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呈現老年人口增長加快、基數進一步增大、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等特點。據統計,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2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5萬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達到28.47%,比上年提高0.98個百分點;其中65歲以上人口1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8萬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0.12%,比上年提高0.92個百分點。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30.3萬人,占比為30.2%;65歲及以上人口153.72萬人,占比為21.03%。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及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連續幾年均列江蘇省之首。我市為全省設區市中唯一一個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20%的地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75個百分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增長較快,發展社區老年教育的形勢和任務更加緊迫。
南通社區教育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南通開放大學(2016年增掛南通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牌子)為龍頭,組織各縣市開放大學、社區教育機構積極參與社會教育,構建了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社區教育中心、居民學校四級辦學網絡,共同推進南通市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南通社區教育近年來以實施“老年教育百千萬工程(百所示范老年學習苑、千人老年教育優質師資庫、萬名老年人樂學工程)”為抓手,面向全體居民開放和分享教育資源,開設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開展了喜聞樂見的公益助人活動。隨著南通社區教育的深入推進,南通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在一些社區老年教育城鄉發展不均衡、資源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等一系列問題逐漸暴露。
南通社區中心積極調研各大養老機構,了解養老市場現狀,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尋找有意服務于社會公益的組織單位,逐步探索出“養教結合,教助并舉”——老年教育的新路。不斷突破“學?;崩夏杲逃恼J識桎梏,使老年教育走向養老機構,推進養教一體化,讓更多的老年人通過教育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一)推進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全面化
已經建立的100多家老年教育學習苑,訂單式課程派送直接進社區,內容貼近社區老年群體課程,重點推出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如書法、繪畫、手工、歌唱、舞蹈、戲曲、器樂、攝影、醫療、養生、保健、護理、家庭用藥、營養、疾病預防和急性病應對方法等。
(二)增強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個性化
南通社區中心認真組織精準的調研工作,挖掘老年教育服務的深度。主動走訪南通各大養老機構,如南通市陽光老年公寓、南通市常青樂齡老年護理院、南通萬年青老年公寓、南通萬福護理院、如皋市九華鎮的長壽養生園等。通過深入調研,掌握了集中養老單位的老年教育最新需求。將老年教育從社區拓展到了養老機構,對社區教育服務內容進行了個性化設計。針對養老機構的特定群體,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著手,增設專題講座、現場體檢、健康咨詢等內容,幫助養老服務中心新增日常診療科室,做到醫療咨詢與保健養生相結合,養老服務與教育活動相結合。
(三)提升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服務者的多元化
2018年1月,南通社區中心和南通萬福護理院在省內率先啟動“養教結合,教助并舉”——老年教育醫、養、教結合模式共建事宜。在積極開展醫、養、教項目服務的過程中,主動聯系全市社會愛心和公益組織,尋找有意服務于社會公益的單位組織。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通市陽光愛心協會、江海志愿者等單位和社會組織先后加入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中來,推動了老年教育資源的流通,形成老年教育發展的合力,擴大了養教結合社會知曉度和參與度。
(四)提高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現代化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老年群體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比率大幅提升。南通社區為使老年教育智慧化、現代化、便捷化,啟動智慧學習平臺建設,南通終身學習網與“江蘇學習在線”實現對接,共享數字化資源,著力開發具有地區特色的數字化課程;利用新媒體等信息化終端宣傳社區老年教育,為居民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報務。
養教結合的社區老年教育模式,充分整合養老與教育資源,滿足老年人養老與教育的客觀需求,促進了終身教育體系完善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南通社區教育下一步將積極培養老年教育志愿者,大力倡導開展“以老養老”的老年志愿服務活動,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老年教育的成果,分擔部分社會養老職責,使老年人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服務社區,貢獻社會,大力推動南通社區老年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形成完善的機制,確保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