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趨于一體化,中德兩國經濟文化關系不斷向前發展,文學文化交流成為我國文學研究界高度的關注內容。相較其他歐洲文學大國,德國文學發展時間較短,但德國依然涌現出一批偉大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與感性浪漫的法國文學和反映社會關系、社會文化特點的英國文學相比,德國文學具有博大深邃的內涵,能夠給予閱讀者較強的精神力量,因此被人們稱為“思想者的文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文學在中國的出版譯介經歷了萌芽、繁榮、沉寂、復蘇的過程,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鮮明時代特征。
一、德國文學在中國的出版譯介發展情況
抗日戰爭發生后,我國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人類生命的意義,這也促使德國戰爭文學作品在中國被大量譯介。比如,洪深、馬彥祥共同翻譯的德國文學作品《西線無戰事》是由德國作家雷馬克創作的,詳細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冷血,是時代精神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多元化的出版翻譯和學術界思想解放,讓中國文學愛好者能夠閱讀到更多探索人性和人生真諦的德國文學作品,雖然德國出版譯介的作品銷售量無法與英美等國相比,但是以嚴肅思辨見長的德國文學同樣對中國文學的創作發展起到的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外國文學出版譯介規模擴大。其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創作的作品成為中國文學市場的重要出版和譯介對象。
二、德國文學作品在中國出版譯介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德國文學在中國市場進行出版譯介。其中出版譯介較多的是赫塔米勒、格拉斯等諾貝爾文學家得主的作品,《朗讀者》《沉重的探戈》等成為中國文學市場暢銷的德國文學作品。21世紀前十年,中國出版譯介的德國文學作品大概有1700部,占外國文學作品出版譯介總量的7.6%左右。德國文學在中國出版譯介的體裁主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紀實文學、兒童文學以及散文等。其中,中國出版譯介作品最多的德國作家當屬格林兄弟,然后才是德國文學家歌德的作品,其創作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在中國文學市場出版譯介的數量高達50種。
(一)德國文學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譯介發展
德國當代文學小說在中國出版譯介的數量超過300種,其中備受讀者青睞的德國作家有安妮·弗蘭克、君特·格拉斯以及赫塔米勒等。其中,安妮·弗蘭克創作的《安妮日記》在中國出版譯介的作品數量僅少于歌德創作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安妮日記》不僅是一名正在成長中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也是德國軍隊占領下社會普通百姓艱難困苦生活的真實目擊報道,該小說在中國通常被作為青少年小說出版譯介。諾貝爾文學獎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只要獲得了該獎,那么對應作家作品的銷售量勢必會在各個國家增長。當代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于199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家,其在德國文學界享有盛名,他的文學作品創作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想象豐富、語言新穎以及創作手法獨特等,他長期活躍在德國政治舞臺上。君特·格拉斯的代表作《鐵皮鼓》在1990年由中國著名德語文學翻譯家胡其鼎翻譯,并在“20世紀外國文學叢書”中出版。1998年,胡其鼎再次對該作品進行了譯介,漓江出版社出版了該作品。漓江出版社在1999年還出版了由刁承俊翻譯的《狗年月》作品。此外,君特·格拉斯其他小說作品《局部麻醉》《貓與鼠》《比目魚》等都在中國進行了出版譯介。
赫塔米勒是德國一位極為關注現實的著名文學作家,其創作的文學小說作品總會攜帶一種洗不去的陰暗氣氛,這與米勒生活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關系,那時正值羅馬尼亞的極權統治期。201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十卷本的“赫塔米勒作品系列”,其中小說作品有6部,如《心獸》《呼吸秋千》《狐貍那時已是獵人》等。《呼吸秋千》作品讓赫塔米勒成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獲獎理由是專注于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真實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
(二)德國文學在中國出版譯介的缺憾
進入21世紀以來,德國文學在中國的出版譯介品種數居第四位,僅僅低于英國、法國與美國,然而德國文學在中國的出版譯介還是有著一定的缺憾。主要表現在對當代德國著名作家作品的出版譯介不夠科學全面,對老牌德國作家創作作品的出版程度不一。
中國文學市場對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出版更加看重作者的名氣和實力,君特·格拉斯作為德國著名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因此他創作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市場得到全面譯介。而西格弗里德·倫茨譯介雖然是德國當代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在德國文學文壇的地位僅次于君特·格拉斯和海因里希·伯爾。但是,其創作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出版譯介并不全面,在21世紀前十年,對其新譯的作品只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失物招領處》以及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西格弗里德·倫茨是德國繼承現實主義傳統的代表作家,他創作的作品數量并不少,但是其作品無論是從體裁上,還是從數量上在中國市場的出版譯介都不夠全面,需要相關譯者深入了解、翻譯。除此之外,德國文學的戲劇與詩歌作品在中國出版譯介也較為薄弱,21世紀前十年,德國文學中詩歌與戲劇在中國的翻譯比例不斷下降,但是詩歌戲劇在德國文學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戲劇是德國文化的中心。因此,我國文學翻譯者同樣要加強對德國戲劇與詩歌作品的翻譯出版。
三、結語
德國文學在我國的出版譯介能夠讓我國更多讀者看到關于探索人性與人生真諦的經典文學作品,同時也可以推動中國文學建設穩定持續地發展。因此,現代文學翻譯者要主動加強對德國文學作品的深入探究、譯介,結合市場文學愛好者的需求,合理引進、翻譯不同體裁的德國經典文學作品,促使不同層次閱讀者能夠接觸、了解德國不同特點的文學內容。
(鄭州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作者簡介:趙琦(1987-),女,河南新鄭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德語和德國文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