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夢嬌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建設幼兒園班級圖書館應使幼兒回歸大自然和大社會。依托《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筆者以精密觀察為引領,開展別樣的“動物的皮膚”系列實踐活動,挖掘與整合幼兒的觀察、發現和記錄,為幼兒班級圖書館深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一)精密觀察
陳鶴琴先生指出:精密觀察要有“精密的輔導”和“精密的試驗”。為此,筆者根據精密觀察的四點要求:全面觀察、比較觀察、系統觀察和五官俱到觀察,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在觀察方法指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與探索。
(二)大班幼兒年齡特點
《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筆者認為,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能動手動腦尋找答案并且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三)班級圖書館
陳熠(2019)指出,幼兒園圖書館是以幼兒園為單位,提供豐富多元的圖書資源,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場所。戴雪(2018)則提出,把圖書館建設的內容融入幼兒園的課程中,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促進幼兒的多元發展。筆者認為班級圖書館實質是幼兒園圖書館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從兒童生活出發,在兒童的實踐活動中豐富班級圖書館。
(一)疑問。“為什么我們畫的蛇和馬都不一樣?”
晨間的一次談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辰辰:“我是班級里最大的!我已經7歲了!”
穩穩:“誰說你是最大,我也7歲了!”
哈哈:“不是這樣比大小的,看屬什么!”
大家議論紛紛,討論著自己的屬相。這時,教師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紙記錄下自己的屬相,組織了屬相展覽活動。
辰辰:“你的馬為什么是這樣子的?”
妍妍:“我給我的小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二)討論。“動物需要穿衣服嗎?”
誠誠:“動物是不穿衣服的!”
妍妍:“我家的小狗就穿的衣服啊!”
辰辰:“動物有尾巴的,衣服穿不了。”
一周后,小寶帶來了繪本《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午后閱讀的時,我們分享了這個繪本故事。
誠誠:“衣服就是給人穿的,動物穿了會有各種問題。”
妍妍:“我家狗狗是因為剃了毛才穿的衣服。”
辰辰:“這繪本太有趣了,我想演一演小蛇!”
孩子們紛紛響應,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還配上了臺詞:“這衣服太熱了!”“這衣服太難受了!”孩子們開始認識到動物其實不需要穿衣服,因為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衣服——皮膚。
(三)探究。動物有自己的衣服——皮膚
第二天花花就興沖沖地說:“你們來看我的這本書里面都是動物皮膚的秘密,我發現了蛇的皮膚不是像辰辰小朋友畫的那樣!”孩子急忙圍過來圍著花花,今天的探究活動就根據這本書開展了。
哈哈:“有些動物的皮膚是一條一條的,像斑馬一樣,還有像奶牛一樣是一塊一塊的。”
教師趁機開展了動物皮膚大調查活動,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自制調查表并做好標注。孩子們分享了調查表,又有了新的問題。
辰辰:“可是我們的記錄有好多重復啊。”
發發:“我想把我們的記錄存起來。”
大寶:“我們想個辦法,把它保留下來吧,把重復的去掉!”
孩子們把大家的記錄表聚合在一起相互討論,最終決定跟上次工具書的方法一樣,制作成圖書保留在圖書漂流角,這回孩子們的動作非常熟練,他們把書裝訂成冊,畫上書標,貼上頁碼,做上標注,很快,我們的動物皮膚大百科自制書本就完成啦!隨著動物皮膚百科書的完成,孩子們將自制書放入了班級圖書館中,孩子們紛紛借閱,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
(四)發現。特殊的動物皮膚——保護色
隨著認識的加深,孩子們決定組織一場皮膚知識大競賽,孩子們對動物的花紋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孩子們發現有些動物的特殊花紋和身邊的環境差不多,那為什么呢?
果果:“經常在一起就一樣了!”
明明:“是模仿。”
甜甜:“敵人就看不出來。”
孩子們閱讀《動物的相貌》,發現原來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為了偽裝捕捉食物,他們也馬上將之前做的工具書進行補充和完善,進一步豐富了班級圖書館。
(一)全面觀察,概括全體
徐玉杰(2012)指出,教師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全方面地觀察,要關注發展的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特點,兼顧整體與部分。
在屬相展覽會上,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的觀察思考:千姿百態的蛇和馬,為什么花紋顏色都不一;為什么大家筆下都是蛇和馬;我們生活當中的蛇和馬的樣子……這樣才能深化幼兒對蛇和馬的認知。
(二)比較觀察,精密分析
錢峰(1992)認為,教師應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現象。
從孩子們發現蛇和馬的花紋不一樣到探究動物的皮膚異同,過程中適合孩子興趣和思維的圖書不斷加入班級圖書館,這樣孩子才能在閱讀和比較中正確、細致、完整地認識動物的皮膚,幼兒的思維才會得到質的發展,班級圖書館的構建才能更加真實和適宜。
(三)系統觀察,明確目標
錢峰指出,教師引導幼兒制定明確的觀察目標和清晰的觀察計劃,幼兒能有目的地、系統地觀察某種事物。在班級圖書館豐富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聚焦“動物的皮膚”,從各個維度了解皮膚,發現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系統的觀察使孩子知識體系串聯在一起,將皮膚的秘密調查表匯編成書籍,進一步豐富了班級圖書館。
(四)五官俱到,相互觀察
錢峰認為,教師引導幼兒不僅用眼睛觀察,更要多感官共同參與觀察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以看、聽的為主,欠缺其他感官的運用。在匯編書籍中,缺少其他感官參與的記錄。教師可以適當鼓勵孩子,以電子的方式匯總孩子的發現,進一步豐富圖書館在“說”方面的構建。同時,動物的皮膚在觸覺應該有更多的體現,使孩子有更加直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