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圣鑫
[摘要]新農村背景下,鄉村經濟振興工作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故農業經濟管理已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工作。在建設小康社會之際,需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關注,積極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快速發展。本文對當前我國經濟管理發展的趨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5
1 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這一時期逐漸有越來越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進城務工農民選擇返鄉創業,大學生村官計劃、西部計劃等國家政策也推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的人才回到鄉村,對發展農村經濟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故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勢在必行[1]。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農村來說是一次有利的發展契機,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基礎和有利條件[2]。為此,這一時期,加強農業經濟轉變、轉換農村經濟提升方法、改變以往我國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的思維和方式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國家對農業政策的傾斜,越來越多有能力、有技術的人才逐漸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管理要加強轉變,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使農產品朝著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建設美麗鄉村。
2 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人員素質不足
當前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各項經濟政策和方法的落實工作都需要專門的管理人員開展,因此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決定了農業經濟管理的整體水平。如果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勢必對相關的農業政策的落實和實施產生一定的阻礙,從而影響農業政策的執行效果[3]。就當前情況來看,在我國部分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這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是農業經濟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互聯網+電子商務”時代背景下,發展農業經濟對于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懂現代經濟管理,又要懂信息技術。由于農業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當前部分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還缺乏相應的素質,綜合素養不高,在新時期難以勝任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阻礙了農業經濟建設。二是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自身缺乏責任意識,主觀能動性不強,在開展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中經常違規操作,違反相關管理政策。一些管理人員還對上級部門或相關單位提出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拒不執行,影響了國家政策的落實,進而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4]。
2.2 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發展滯后
新時期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業經濟也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整體上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受到我國國情因素、歷史因素等的影響,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的經濟管理機制仍然相對滯后[5]。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滯后于國民經濟發展,整體來看,這種滯后體現在管理程序不規范、職責分工不明確、政策體制不夠健全等多個方面。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滯后,導致農業生產運行中對生產要素缺乏科學合理的調控,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影響勞動資源的利用率,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軟硬件條件落后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軟件主要指農業生產技術,硬件主要指農業生產設備。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良好的軟硬件的支持,良好的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保障,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6]。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生產設備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和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但從整體來看還不夠完善,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
3 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3.1 持續推動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升
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農業經濟管理的內容不斷豐富,對人員的能力、專業等要求越來越高,這在實際的工作分工中也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近幾年來,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引入信息化管理和現代化管理理念,這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持續有效地推動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從人員入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隊伍建設,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讓人員建設推動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根據具體的分工和崗位的實際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教育工作。針對管理型人才,要加強經濟分析、生產分析以及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加強信息技術的培訓,同時也要強化其農業管理的技能,推動管理能力的提升。針對技術型人才,要加強農業生產模式、科技設備操作的培訓,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針對勞動人員,要幫助其掌握更多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設備的使用操作,教授其更多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方法[7]。另一方面,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培訓和引導,要引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樹立正確的認識,幫助其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作用,使其從意識層面上增強主觀能動性,從而推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3.2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的管理效果,需要從生產、加工以及經濟三個角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從生產管理機制角度來看,在農業生產工作中,要加強對農業機械化作業的引入和應用,推動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將農業生產與商業運營相結合,避免農產品過剩,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從農產品加工管理角度來看,要加強創新,包括農產品創新和加工工藝創新,要通過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和先進制造工藝的應用,加強特色化、精細化農產品的生產,幫助農產品增加附加值,進而提升利潤。從經濟管理角度來看,要朝著現代化的方向邁進,推動農業生產與商業經營相結合,依托農產品加強運輸業、旅游業以及餐飲業的協同發展[8]。
3.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
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持續優化和改進農業基礎設施,要加強基礎設置的建設,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要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和使用,推動農業生產中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其次,要加強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加強農田標準化建設,促進整體機械化水平提升。最后,要加強信息化建設,依托數據信息加強市場動態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信息技術指導,更好地結合市場需求開展農業生產。
4 結 論
新農村的建設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面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加強人員隊伍、農業現代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基礎和條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效率的提升,推動農業經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秀梅,王秀云.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吉林農業,2017(24):51.
[2]李婭.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4):22-23.
[3]張建鳳,高省.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9(10):24.
[4]姚長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鄉村科技,2019(7):30-31.
[5]辛胡民.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8):30.
[6]盛樂音.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探究[J].山西農經,2017(21):54.
[7]韓松巖.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J].江西農業,2019(24):135.
[8]謝秀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J].鄉村科技,2019(2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