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塊鏈經濟是與區塊鏈技術而萌發出的一種全新的經濟業態,是一種基于互信、共享、合作與交換的互聯網經濟。互聯網技術如何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如何催生其他相關領域的變革?如何造福大眾生活并提升我們的公共生活品質?這些都是本文應該回應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區塊鏈;區塊鏈經濟;數字經濟;社會發展
前言
區塊鏈技術這一概念首次出現是在2008年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中。隨后,區塊鏈一詞頻頻出現在經濟、教育、醫療、電力等各個領域,成為各行各業未來競爭的新動能與發展新邁向。區塊鏈應用的項目普遍有以下幾個共同特質:對數據安全要求高;對數據隱私要求高;運轉及計算過程需要可追溯、不可篡改、開放形式、擁有自己獨立發行的 token令牌、互聯網應用已經非常成熟?!皵底纸洕浮碧啤ぬ┢帐房继卦A言稱,影響未來幾十年的“黑科技”已經到來, 它不是社交媒體,不是機器人,甚至不是人工智能科技,而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一.區塊鏈技術引領數字經濟
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為題,組織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學習中強調:“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p>
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顯性標識,技術化是區塊鏈得以應用的工具和手段。與創業的人工智能字數、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有所不同。區塊鏈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起到了矯正、調準數字經濟的關鍵新生力量。
二、區塊鏈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區塊鏈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當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從金融領域逐漸擴展到軍事領域。美國和北約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均在積極嘗試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研究區塊鏈應用于保護軍用衛星、核武器等高度機密數據免遭黑客攻擊的潛力,提高關鍵系統的安全性。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工程師還在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創建黑客無法入侵的安全信息服務系統。
區塊鏈在電力領域的應用
目前,區塊鏈電力行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外延的能源市場、交易結算等方面,極少數正在探索利用區塊鏈解決電力系統運行時面對的實際物理問題和電力系統中各主體的人員、資產管理機制。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投資開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停電險、光伏補貼和共享儲能等業務.[1-2]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則已經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綠證交易和電動汽車電子發票開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3]通用電氣公司開發了第一款量子安全的區塊鏈,能實時采集燃氣輪機運行數據并執行智能合約。[4]西門子公司更關注在物聯網操作系統上提供區塊鏈應用,希望能將定制物聯網傳感器上的感知數據直接傳送至區塊鏈。[5]殼牌、??松梨?、雪佛龍等多家能源公司組成了區塊鏈財團VAKT,目的是進行區塊鏈技術的概念驗證以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能源行業的優勢。[6]
區塊鏈在傳媒領域的應用
區塊鏈雖然在很多領域都有良好的市場和前景,目前也有很多組織機構在探索區塊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區塊鏈在各領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很多隱患和尚未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數據儲存結構、共識機制的、智能合約、安全隱私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三、區塊鏈風險困境分析
區塊鏈技術仍然很不成熟
區塊鏈技術真正落地到實際應用場景(乃至創新創業融資中)的第一個阻礙就是技術本身。除了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區塊鏈技術無法同時兼顧高效、安全和去中心化)之外,目前在我國區塊鏈技術面臨的落地障礙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需要與加密數據技術相結合才能適應實際應用場景。區塊鏈盡管通過一系列加密手段保證了信息的私密和不可篡改,但如果其加密信息的應用僅僅停留在一個“保真”的層面,而無法供信息所有者之外的人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以密文(Cryptography)形式 進行一定程度的信息查詢和計算,那自然是沒有任何實用意義的。創新創業活動的融資尤其如此,在投資關系完全確定之前,創業企業是不可能將全部的專利技術細節和核心商業機密告知投資方的,而投資方又需要一定程度的真實信息來為創業融資定價,這就構成了一個相對矛盾的關系,單純的區塊鏈架構并不能夠解決這樣的矛盾。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加密信息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探知的。事實上,從技術角度來說,盡管區塊鏈的交易信息可以基于公鑰和私鑰機制得到匿名化,但是每個區塊上存儲的哈希(Hash)值和序列指針其實是完全被各方共享的(這也正是區塊鏈所具備的“透明性”特征的表現)。 例如我們最熟悉的比特幣,其已經被證明可以通過追蹤區塊鏈信息,觀察節點的交易行為和交易網絡來推測出交易者的個人信息。
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需要進行大規模資源整合
在實踐中,這樣一種資源的整合不僅對區塊鏈應用場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還對區塊鏈網絡本身的存續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經濟特質上來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網絡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的特征,即這一網絡的參與者和用戶數量需要達到網絡盈虧平衡點之上,才能吸引其他的企業和個人用戶自發加入這一網絡。同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息平臺也兼具了一定的公共品特質,是很難通過完全自發的市場行為進行建設和發展的。最終這樣大體量、大范圍的資源整合不僅決定了區塊鏈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落地”,更決定了其本身能否存在和持續運作。
上述特點都表明,區塊鏈的落地應用和發展,恰恰需要的是一個中心化、平臺性、具有政府特征的權威機構來進行早期的應用推廣、平臺建設乃至大范圍、大體量的資源整合。在未來,這個機構可以是某一個或某幾個政府部門,也可以是BAT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但不論如何,要實現區塊鏈技術的真正落地應用,增強這一技術創造對實體經濟創新驅動增長的支持能力,就必定要首先實現區塊鏈行業及相關數據產業的成熟化、平臺化、網絡化和一體化。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 . 區塊鏈技術助力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EB/OL]. (2019-12-04)[2019-12-12].
[2]LIU Y. Energy firms betting on blockchain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N/OL]. China Daily,2019-05-30[2019-12-12].
作者簡介:
黃平(1998,9-),籍貫:四川廣安;指導老師:董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