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
摘要:在我國區域經濟板塊中,成渝地區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從2011年國務院印發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范》,到2016年發改委聯通城鄉建設部印發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經濟圈發展成為黨和國家重點關注區域。2020年初,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主席再次強調了發展成渝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性, 成渝經濟圈發展建設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渝經濟圈的發展建設,對于我國西部城市發展作用突出,對于國家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
關鍵詞:成渝地區;城市群;成都;重慶
引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泛指我國長江上游的四川、重慶區域,其地處四川盆地,東側與湖南、湖北相鄰,西側聯通西藏,南側緊鄰云貴高原。其行政區域主要是四川省和重慶市,核心城市為四川省省會成都和重慶直轄市,該區域是我國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部分。在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重點建設任務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城市圈、長三角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并列為我國新時代的四大城市群,對于新時代國家建設意義非凡,而且成渝雙城經濟圈也是我國四大城市圈中唯一一個處于西部內部地區的城市群,其建設發展對于引領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拓展我國經濟增長空間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建議
(一)明確區域戰略定位,建設國家級綜合城市群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調整和變化表明了成渝地區發展在國家戰略中的逐步升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城市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國家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是建立在全球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開展的,其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屬于世界級的城市群高度。鑒于“成熟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國家戰略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其世界級城市群的定位,成渝地區必須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兩中心兩高地”思想,在其發展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同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群的交流合作,借鑒其在發展區域經濟上的先進觀念和模式,使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發展在符合國家戰略的同時,成為具有成渝特色的世界級城市圈。
首先,要加強經濟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中,各個城市間要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加強聯動協作,通過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推動各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產業上,要承接產業專業,通過技術創新來支持新型產業發展;各城市間要建立資源協調與共享機制,提升整個成渝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成渝地區城市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中的能力。成都、重慶兩地區要充分發揮其在成渝地區中的經濟發展、交通運輸、資源配置上的優勢,發揮自身頭雁作用,在加強自身發展的同時更要拓展其頭雁功能的輻射范圍,帶動成渝區域其他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其次,加快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成都和重慶兩地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將科技創新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發展的重點,通過建設一批創新性實驗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兩地政府要提升自身職能轉變,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科技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以此帶動成渝區域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城市在科技創新上的發展。
第三,加快改革開放高地的建設和發展。十九屆四中全會就繼續深化改革開發提指明了方向,成渝地區城市要根據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體系改革,提升區域內的開放程度,以此來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式開放新格局。地方政府要加強在內聯外通,建立健全改革開放的制度體系,豐富改革開放內容與內涵,將改革開放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第四,加快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發展。成渝地區城市的發展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城市發展的中心思想,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要優化城鄉空間結構,統籌產業空間布局,塑造地區性的產業經濟,以城鄉公共服務同步均衡發展來保證城市和鄉村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二)明確發展思路,科學編制規劃路線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同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圈加強溝通交流與合作,但成渝地區在經濟基礎、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不能一味生搬硬套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模。相對于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長三角區域的城市發展,成渝地區城市雖然經濟基礎薄弱,但生態環境構造優勢巨大,成渝地區城市發展必須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尋長避短,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第一,就經濟規模、城市化進程以及經濟體量而言,成渝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渝地區必須正確認識自身在地區發展上存在的短板;而在整體城市規模上,成渝地區除成都、重慶等少數城市發展達到國內一線水準外,絕大部分城市的發展扔有很大空間;在交通道路建設上,雖然成渝地區在近年交通道路發展迅速,但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響,仍落后于華南、華北等平原地區。鑒于此,成渝地區要將經濟發展、城市規模、交通建設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吸取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特區在城市規劃上的錯誤,少走彎路。成渝地區要根據各城市現狀,通過總體評估,明確各個城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定位和發展思路,科學編制城市發展路線。
第二,就區域協作、資源配置等方面,成渝地區內部矛盾較為突出。為了緩解成渝地區經濟發展的內部矛盾,要正確認識成渝雙城的同等層級定位,通過建立高效的區域協作機制,統籌規劃與合理配置各城市優質資源,剔除地區協同發展道路上存在的礙腳石,推動成渝地區各城市間的均衡發展。在區域協作與資源統籌規劃和優化配置上,各城市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站位,強化自身的思想武裝,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城市協作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為成渝區域內各城市均衡發展保駕護航。首先,各城市要具備到成渝發展一盤棋的大局觀,提高對城市間協同發展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宣傳引導,營造城市均衡協調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成渝地區個城市發展奠定基礎。其次,明確各城市發展思路,加強對城市定位和規劃編制的系統性和協調性,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第三,深入實地現場調研,保證城市發展規劃的可事實性,推動生產要素的流通和配置,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發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