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臨床診斷應用的醫學影像檢查方法越來越多。常見的有X線、B超、CT和核磁共振成像等,這些技術的普及標志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由于每種影像檢查都有其各自特點,所以醫生要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檢查方式。本文重點介紹CT影像在臨床中的應用現狀以及在使用CT影像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CT影像診斷,即通過掃描儀器掃描患者的病變部位,獲得病變多層次的圖像,然后醫生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CT影像作為一種三維掃描方式,在很多疾病的診斷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CT操作簡單,患者不會有疼痛感。而且CT影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特別適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血管疾病、頭頸部以及胸部疾病的臨床診斷,如肺炎、腫大的胸部淋巴結、肺門部陰影及腫塊等。
目前,CT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急診檢查中,針對中風、急性心梗、全身外傷以及腦卒中等有非常好的診斷效果。尤其是對于腦卒中檢查,一旦發病,致死率和致殘率非常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由于兩種疾病治療方法截然相反,一旦誤診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CT可以很好地分辨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CT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因此在進行疾病診斷時,醫生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診斷方法。
大部分肺炎通常采用胸部X線檢查,但與CT相比,X線檢查雖然輻射小,但是無法清晰地顯示部分肺炎疾病的精細部位病變。而CT可以更好、更精準地定位病變部位,幫助醫生觀察肺部的影像學改變,從而確定患者患有何種肺炎,能夠更好地鑒別疾病。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CT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輔助診斷手段。CT檢查能夠很好地彌補核酸檢測的不足,可以盡早發現患者肺部影像學改變,從而判斷患者病情輕重,挽救患者生命。CT普及性高,操作簡單,檢查速度快,且可以使用車載CT流動檢查等。此外CT圖像的清晰度較高,還可以實現圖像網絡傳送,讓全國各地的專家進行網絡遠程閱片,十分便捷。
1.CT檢查之前,檢查人員應告知患者去除身上所佩戴的金屬物品,例如假牙、項鏈、手表或皮帶等,防止出現偽影干擾臨床診斷結果。
2.CT檢查要求患者空腹,有的還需要使用對比劑,例如增強CT檢查時,需要使用含碘的對比劑靜脈注射。所以,醫生應在注射造影劑前,詳細詢問患者有無碘劑、海鮮、海帶等過敏史,還應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要配合檢查人員,如吸氣、呼氣、轉換體位等,從而獲得更好的CT影像結果。
CT檢查簡便易行、安全、無痛、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且設備普及程度較為全面,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急診檢查中。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檢查中,CT雖然不能夠作為最終確診的手段,但是在篩查手段中,已經展現出了自己明顯的優勢,做到了真正的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