運用慢設計理念,與時俱進,以人文本,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為室內空間環境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營造和諧而舒適的生活情調。
三、慢設計理論分析
慢設計是現代主義設計的創新和發展,是更加靠近后現代與新現代主義的一種設計趨向。慢生活空間設計一改現代主義過于強調功能性而忽視軟環境營造的弊病,注重空間的人文色彩,關注生活體驗、空間體驗與情感交流,使處于慢空間中的人產生情感互動和精神共鳴。慢設計可以消解消費主義與物欲主義對大眾的部分影響,使其關注人與自然、現代與傳統、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關系,引導使用者接近自然、領悟自然進而尊敬自然。
慢生活空間設計以簡約、清逸為室內環境主要營造目標,不過分追求空間環境的表面軟修飾,重視空間環境的基礎功能,努力減輕現代人的心理壓力。慢設計以“簡約而不簡單”為最高追求,以把握空間環境之內在實質、中和之美為主要方向,剔除華而不實的空間裝飾,以營造質樸、本真、脫俗的空間氛圍。
慢生活空間設計理念與道家天人合一觀念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二者都以感受生命之自由、回歸自然、從自然中獲取人生哲學為最高理想,但在室內空間劃分與構成方面則是對立的。中國傳統民居的布局形式以內向、封閉、圍合為主要特征,而慢生活空間設計繼承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講究開放、休閑、放松,以優化空間布局,增進家庭成員感情為主要目的。慢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內向型室內空間的布局形式,創造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回歸本真的空間環境。
慢生活空間設計是伴隨現代主義設計進一發展而產生的。無論何種設計理念,在空間環境設計中,功能性始終是第一性的。從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室內光環境設計到硬軟裝搭配,慢生活空間設計都要把實用性放在首位,避免華而不實而存在文化內涵淺薄、人文情懷不到位、感染力不足等問題。
當前,工業化批量生產造成資源消耗加劇與資源浪費。設計師要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有效運用慢設計理念,將綠色材料應用到室內空間環境中,創造自然化、宜居化、本土化、人性化的生活空間。
慢生活空間設計順應當代時代設計要求,以解決大眾最本質、最本真的心理需求為主要目的,讓人通過慢空間環境來感悟超越世俗的純凈心靈。空間布局、界面處理與色彩選用等要以隨意性為主導,隨意并非忽視固有設計規律,而是通過符合生活境遇的隨性設計來提升內心體驗,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調整,合理設計。
慢生活空間設計強調設計的本土性,順應歷史文脈。現代主義設計導致設計同質化,其未能考慮甚至割裂設計的地域性。室內空間環境設計要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運用慢生活空間設計理念,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強空間環境的人文情懷。
慢生活空間設計可以營造自由、舒適、富有人情關懷的空間環境,使人在慢空間環境中放慢腳步,用心生活。慢生活空間設計要注重親和性,使人產生歸屬感與幸福感,最終提升居住體驗。
四、結語
慢設計理念以追求人文精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最高目標,并以實用、開放、綠色、隨性、休閑、親和等為具體指導原則,這不但影響室內空間環境的空間布局與交通流線設計,而且對空間軟環境、色彩搭配、照明設計具有導向作用。未來,人們要合理運用慢設計理念,不斷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水平,最終設計出自由、舒適、富有人情關懷的慢生活空間。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