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海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依托互聯網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正逐步成為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供應鏈金融是一種多重主體共同參與的復雜商業模式,成為企業新的資金來源渠道,但能否得到資金支持完全取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能力。由于核心企業在現有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難以獲得所需要的利益,缺乏參與動力,因此,需要對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行再創新,以解決當前供應鏈金融發展痛點。針對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模式發展困境,通過供應鏈金融與金融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可實現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發展。
關鍵詞:自金融;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創新
一、供應鏈金融的本質及其生態演進
(一)供應鏈金融的本質
供應鏈金融是立足于實體經濟產業鏈而衍生出的金融活動,它是供應鏈與金融兩個學科領域的融合創新產物。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一種基于產業供應鏈的微觀金融模式,通過整合與分析產業供應鏈內的信息流、物流及商流等信息資源,進而為所有供應鏈參與主體提供金融服務。但是,供應鏈金融又區別于傳統金融模式下的銀行借貸,供應鏈金融更注重整體,而傳統金融更注重個體。
(二)供應鏈金融生態演進過程
供應鏈金融之所以可以產生并迅速發展,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聯系更加緊密的國家之間、產業之間及企業之間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不斷加重,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則在業務上亟須轉型。
1. 宏觀環境方面。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包含較為完整的產業政策及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以保證供應鏈金融穩定發展。此外,為了保障金融市場穩定,相關監管部門還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規范性進行了明確規定,包括普及企業信息化、解決供應鏈金融系統內部信息孤島問題及使用大量監管技術,將金融風險直接扼殺在搖籃中。
2. 產業環境發展方面。通過建立綜合服務信息平臺方式,連接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支撐與載體,包括:提供信用保險,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分析風險、對融資企業進行行為分析,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
3. 微觀環境方面。實現了供應鏈金融的“四流”即商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合一,實現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供應鏈參與主體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全面提升了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效率。
二、區塊鏈技術特征及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的發展
(一)區塊鏈技術特征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互聯網信息技術,它將數據根據產生的先后順序按照前后首尾相接的方式進行存儲,進而形成鏈式數據庫。在區塊鏈系統內,所有參與主體(以節點方式存在)都是同等的。區塊鏈技術具有四大特征,分別為去中心化、集體維護性、可追溯性及去信任性。去中心化指區塊鏈系統沒有統一的管理中心,每個參與節點都具有相同的權利與義務。集體維護性表明每個參與節點都是區塊鏈系統的保護者,只有區塊鏈系統超過51%的節點發生改變時,才會影響區塊鏈系統的穩定性。可追溯性指區塊鏈系統內部的信息數據都有可靠的來源,由于區塊鏈系統內部數據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因此只要確定了數據的位置就可以追溯到其來源。去信任性也稱為區塊鏈系統的不可篡改性,即區塊鏈系統的數據在生產與交換的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監督,所有數據一旦產生就無法被任意篡改,具有極高的可信任性。因此,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記賬數據庫,通過信息數據加密的方式形成具有高安全性的塊狀數據庫,并且每個塊狀數據塊鏈票據的供應鏈自金融用以共同檢驗新生成區塊鏈數據的真實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征并不是消除了傳統金融系統中的中心化,而是對傳統金融系統進行了弱中心化和分中心化,去中心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二)區塊鏈技術下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的發展
