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春

河北師范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一層次高校,具有118年的發展歷史和辦學傳統。


書法學專業是200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藝術類四年制本科專業,也是河北省高校中的第一個書法學專業,設置于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國畫系。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承傳中華文脈,弘揚書法藝術”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備扎實的書法學專業知識和較為寬博的人文素養、良好的知識整合與研究拓展能力,既能從事書法篆刻的創作、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又能從事文博出版、畫廊策展、藝媒宣傳等相關工作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創辦十多年來,我們秉持“深研傳統,承傳文脈;夯實基礎,技道并進”的教學理念,不急功近利,不追逐時風,抗心希古,深入經典,不斷改進與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并努力以優良學風和專業精神在書法文化的社會傳播上發揮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國書法是建立在漢字的產生與日常實用書寫基礎之上的獨特而受眾廣泛的傳統文化載體與藝術形式,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凝結了先人們無限的哲學睿思和審美訴求,也已建立起穩定的核心價值體系及完備的理論與技法體系。對于古人而言,書法是每個讀書人必備的修養之一,書法的功能首先是通過書寫漢字以傳達文意、交流思想,然后才是審美與欣賞。所以古代影響深遠的書法大家大都是具有經、史、子、集甚至兼琴、棋、書、畫等豐厚學養的文人士大夫,古代的書法名作也大多是在書家自己日常應酬的遣辭行文中產生的。
雖然書法的生態環境在當今時代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人的豐厚學養與日常實用書寫中的狀態與心境也難以再現,但書法從本質屬性而言,既是造型藝術,又不僅僅是造型藝術,它還兼具文字學與文學的特征、屬性,字法與文意無論在書法創作階段還是在欣賞批評階段都或隱或顯地彰示著各自的價值。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學科,書法學專業不能等同于社會上的短訓班與速成班,不應該僅僅是寫字技能的培訓,培養的也不應該是只會寫字的抄書工匠,而應把書法放在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考量,體現出應有的系統性、完整性與科學性,努力培養既有寬博的文、史、哲及藝術素養,又有較強書法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高等人才。這些人才應首先具備認識傳統、接續文脈、弘揚書藝所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然后才能不懈修煉自我、逐步成長為道技兼優的書法家。況且成就一名書法家是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事,幾年的大學教育主要做的還是夯實基礎的工作。這是我們在專業定位時的思考,也是我們不斷調整、完善課程設置的方向。

“求正—河北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建立六周年暨2014屆本科·碩士畢業創作作品展覽”開幕式

學院書風—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作品展開幕式

學院書風—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作品展研討會

西夏書法暨西夏文化學術研討會
書法學專業成立伊始的幾年,學科體系建設處于摸索階段,加之師資力量不足,相對偏重于技法教學,但在技法課程的設置上分布不夠合理、銜接不夠緊密;在理論課程安排上有明顯的不足與缺項。近幾年來,我們在補充、調整與完善技法課程的同時,還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資源優勢,除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師資外還聘請我校文學院、歷史學院的相關老師給予支援,逐漸充實了古文字學、古代漢語、書法史、古代書論、碑帖傳摹與考訂、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等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期望學生能夠達到理法融通、技道并進。但從課程整體而言,我們仍需引進師資,以期進一步補充與完善。

楊春 德誠《無題》 54cm×49cm 紙本 2017年

張思瑋 劉禹錫《陋室銘》 180cm×45cm 紙本 2015年

王笑 晏殊《蝶戀花》 248cm×101cm 紙本 2019年
我校書法學專業設置于美術與設計學院國畫系,對于專業的發展來說比設置于其他學院更具有明顯的優勢。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創始于1970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及藝術設計等10個教學系部、8個科研平臺的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美術學院,也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優良的教學傳統和學風。同時,在學院獨立的教學樓里還建有藝術圖書閱覽室、古代書畫臨摹室、展覽廳等公共設施,為師生的學習與創作展示提供了保障。這種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藝術氛圍為書法學專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書法的造型藝術屬性方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于相近藝術門類的資源共享和相互促進。
從歷史角度來說,自元代至明清以來,出現了書法、篆刻與國畫藝術逐漸趨向于相互融通乃至集于一身的現象,也即古代的文人藝術家逐漸成為書、畫、印兼善的通才,這與中國書、畫、印的文化品格及理法、工具的相近與相通密切關聯。以書法為中心與根本,在具備一定的書法基礎之后,引書入印、入畫,進而達到書、畫、印三者之間的融合兼通、相互促進,這成為我校書法學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的又一個理念與特色。我們把書、畫、印技法實踐的課時比例大致設置為:書法:篆刻:國畫≈3:1:1,其中書法技法課包括篆、隸、楷、行、草五體書的臨摹與創作;篆刻技法課包括漢印、古璽印和明清流派印的臨摹與創作;國畫技法課包括工筆花鳥、寫意花鳥、山水畫的臨摹與小品畫創作。同時,把書法、篆刻與國畫技法課程分布到每一個學年甚至每一個學期,保證了三者各自的連續性與銜接性。雖然學生在校期間書、畫、印三者會有強有弱,不可能達到同等的水平,但重要的是播下了種子,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對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變通能力、拓寬學生的發展路徑是具有長遠意義的。
古人治學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即言書本知識須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方能求證、檢驗、鞏固與掌握書本知識;反之亦可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書本知識去指導實踐。我們在課程設置上也兼顧到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踐的結合,不但精心安排與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同時也穿插安排了相應的校外實踐課程,主要有西安—敦煌等線路的藝術考察、中小學書法課堂的畢業實習、訪碑拓碑實踐、國畫寫生、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級書法展賽等實踐課程與內容,使學生通過校外實踐,鞏固、拓展了課堂教學所及的知識點,開闊了眼界,鍛煉提高了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動手實操等諸多能力。
同時,在美術與設計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幾位專業教師不但盡心盡力地搞好各自的教學工作,還努力搞好科研工作—承擔課題、發表論文、出版專著、舉辦個展、參加研討會等,并且努力以學院的優良學風和專業精神在書法文化的社會傳播上發揮作用。2014年6月,美術與設計學院在河北省文學館舉辦了“求正—河北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建立六周年暨2014屆本科·碩士畢業創作作品展覽”;2015年5月,美術與設計學院為當時的四位書法學專業教師在河北美術館舉辦了“學院書風—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作品展暨研討會”。這些展覽展示了我校書法學專業師生不受時風干擾,深研傳統,傳承經典,同時又賦予時代內涵的藝術創作理念,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我們專業的畢業生也成為河北省最受各級學校及教育機構歡迎的人才。另外,從2013年以來,幾位專業教師參加了歷年來由美術與設計學院承辦的河北省中小學書法骨干教師國培、省培的授課,為全省的書法教育普及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校書法學專業自2009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以來,已招生8屆,畢業5屆,每屆20人左右。2010年設立美術學(書法方向)碩士點并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每屆2人左右。當前我們的學科建設與教學正逐步走向完善,一個“本科+碩士”的高等書法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我們的書法學專業也逐漸成長為河北省書法教育、研究與創作的重鎮。

趙生泉 論語 137cm×35cm 紙本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