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為鄉村振興護航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務農重本,是國之大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無疑是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務農重本,亦是安民之基。對于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為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貫徹實施,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的要求,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列入立法規劃,并明確由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牽頭起草。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起草鄉村振興促進法的著力點是,把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包括鄉村振興的任務、目標、要求和原則等,轉化為法律規范,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得到落實,確保各地不松懈、不變調、不走樣,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促進鄉村振興;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促進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新型城鄉關系方面的政策,通過立法確定下來。
2020年6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以下簡稱為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這表明,推進鄉村振興將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
草案分為十一章,依次為總則、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扶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七十六條。草案的主體部分,通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五章,將鄉村振興的“五大振興”依次寫入其中。
草案還明確了“扶持措施”,將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上升為法律規范。
為確保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層層壓實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草案設監督檢查一章,多層次、多角度地落實鄉村振興相關方面的責任。草案提出: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地方黨委和人民政府承擔促進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人民政府應當以適當方式考核本級黨委和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下級黨委和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完成鄉村振興目標情況,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讓法治為鄉村振興護航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通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