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道路交通中,平面交叉口是交通網中非常重要的節點,同樣也是交通事故頻發的地點。要想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就要做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的設計,為人們的出行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本文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展開討論,提出改進的方式和優化平面交叉口設計的建議,用充分的論點加以說明,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的相關設計人員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U491.23????????????????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08
作者簡介:王穎(1991-),女,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
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催使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我國各個級別路段的交通量也在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就是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頻發,交通過程中的運行效率也在不斷降低。道路平面交叉口是交通運行過程中人流、車流以及各支部分流聚集的地點,一旦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設計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就會給城市道路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著人們的出行和國家的建設。
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的概念分析
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兩種表現形式。立體交叉的占地面積是非常大的,工程量也相對較大。因此,我國城市道路中交叉口的形式還是主要以平面交叉口為主[1]。平面交叉口的主要設計就是渠化交通,給進出平面交叉口各個方位交通引流,安排出合理的通行空間,避免各個交通流之間存在相互干擾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各種和各個方向的交通,安全順暢的展開通行。在這一過程中,使用標線、交通標識和實體交通島等手段,分流和引導按照流向進行設計[2]。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現存的問題
2.1 交通方式趨向復雜化
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形式趨向多元化,導致城市交通問題越來越嚴重,給城市交通系統帶來嚴重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城市經濟的穩步發展。交通方式多種多樣就會導致城市道路上通行壓力不斷增加,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組成也日益趨向復雜。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國各個城市機動車、非機動車和人群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這些矛盾是造成交通壓力的主要因素[3]。所以,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組成方式也根據日益激化的矛盾趨向復雜。
2.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不夠規范
我國很多城市在進行交叉口設計的時候,有很多施工單位并沒有依據規程文件標準展開設計和施工。規程標準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使用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按照相關標準和地方特征進行設計和施工的話,后期投入使用的時候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嚴重的會導致交通安全事故頻發。交叉口的實際設計還會存在與交通設計功能不相符的現象,交通所規劃的路段交通數量、交叉口轉向和現實中狀況不符合,這就會導致車道數量不能夠滿足車流量的具體需求,平面交叉口的使用空間不足,車道的寬度不能有效滿足空間的具體需求,進而造成交通擁堵[4]。
2.3 交叉口空間存在限制
城市道路中,交叉口的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其空間條件有一定的限制性。交叉口渠化的途徑和方法,受城市道路空間條件內部面積大小影響,如果城市道路的交叉口面積相對較大的話,就能夠運用科學、合理的渠化方式來確保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通暢性;但是,如果空間條件的交叉口面積比較小時,渠化在設計過程中必將會有難度和阻礙,其具體方式和方法都會受到嚴格的限制,甚至會達不到最初的設計效果。
2.4 交通量的時間聚集性嚴重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早晚高峰形式都相當嚴峻,早晨八點和晚上六點這兩個時段,交通飽和度非常高;但是非高峰時期,有些城市的交通量又非常少,交通量形式不夠均衡。我國城市的大部分商場、寫字樓和大型的停車場基本都分布于交叉口附近,有些分布在主干道旁邊,原本這些場所人流量和車流量聚集就很大,又與交叉口地段產生沖突,導致交叉口地段的交通路況非常嚴峻,更加復雜。
2.5 交叉口的信號設計缺少合理性
各個交叉口路段的車流時間不夠均衡,現在的大部分地區,交叉口地段信號設計采用單一的信號配時方案,這一配時方案很難滿足于每天的交通波動趨勢,在信號設計方面,缺少針對不同時間節點設置不同信號配時的研究。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的有效策略
3.1 對路口進行拓寬設計
對進口道和出口道進行拓寬是路口拓寬的主要形式。主要的方式就是在交叉口相連接的位置增加相應的變速車道和轉彎車道,這樣能夠大幅度減少交通過程中的干擾,交通中的通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交通安全事故會有所減少。首先,左側拓寬路口要利用出口車道和減小車道的寬度,把城市道路交叉口進口道上的中心線整體左移,左轉車道的寬度小于中央分隔帶的寬度時,可以將中央分隔帶作為左轉車道。如若中央分隔帶的寬度沒有辦法滿足左轉車道的寬度,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對其他車道進行縮減,滿足左轉車道和其他車道對寬度的要求。其次,右轉車道拓寬車道時,在右轉彎車流量非常大的時候,可以把右面的分隔帶和人行道上面的綠化帶向右邊移動,道路交叉口位置上的一部分建筑標志后移,以此來增加右轉車道的道數和寬度,不斷滿足交通的需求。
3.2 對導流島進行設計
對于車流量非常大的地方需要設置導流島,比如大型環交和不規則又復雜的道路交叉口等位置。導流島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交通進行引流和分流,將車輛引導到規定的路線上,避免右轉車道的車流方向偏離。在設計過程中,導流島的總體面積不能少于7m2,面積窄小時,構建標線導流島比較容易,車輛通過交叉口的具體需求是導流車道寬度設置的前提,導流島的設置不宜在豎曲線的頂部。
3.3 做好交叉口左轉彎候駛區的設置
左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相互干擾影響比較大,可以使左轉非機動車先行到候駛區,等到下一個相位左轉通過之后,再進行左轉,分成兩次進行左轉,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形成間隔,不必互相干擾。由此提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通行效率,有效減少交通事故。
3.4 做好人行道渠化設計
如果人行道的距離比較長,道路交叉口大,一個信號指示就不能夠順利通過交叉路口。因此,要注意這樣的情況,可以在人行道的中心位置設置一個行人安全等待區,也可以在道路上架構人行道天橋。設置安全等待區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道路中央有分隔帶,要將中央分隔帶有效地利用起來,讓分隔帶作為行人的安全等待區,要保留最前面1m-2m的分隔帶,確保行人在等待區是安全的。另外一種情況是沒有中央分隔帶的,可以把進出口車道壓縮處理,為安全等待區提供寬度,用明顯的黃線進行標注,確保行人在一個信號周期能夠在安全等待區停止腳步。
3.5 展開道路環形交叉渠化設計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的中心區域就是設置中心島的區域,運用的是環島車道構成的渠化交通,環島車道上的車輛能夠有順序性的按照逆時針方向行駛,保證車輛安全順利的出環島。環島上面的車輛只有分流和合流兩種形式,車輛之間是不會相互干擾的,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交通的安全性。利用環島車道設計渠化交通可以不受信號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等待時間。進行道路環形交叉渠化設計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按照所在區域道路現狀進行設計,有效分析和研究城市道路存在的現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設計規劃,并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有效規避這些問題,做好預防工作。不斷提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以人們交通安全為基本目的,還要保障行人過街時候對安全的需求,最大程度滿足人們對交通出行的需要,強化城市的交通規劃。
4 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道路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的設計,根據不同城市的現實特點,對平面交叉口做出合理、科學的規劃。不斷強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讓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彭玉麒.基于渠化設計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優化設計研究[J].華東科技(綜合),2018(9):112-113.
[2]李小軍.重慶市新地標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規劃設計應用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8(22):122-123.
[3]羅然.城市道路畸形四路交叉口改造渠化設計[J].交通世界:工程技術,2018(12):33-36.
[4]羅凱.公路平面交叉設計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8(1):5-7+13.
Abstract: In the urban road traffic, the interse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node in?the traffic network, and it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the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 frequent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the design of channelizatio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s 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people's travel saf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nelizatio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ways and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intersections, which are illustrated with sufficient argument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levant designers of the channelizatio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s.
Key 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Plane intersection; Channeliz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