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臨床中一些手術或操作為了減輕病人痛苦,緩解病人心理壓力,會用到麻醉技術。麻醉根據作用途徑可分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內麻醉和區域神經阻滯。手術中最常用的是全身麻醉,麻醉藥通過呼吸道進入靜脈或通過注射的方法進入人體內,從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病人神志消失、痛覺消失、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
1.維持氣道的通暢性。對于氣道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氣道的通暢性。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保障病人氣道的通暢。需要注意的是,舌后綴可能會引起梗阻情況,醫生可以采用將病人的頭后仰或托起下頜的方法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一些已經發生氣道梗阻的病人,在緩解梗阻后,應適當給予病人氧氣面罩幫助其呼吸,避免呼吸不暢。
2.氣管內插管術。氣管插管術是每個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在急診中搶救生命常用的技術。全身麻醉不能保證病人通暢呼吸通暢時,醫生應進行氣管內插管術,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3.喉罩。喉罩也是保證氣道通暢的一種方法,其操作相對簡單。但是喉罩不能完全防止誤吸情況,因此部分反流風險大的病人應謹慎使用。另外,若喉罩的密封效果不好,也會增加誤吸的風險,影響通氣效果,還可能會導致胃脹氣。
全身麻醉還可能產生許多并發癥,所以,醫生在手術期間應時刻關注病人的生命情況,隨時根據變化調整麻醉。
在全身麻醉階段,病人意識喪失,其吞咽以及咳嗽的反射都會減弱甚至完全消失,如果此時病人胃容物較多,就很容易造成胃食管的反流。反流物一旦到達了咽喉部,就可能會產生誤吸,從而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醫生在手術前一定要仔細交代病人以及家屬,在麻醉前病人應禁食禁水,對于一些已經飽胃的病人,應根據情況延期手術。飽胃后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椎管內的麻醉,此類麻醉的病人意識清醒,可以避免誤吸反流。對于飽胃但必須進行全身麻醉的病人,可以給一些能夠促進胃排空的藥物。
全身麻醉容易并發的情況還有呼吸道梗阻。如果發生了上呼吸道梗阻,通常都是舌后墜、口腔內的分泌物或異物阻塞以及喉痙攣等。部分喉頭水腫的病人很難進行氣管內插管,醫生可以適當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調節,必要時可進行氣管切開。為了避免喉痙攣,醫生在進行淺麻醉時,要避免刺激喉頭。
全身麻醉容易并發低氧血癥,這可能是由于麻醉機故障致使氧氣供應不足,使病人吸入的氧濃度過低,肺不張也會導致這種情況。醫生還應當注意心律失常類并發癥,保證麻醉的深度適宜,維持病人的循環容量的正常以及心肌的供氧平衡。當病人發生心律失常時,醫生要沉著冷靜,先找出現心律失常的原因,然后根據原因采取相關的措施。
術前禁食禁水非常必要,因為手術會減弱病人胃腸蠕動功能,使食物不易消化從而停留在胃腸道中,麻醉過后,病人的意識、反射等會暫時消失,很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在正常情況下,嘔吐時的生理反射會擋住氣管入口,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里,但如果在全麻狀態下,這個生理反應會減弱或消失,導致嘔吐物可能直接進入氣管,此時胃腸道內大量強酸或堿性的液體就順著氣管進入肺部,從而損傷肺部。另外,氣體通過氣管進入肺部但無法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會直接導致病人缺氧進而造成組織和器官壞死。而且一旦出現食物返流誤吸入呼吸道,搶救起來非常困難,即使搶救成功保住生命,但大腦可能因為缺氧而受到損傷。
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項較多,病人應主動學習了解此類知識,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另外,病人要做到心態平和,嚴格遵循醫囑,進行全身麻醉前配合禁食禁水,即對自己生命負責,也對醫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