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人體血液由多種成分組成,包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漿等,不同成分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根據疾病類型的不同,不同患者輸血的目的也存在較大差異。80%以上的患者只需要輸入血液中一種或者兩種成分即可,由此出現了機采血小板的現代獻血新方式。
機采血小板也稱為成分獻血,即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在獻血者捐獻的血液中提取出血小板,是一種比較先進且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現代獻血方式。
機采血小板的實質是分離血液組分的過程,其血液來源是獻血者捐獻的血液。血小板采集需要使用到先進的血液成分分離機,連續不間斷地提取出血液中的血小板,再將其他不需要采集的血液組分通過回流管輸送回獻血者的體內。機采血小板每次可以制備出10~20U的成分血,不但獲得了目標成分血,而且也避免了血液其他組分的浪費。
機采血小板具有濃度高、純度高、組分單一以及容量小等特點,適合血小板輸入患者臨床輸注使用。機采血小板與傳統的獻血程序與過程基本一致,只是多了血液成分分離并重新輸回獻血者體內的流程,獻血時間會比一般獻血時間長,大概需要40~60分鐘才能獲得一個單位的機采血小板。
與傳統的全血采集相比,機采血小板具有很多個優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治療所需劑量容易達到。與傳統的全血采集相比,機采血小板只需要采集獻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其他不需要的血液組分在分離完成后會被重新輸回獻血者體內,不會造成獻血者血液損失過大。每次機采血小板大概需要提取4萬計數,一個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的總計數大概在16萬~28萬之間,一次機采血小板不會對獻血者造成影響,不會影響到獻血者自身的凝血功能,并且血小板在人體內的壽命其實很短,在獻血后的幾天時間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
第二,輸血不良反應少。機采血小板只有一種血液成分,只針對血小板減少的患者使用,如果采用全血進行輸血,血液中融入的白細胞增多,可能會跟患者自身的血液成分發生不良反應,給患者造成傷害。
第三,輸血安全性高。機采血小板獲得的血小板濃度高、純度大,其中混入紅細胞的量十分少,在給患者輸血時只需要同型血型輸注即可,不需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同時,機采血小板也有效控制不必要的外來抗原接觸,而且機采血小板所需的獻血者數量較少,降低了因為輸血或者采血而產生的疾病傳播可能性,提高了輸血的安全性。
第四,適合急癥患者使用。血小板可以保存5天,可用于急癥患者,并且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有保證,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提高患者輸血的療效。
第五,利用率高。機采血小板通過該分離設備將獻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單獨分離出來,單獨采取這一個組分,其他組分會被重新輸回獻血者體內。這種獻血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采血的效率以及輸血的效果,可以針對特定的血小板減少患者給予專項血液成分的補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減少了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浪費。
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機采血小板的獻血工作,對于獻血者的一般要求需要按照97版的《中國輸血技術操作規程》中對于捐獻全血的獻血者要求而定,主要的要求有以下幾點。①獻血者的血常規檢查顯示正常,血液中血小板的計數必須>150×109/L,血液中血細胞比容在0.35~0.5,血紅蛋白含量要維持在正常范圍內;②獻血者在采血前的1周時間內沒有服用過阿司匹林類藥物,采血前1天時間內沒有食用過油膩的食物;③獻血者在采血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基礎血液病等。對于健康人群而言,血小板在人體內的存活時間一般在10天左右,在捐獻后48小時左右會得到有效恢復,恢復到采血前的正常水平,不會對獻血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基本可以間隔1個月捐獻一次。
總之,機采血小板開創了獻血的新時代,為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便利。隨著高難度手術的展開,血小板減少患者的數量會有所增加,對血小板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多,容易造成血液供應不足。而機采血小板的應用和普及則極大地減輕了血液的供應壓力,并且提高了輸血的安全性以及血液的利用率,應該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人們應積極地參與到機采血小板的獻血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