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艾青
痰培養是一種臨床檢驗手段,主要用于辨別各種炎癥。痰培養的便捷性,可以為診治節省不少時間。本文主要介紹痰培養的一些知識。
痰培養是結合實際需要,進行需氧菌、厭氧菌、結核桿菌或是真菌的培養。痰培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類型的病因診斷。它的理論依據主要是致病菌需要高于污染菌,根據這樣的條件,進行痰液的定量及半定量培養。痰培養常常會和藥物敏感試驗一起進行。
(一)標本采集
選取標本的痰液最好是清晨剛起床時咳出來的痰,采集標本前患者需要漱口,方便清除口腔內殘存的大部分雜菌,緊接著患者要用力咳嗽,將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全部咳出來。
(二)痰液的細胞學篩選
醫護人員把取得的痰液標本直接涂片之后,借助顯微鏡做光學檢查,每低倍視含有的野鱗狀上皮細胞都會小于10個,白細胞則會大于25個,抑或是鱗狀上皮細胞與白細胞的數量比例為1∶2.5,此時就可以認定痰液的主要來源是下呼吸道,這種情況下培養的痰液屬于合格的標本。
常規的痰培養,取痰的時候,患者需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采用正確的方法獲取標本。第一步要求患者要清潔口腔,比如刷牙、漱口,把深部的痰液咳出來。如果是無痰或者是痰量較少的患者,可以使用3%~5%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霧化吸入,借此方法誘導取痰。另外也可以采用物理療法,結合體位引流以及鼻導管吸痰的方法來獲取痰液標本。醫護人員采取痰標本之后,需要在1~2h內送檢。標本需要在室溫下耽擱2h,這樣可以降低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的分離率。針對普通的細菌性肺炎,痰標本需要每天堅持送檢一次,持續進行2~3天,不建議24h內連續送檢。
1.因為咳痰標本經常都會受到口咽部位定居細菌的感染,至此分離得到的細菌也都無法真正代表下呼吸道感染型病原菌,這時醫生應該密切結合臨床做進一步分析,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多次培養。
2.介于痰液的非均質性,定量培養之前需要首先把標本液化或勻化。
3.對于采樣前使用過抗菌藥物的患者,檢測到的感染菌濃度會降低,如此容易導致假陰性結果。
醫學上做痰培養通常用于檢查呼吸道炎癥,痰培養可以了解患者細菌感染的情況,同時,痰培養不會給人體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