由于任何涉及價值的交換及轉移都需要以信任為基礎,因此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憑借其法制化機制和中心化組織結構為金融交易進行背書,以保證交易雙方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完成金融交易。在現有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能力有限,只能夠為上游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和貼現金融服務或者為下游一級分銷商提供預付款及存貨融資服務,大量二級和三級供貨商和經銷商則無法得到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同時,目前供應鏈金融市場中的融資利率集中在8% ~ 20%之間,仍處于一個較高的融資成本水平,因此供應鏈金融模式只能對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起到部分緩解作用,還無法實現全覆蓋。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為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再創新提供了理論可能及現實基礎。區塊鏈技術憑借其去中心化、集體維護性、可追溯性及去信任性等特征可以極大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和運行效率,通過更低的成本實現金融交易并減少金融交易過程中的欺詐問題,使供應鏈金融在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中均具有較大的創新空間,以推動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發展。具體模式分析如下:
1. 區塊鏈票據實現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由于核心企業受到信用背書能力的限制,導致供應鏈系統內的信用等級逐級遞減。而通過區塊鏈技術創造的電子票據則可以解決核心企業隨層級的延伸而導致的信用背書能力下降的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存儲特征保證票據內的信息真實可靠且不能被篡改,具體實現路徑基于區塊鏈票據的供應鏈自金融模式原理如下,當核心企業獲得資金時,可以通過資金拆分方式以區塊鏈票據形式向供應鏈下層傳遞,下一層級企業根據需求獲得相應的資金并將剩余資金傳遞到下二級企業,進而使得整個供應鏈系統資金快速流轉,而不同層級的企業可以根據債權向銀行進行貼現,從而供應鏈末端企
業也能獲得融資服務,并且該融資成本與核心企業相同。
2. 區塊鏈數據分析實現供應鏈自金融模式。區塊鏈數據分析實現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的原理同樣是將信用進行傳遞,通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數據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將金融風險降到最低。模式(1)是同級別企業間的融資借貸。“下一級企業”都是核心供應商,不僅具有較高的信用水平,也具有較高的信用抵押資產。因此,該級別的企業可以向同級別企業提供貸款,風險較低,其質押品為“下一級企業”的應收賬款。模式(2)是不同級別且無分叉的企業間貸款。“下一級企業”向“下二級企業”提供貸款,但是“下二級企業”缺乏抵押物,因此貸款的利率較高。模式(3)是不同級別且有分叉的企業間貸款,即“下一級企業”和“下二級企業”之間并沒有業務往來,“下一級企業”對“下二級企業”的發展水平及具體經營狀況不了解。因此,模式(3)中“下一級企業”存在較大借貸風險且風險大小難以把控。
綜合而言,模式(1)屬于同級別融資借貸模式,借款人信用較高,沒有明顯的交易路徑,其交易真實性完全依據 ERP 系統(企業資源計劃),增值手段為應收賬款質押;模式(2)屬于不同級別融資借貸模式,借款人信用較低,具有明顯的交易路徑,其交易真實性完全依賴于上級供應商,增值手段為信用貸;模式(3)屬于不同級別融資借貸模式,借款人信用較低,沒有明顯的交易路徑,其交易真實性完全依靠外部證明,增值手段為信用貸。
三、推動我國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發展的策略
由于區塊鏈自金融模式是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在發展區塊鏈自金融模式時應當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發展完善區塊鏈技術,包括相關體系支撐、技術支持及應用選擇等;另一方面則從區塊鏈金融本身入手,不斷提升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的發展質量,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提供必要的基礎。
1. 培育良好的區塊鏈發展生態體系,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充分認可區塊鏈技術。雖然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應用領域都存在較多缺陷,但是這不能否定區塊鏈作為底層金融科技技術的優勢。
2. 加快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的立法。考慮到我國區塊鏈技術正處于發展初期,首要任務是制定相應的規范發展標準,同時鑒于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許多產業的底層技術,因此要根據行業狀況制定差異化標準。同時,為了保證區塊鏈技術發展初期的應用不會引發大規模行業風險,建議通過開展試點的方式推動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待相關標準完善后再向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
3. 注重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加強區塊鏈人才培養,為區塊鏈技術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資源。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而促進技術進步的關鍵要素則是人才。對于區塊鏈這類新興互聯網技術而言,更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持,建立區塊鏈人才培養機制勢在必行。具體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通過企業和高校協作的方式,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復合型人才。二是企業通過內部培養方式,培養專業化的區塊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