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
胰腺炎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胰腺炎通常與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胰腺炎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分別是普通型和壞死性,多數胰腺炎患者所患的都是普通型胰腺炎,而診斷出壞死性胰腺炎的患者,病死率非常高。
(一)吃飯細嚼慢咽
營養學家建議人們吃飯應該遵循細嚼慢咽的原則,每吃一口食物最好咀嚼三十次以上,是健康的進食方式。若進食量大而且速度過快,很容易使食物快速進入到人體內十二指腸的位置,刺激胰腺分泌,導致胰腺炎疾病的發生。
(二)戒酒
酒精直接影響胰腺的分泌情況,導致胰腺分泌物發生變化。較之正常的胰腺分泌物,喝酒后胰腺分泌物更加黏稠,很容易堵塞人體胰腺管道,造成胰腺炎癥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對人身體的傷害不僅僅只有胰腺,還會損害人體內多個器官,包括肝臟、心臟等。因此,預防各類疾病,戒酒是重要步驟之一。
(三)治療膽道疾病
膽道疾病包含很多種,其中人們經常聽說的就是膽結石。膽結石疾病患者和患有其他膽道疾病的患者,應及時治療該疾病,盡早減輕病情和治愈病癥。因為膽結石疾病很有可能導致人體胰腺發炎,因此預防胰腺炎發生,要及時治療膽道疾病,避免進一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四)治療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
甲狀腺疾病患者和糖尿病人群,患胰腺炎的概率較常人更高。因為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如甲狀腺瘤等,這類患者血液中的鈣會增加,容易引發胰腺出現鈣化現象,增加患胰腺炎疾病的概率。糖尿病人群的身體存在嚴重的內分泌障礙,和身體健康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胰腺炎疾病的可能性也較高。患有以上兩種疾病的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控制疾病進展,降低胰腺炎的發生概率。
(一)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作為一種可以治愈的疾病,要進行及時有效治療,避免發生病情加重的情況,增加治愈的難度。初期并無感染的輕型胰腺炎患者,通常是采取非手術治療的方式。非手術治療急性胰腺炎期間,醫護人員要持續給患者腸胃減壓,防止患者發生嘔吐、誤吸等情況,給患者用全胃腸動力藥物,減輕腹脹等不適癥狀;利用經靜脈的方式為患者補充液體熱量、電解質等,有效預防患者發生貧血的情況,促進人體微循環。明確診斷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其發病的早期,由醫護人員根據實際的癥狀狀況給患者用止痛藥,同時使用解痙藥,但是禁用嗎啡藥物。對于急性胰腺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醫護人員可選用胃管減壓、生長抑素、抗膽堿能藥、H2受體阻滯劑等,選用加貝酯、抑肽酶等胰蛋白酶抑制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早期應禁食,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完全腸外營養(TPN),當腸梗阻癥狀和壓痛癥狀減輕后可逐漸恢復飲食,但是高脂血癥的患者除外。對于同時患有高脂血癥的患者,應給予其脂肪乳劑作為熱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治療中可應用抗生素,當胰腺炎較重、同時伴有胰腺或胰周壞死的時候,為了避免發生腸道菌群移位導致細菌感染的現象,醫護人員可使用廣譜抗生素、相對性的抗生素等。急性胰腺的并發癥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包括胰腺壞死合并感染、胰腺假性囊腫、胰腺膿腫等,若是無法確定診斷,或是發生繼發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膽道疾病等,經過合理的治療后臨床癥狀卻沒有減輕,甚至是持續惡化,醫護人員應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案治療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經過診斷后確診為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治療過程主要根據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膽源性疾病的治療應以戒酒為主,采取調整合理飲食習慣的方式,日常飲食少量多餐。在食物的選擇上,主要以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的營養食材為主。合理補充胰酶,以營養支持療法為主。同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注意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發展。慢性胰腺炎患者應多關注自身的健康變化情況,定期復查,謹遵醫囑,根據病情的變化和發展,必要時進行胰管引流術或胰腺手術。
綜上所述,胰腺炎作為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疾病,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若是胰腺炎患者發生高熱不退的癥狀,很有可能出現并發癥,包括胰腺囊腫、臟器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腫、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安全,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