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倩
閱讀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科學有效的閱讀方式對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幼兒的生活品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圖書漂流,漂流的不僅有書香,還傳遞著品德和責任,快樂和誠信。圖書漂流過程對幼兒的規則意識有很高要求。愛護圖書、自己借閱、主動歸還、記錄感悟等等,幼兒參與得越徹底,圖書漂流的質量就越好。考慮到之前圖書漂流的經驗,由于幼兒被動參與,家長局部參與,造成了圖書歸還不及時、感悟記錄被包辦、被動漂流圖書等一些消極的圖書漂狀態。本學期,我們對圖書館的建設,圖書的選擇、擺放等,從一開始就請幼兒參與,讓一切行動回歸幼兒的需要。
樂樂問:“什么是漂流小達人?”“就是漂流書看得最多的人。”焦焦說。在一旁的我,進行了思考,漂流小達人單單靠數量取勝嗎?
集體討論:什么是漂流小達人?樂樂說,“就是漂流書看得次數多的小朋友。”我拋出問題,“作為圖書漂流的小達人,除了書看得多,還需要有什么好的品質?”涵涵說:“媽媽說看書要看得多,但是也要記得牢。”我最后作出小結,“書里有很多知識,我們可以記下來,是個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們每次閱讀后都會有閱讀感悟。”
行為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評比活動能夠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定期開展的評價,能夠幫助幼兒找到不足,并加以改進,最終達到較好的效果。
教師支持策略:教師利用兒童議會,讓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成為閱讀小達人。從幼兒主體入手,拓寬他們的思維,增強他們自主記錄閱讀感悟的意識。
(一)動手——做看得懂的閱讀感悟
“閱讀感悟要寫得好,才能評選漂流小達人。”辰辰說。我追問:“我們的閱讀感悟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閱讀感悟才是講得好的?”嘉嘉說:“我們覺得好就是好,我們可以投票決定。”“我看了一下,你們的感悟好像都是文字啊!你們能看明白嗎?”我詢問。銳銳說:“我們可以畫畫,我們能看懂小朋友畫的畫。”焦焦說:“我們自己寫的才能參加評比,爸爸媽媽寫的不算啊。”
行為分析:基于已有經驗,幼兒已經能夠了解看書寫感悟的方法,但是他們依然習慣于和家長一起撰寫閱讀感悟,因為他們的感悟只存在于和爸爸媽媽的交流之中,一旦感悟需要和同伴交流,問題就會出現。于是,幼兒會有自己寫感悟的愿望。
教師支持策略:在活動中,將自主交流閱讀感悟作為圖書漂流活動的重要環節。只有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項感官,才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幫助幼兒找到問題,引領幼兒解決問題。
(二)動腦——做有個性的閱讀感悟
1.一只大大的老鼠
“這只大大的老鼠是什么意思呢?佳佳。”嘉嘉問佳佳。佳佳笑著,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看的書上有老鼠。”“可是你畫個老鼠,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啊?好奇怪!看到什么畫什么嗎?”嘉嘉自言自語。
討論又開始了:“閱讀感悟畫些什么?”第一小組說:“畫我最喜歡的一個地方。”第二小組說:“畫我讀完書的想法。”第三小組說:“畫我想的故事。”第四小組說:“畫我想給書添加的圖畫。”
行為分析:嘗試讓幼兒積累經驗,樂意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指導策略:定向思維模式會讓幼兒的見解有所偏差,理解產生誤區,從而讓幼兒的行為產生問題。以數量取勝必將引起閱讀質量的變化,所以兒童議會的介入,可以讓幼兒對閱讀小達人的評比有新的認識,從而促進閱讀感悟的質量提升。
2.沒有便箋紙了怎么辦?
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加,我們的便箋紙不夠用了。“老師,沒有便箋紙了,我可以用自己家里的紙頭做嗎?”我回答說:“當然可以。”銳銳用白紙畫了一個心形邊框,小朋友都夸好看。“我們畫畫用的邊框可以用在這里呢。”思思開心極了。餐前活動時,我們再次集中,暢想便箋紙制作的小妙招。
行為分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提供多樣化的條件和活動,激發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指導策略:教師在活動中要善于總結,讓活動效果在一次次研討和實踐中得到質的提升。
(三)創意——做粘得牢的閱讀感悟
秋冬風大,幼兒們早晨來到幼兒園,發現很多便箋紙被吹落到了地上,幼兒們紛紛撿起來。
“我的閱讀感悟飛走了,你們誰看見了嗎?”姜姜著急得要哭了,“怎么不牢的?掉了我就評不了漂流小達人了。”
“我們把它貼起來吧。”勻勻說著就去美工區找雙面膠。
“老師,我想要訂書機,我的閱讀感悟掉下來了,我要用訂書機釘牢一點。”涵涵說。“那你會用嗎?釘子有點尖,不要傷了自己。”我遞過去。“不會的,小手不要碰到前面的尖牙齒就沒關系,我媽媽教我的。”涵涵胸有成竹接過訂書機。“這個辦法真好!我也要釘。”姜姜說。“涵涵,那你當小老師,教大家怎么使用訂書機。”我提議。“再寫個說明書,忘記了也能看看。”姜姜說。
行為分析:幼兒習慣了大人們的幫助,當遇見問題的時候,習慣先找大人,但是他們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想辦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應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按照已有經驗處理力所能及的事,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自信。
教師指導策略:作為教師,要允許幼兒嘗試各種猜想,在實踐中獲得經驗,由經驗生發想法。同時,教師要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支持他們的創想和發現。
1.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們不需要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集體進行圖書漂流活動,他們會主動進行圖書漂流,并主動做閱讀感悟。教師在圖書漂流活動中,發現問題,并引導幼兒自己去思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拓寬了幼兒面對困難的眼界,讓幼兒們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并幫助幼兒建立自信。
2.幼兒的自主性增強了。在圖書館的建設、圖書的選擇和擺放環節就環節讓幼兒參與進來。每次圖書漂流前,幼兒都會自己決定漂流的書本。漂流結束后,幼兒會自己整理書本和閱讀感悟,收拾小書包。通過這些方式,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性的體驗,讓幼兒積累經驗,提升閱讀的興趣和質量。
3.幼兒的圖書漂流表征性優化了。通過“漂流小達人”的評比,幼兒們對閱讀感悟的表征,有了一定的見解和自我意識,表征體現得更具體,內容更優化,同伴之間也能利用表征進行閱讀之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