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惠小強
摘要:一般來講,研究生課程學習與導師科研是正相關的,本文以2014-2018級研究生學位課課程學習成績統計分析為切入點,研究“雙一流”形勢下研究生課程學習與導師科研的關系。結果發現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下,項目多、科研任務重的導師,其指導的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更容易不及格。文中對出現這種狀況的具體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學習成績;課程考試;科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簡介:劉勃(1974-),男,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信號處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惠小強(197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數據處理與高性能計算。
隨著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教師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課堂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下滑[1]。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簡稱“雙一流”。在“雙一流”背景下,認為科研是硬指標,重科研的傾向更加明顯。研究生的德育、教學、考試、科研、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環節,其中課程考試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抓手,為研究生科研能力奠定基礎。本文對研究生課程學習與導師科研的關系進行了初探。
1?數據來源
目前,研究大學生課程學習成績影響因素的數據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各種學習成績管理系統,另一個是各類調查問卷。本文的數據中課程學習成績主要來自學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統;2016級以前只包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17級以后的還包含了非全日制,但沒有統計工商管理碩士。導師的相關數據來源于校研究生院網站;項目及科研數據來源于校科研處網站。
2?數據分析
學位課考試一般都實行閉卷筆試,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公正,而且學位課學習成績一般是評優評獎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本文僅分析研究生學位課學習成績。學位課學習成績不及格計算采用累加制,如某研究生某門學位課期末考試、補考和重修都不及格,計3門次;某研究生2門學位課期末考試不及格,計2門次,如果其中1門課程補考也不及格,共計3門次;如果某門學位課期末考試及格,以后重修該課程如果考試不及格,認定該成績無效,不計入不及格門次。采用EXCEl和SPSS23軟件進行數據整理、數據集成與統計分析。
圖1是2004級—2018級研究生學位課學習成績不及格情況。從圖中發現,從2007級開始出現不及格,2012級開始不及格迅速增長;課程學習成績2門次及以上不及格人數的數量也逐漸增加,2017級達到極大值,2018級開始回落。
統計分析發現,2004-2018級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2門次及以上合計79人,而2014-2018級合計70人,因此重點研究2014-2018級研究生不及格情況。
圖2是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3門次及以上不及格情況,共涉及導師57人。從圖中發現,有的導師所指導的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2門次及以上的研究生數量為0,而有的導師所指導的研究生數量達到3人,還有一位導師其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門次總計達到12次。
表1是連續2年及以上研究生不及格涉及導師數量情況統計表。從表1可以看出,38位導師連續2年有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9位導師連續3年有研究生不及格,2位導師連續4年有研究生不及格。
表2是一個學年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情況統計表。從表2可以看出,一個學年2名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涉及導師35人,3名研究生不及格涉及導師5人,還有一位導師某一年5個研究生全部都有不及格。綜上,2014—2018級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和導師有一定關系。
3?原因分析
統計分析發現,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不及格3門次及以上時,涉及導師57人,其中43人項目多、科研任務重,占比75.4%;不及格達到4門次及以上時,涉及導師33人,其中25人項目多、科研任務重,占比75.8%;不及格達到5門次及以上時,涉及導師23人,其中17人項目多、科研任務重,占比73.9%。這3個比率差別不大,說明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是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精力關注研究生的學習情況。郭棟等對高校教師隨機問卷調查表明,高校教師周工作時間為52.3小時,遠高于勞動法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4小時的規定[2]。項目多、科研任務重的老師就更加繁忙,可能忽視了對研究生的教育管理。2016級、2017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部分研究生學位課2門次不及格,給相關導師打電話通報情況,結果絕大多數導師不了解研究生課程考試具體情況。
二是注重科研,沒有處理好科研與課程學習的關系。終極稀缺模型強調,在時間和精力稀缺的狀況下,現實中個體由于參與多重活動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內在角色沖突。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無論從時間投入量,還是時間配置結構來看,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在資源投入上都是競爭關系。研究生在科研上投入時間過多,文化課學習時間必然相對不足。少數研究生課程考試不及格,重修時通知其參加考試,以正在做項目為由,不想參加課程考試。
三是觀念落伍,認為課程學習是研究生自己的事情。盲目認為研究生是成人,有一定的學習和自控能力,完全可以獨立自主地完成課程學習任務。或者認為課程學習是研究生自己的事,和導師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導師只要在科研方面認真指導、論文寫作好好把關就行。Coate等調查發現,研究型教師教授的是學科,而非研究型教師僅是教學生如何通過考試[3],因此,項目多的導師的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更易不及格。
4?措施建議
教育界普遍的觀點是教學與科研相長[4]。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高水平的科研探索與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相輔相成[5]。課程學習是基礎,科學研究是本職,二者可以互相促進,二者必須兼顧。
(1)正確認識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的辯證關系。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在于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構成一個超循環的互利共生系統[6]。一方面從時間精力來看,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是競爭關系、相互沖突;另一方面課程學習為科學研究提供理論支持,科學研究反過來又促進課程學習,二者可以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2)合理處理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的時間關系。時間精力并非簡單的五五配置,導師應因人而異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確保研一學生有足夠時間精力進行課程學習。
(3)全面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導師要不斷強化自己第一責任人的身份,充分利用各種時機及時了解研究生情況,全面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衛芳菊.提升高校教師科研能力芻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50-152.
[2]郭棟,鄭春燕,孫宇航等.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理性認識與良性互動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5):78-80.
[3]Coate?K.,Barnett R.and Williams 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Higher Education in England[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1(2).
[4]牛端.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關系的實證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8(4):51-57.
[5]鮑威,杜嬙.沖突·獨立·互補: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行為與科研表現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7(4):107-125.
[6]張智光.提升一流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出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3):11-18.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postgraduate course learn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ut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graduate course learning and tutor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situa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2014-2018 postgraduate degree cour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tendency of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than to teaching, the tutors with more projects an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s are more likely to fail in the course of their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finally, targete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Course examin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