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麗
(遵化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遵化 064200)
“三權分置”,即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這三項權力分別由不同的人或主體所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有效地解決了80 后、90 后以及后人不會種地的問題,是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產業發展的靈丹妙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全面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的新時期,這時,安徽和四川率先實行了“放寬政策,休養生息”的辦法,摸索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鑒這兩個省的實踐經驗,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土地責任制逐漸在全國推廣。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簡單地說,就是土地等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而土地交由村民去經營,即土地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別歸不同的主體所有,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兩權分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使農民成為了土地經營的主體,他們有了更多的經營自主權,同時農民在土地上的勞動付出與收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也使得農民經營土地的積極性有了極大地提高,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兩權分置”的作用越來越小,其弊端也越來越突出。比如:每家每戶的小塊耕地經營,不利于用一些現代化的大型農機具進行勞作,無法宏觀規劃、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也無法集中土地、地域、氣候等優勢,統一對土地、林地、山地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資源,也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保留農民的土地承包權、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將經營權、所有權、承包權三權分離,加快土地流轉,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成為必然趨勢。
一是通過科學有效地分清三項權利的內容、范圍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這樣,能夠更好地維護與保障集體、農民承包經營戶以及新型經營主體三者各自的權益。二是實行“三權分置”,可以更好地進行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把土地作為資源要素使其更快更好地流動起來,更有利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使其可以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制度保證。
首先,“三權分置”有利于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三權分置”可以說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推動農村發展的又一項重要舉措。從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到集體所有、農戶承包、多元經營,契合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這一客觀規律,進一步激發了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張力與活力,使土地的產權關系更加明晰,更有利于維護集體、承包農戶和新的經營主體三方面的權益。
其次,“三權分置”有利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三權分置”的推行,不但可以有效保護農戶的權益,還可以使新型經營主體有更多的土地經營權,更加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土地的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可以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更有利于擴大適度規模經營范圍,為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開辟出新的途徑。
再次,“三權分置”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三權分置”在實現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的同時,可以使流出土地經營權的農戶增加因為土地資源流轉而帶來的收入,也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為擴大經營規模而增加收益,使農村發展更加充滿活力,挖掘出了農業增收的巨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