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因素是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認真地研究學生因素對提升教學質量的影響,對城市化進程中的鄉鎮地區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近兩年開展城市化進程中鄉鎮初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課題研究,文章作者發現學生因素對鄉鎮初中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對此,文章進行了具體探索。
關鍵詞:鄉鎮初中生;教學質量;學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9-0004-02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不僅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城市化進程中的鄉鎮地區學校教育事業順利發展的有效途徑與必然選擇。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側重從學生因素提升學校教學質量進行探索,具體從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四大要素:學習的情感、學習的心理、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習慣等四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實踐探索。
一、鄉鎮初中生在四個學生因素方面的特點
在學習的情感、學習的心理方面:鄉鎮初中生在認知、分析、判斷等方面的能力相比城區的學生而言,他們處于不成熟和不穩定的階段,價值觀也沒有成型,容易受周邊的環境所影響。他們對未來的求學目標不是那么明確,對自身的初中學業學好的動力沒有城市學生強。有一大部分學生受所在學校的學習風氣影響明顯,積極追求上進的學習動機不足,甚至厭學。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對學生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教育的信心,在初中階段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沒有更多成功的例子起典范的作用,沒能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自己主動“學”,“我要學”的意識沒能樹立。
在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習慣方面:大部分鄉鎮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接觸不到先進的學習方法,教師、家長也未能讓他們接觸到先進的學習理念,未能培養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規范性遠遠不足,課外更是沒有了學習的習慣,時間被游戲、電視、電腦……占據,大部分的家長能“提供吃住就很不錯了”,哪有時間關注孩子的學業情況,對學業課外繼續有效“落實”、有效“過關”的習慣沒能培養。
二、針對鄉鎮初中生在四個學生因素方面的特點的探索
1.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1)從改變價值觀入手,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對鄉鎮初中生而言,他們的學習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接觸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父母對學習的重視程度。鄉鎮初中生的大部分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不會很高。“學生學習的情感”就是學生對到校上學求知是否滿足學生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為此,近年來學校結合所在地區家長的切身實際進行教育,通過不斷對學生培養積極的情感,從而逐漸促進他們養成正確的學習行為習慣,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的階段中就應該認真地學習。通過家庭、學校不斷進行理想激勵,不斷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求學目標,形成對學生教育的合力,對癥下藥,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引領下,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教學質量。
(2)從激發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以來,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傳統項目——射擊,在初一年級中開展“射擊課入課堂”,通過射擊這項運動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靜與專注”,讓射擊的愛好延伸到文化課的學習上。同時學校也根據學生大都喜愛足球運動的興趣特點,大力鼓勵學生的這個興趣,并幫助不少優秀的學生借助該興趣繼續提升,強調學好文化課對提升球藝水平的重要作用,提出既要當“球霸”更要當“學霸”,并以幾個學習好、球藝也不錯的學生通過“特長生”通道升入重點一級校為例進行榜樣教育。將學生的這些興趣愛好“遷移”到學習上,催生學生對學習也產生興趣,不斷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進而影響其學習動機的穩固性、深刻性,使學生對各方面的學習表現出積極性。
學生有了積極性更能有意識地提高自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明確自己的缺點,找差距,樹決心,強化自己的學習愿望。興趣方面的成功更能鼓舞學生進一步追求興趣和學習等各方面的成功,而學習上成功的滿足會推動學生進一步追求興趣的提升,而為了興趣的提升又必須有更多的學業上的進步。
2.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
(1)以共創好學校為引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學習心理。一所學校的集體輿論、氣氛、追求,對學生形成正確而穩定的學習心理有著很重要的環境影響,在一所人人追求上進,有著良好學習風氣,強調學生各方面習慣養成氛圍的學校,是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所以一直以來,學校十分重視營造濃厚的教育教學氛圍,提升學校的德育實效,在全校范圍內持續開展“辦一所‘靜得下來的學?!?,讓學生“靜”得下來從而學得進去。除重視課堂外,重視規范學生的早讀、午休、下午放學時間段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積極進行“勸”學工作,督促所有的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學校的早讀、午休良好風氣業已形成,學校學風的變化和學生的學業進步互相作用。
(2)以成功體驗為積攢,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一直以來,學校積極樹立成功典范,找出每一屆中考畢業的“閃光處”,如2017屆有一個學生中考獲得全區的第二名;2018屆有超過10%的學生獲得了重點一級校的升學資格;有的學科通過師生努力,學科平均分達到了全區第三,甚至第一的水平……教師要積極捕捉學生間的閃光點、閃光處,使學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平時每周的周一升旗儀式,都及時表揚進步的學生,肯定他們的努力,重視使用積極鼓勵語,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產生學習動力,使更多的學生相信,我們一點不比別人差,周邊的學生行,我們也行,看到了希望,就有了追求上進的信心。而他們的積極改變又帶動了教師,促進了教師的更積極投入?!案淖円凰鶎W校,首先是改變師生的精神面貌。”(陳玉琨)皮格馬利翁效應及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獲得更多的進步與成功,獲得更多的肯定和表揚,對學生的學習信心能起到好的激勵作用。通過肯定,學生能在學習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解決了思想問題之后,如何提升學習質量?在技術策略方面就是為學生指出一條適合鄉鎮初中生特點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其是最佳、最快掌握知識的渠道,使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幫鄉鎮初中生掌握一套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以科學學習理論為指引,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一直以來,教師反復在學生中宣傳、學習、體會“學習金字塔”原理,借助該原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并促使學生從中去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可以比較輕松、高效地掌握知識。借助“記憶曲線”的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從中領悟在學習中應該重視的方法并積極利用,盡量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可以“溫故而知新”。? ?學習“最近發展區”思想:指導學生降低起點,從自己的知識基礎出發,夯實最基礎的知識、能力,逐步縮短差距,取得進步。
(2)以“個性化教學”方式,實踐“最好”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目標,采取適當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激發成就感和自豪感,促進參與欲,促進積極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有一位專家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享受進步,最好的教學方法是個性化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去發現、比較和探究。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從學生的自主管理入手,培養學生專注的學習習慣。對鄉鎮中學的初中生來說,更快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重要。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抓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開展“入班即靜 入座即學”活動,通過學校、班級的良好風氣進行帶動,及時督促學生進行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引導學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程度,學生“長大了”,學習也會見長的。逐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專注”的習慣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極大地促進學業的提升。
(2)從組建“學習共同體”模式,養成學生落實的學習習慣。在班級中組建“學習共同體”,開展豐富的合作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開展研討等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更多時空表現自我的合作活動,激發學生觀察、想象、探究、實踐及合作互助,提高學習效率。效率最高的是“教別人”“馬上使用”,讓他們以這一高效方式進一步牢固掌握知識,同時幫助掌握較慢的學生;而掌握較慢的學生聽自己同齡人的講解,有著比教師講解更容易接受的別樣體驗,從而促進雙方的知識的鞏固落實。
(3)從做好課外的“延伸”工作,培養學生自學的學習習慣。不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關注學生的課外學習,因為它是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保證。充分利用多個機會對學生強化“優秀成績是‘學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的意識,重視學生的“自學”習慣養成。初中階段是可以讓學生開始培養自學的習慣的,尤其是鄉鎮初中生更需要關注,利用教學稿的課前、課后任務要求學生至少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做好真正“落實”關,逐漸通過學生自己的“學”自我獲得知識。
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筆者所在的學校教學質量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由全區的中下水平邁入了中上行列,師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變,更可喜的是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發展性教育質量保障的理論與操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沈玉順.走向優質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人利.聚集有效教育的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課題項目: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8年度課題“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初中教育質量提升研究”(項目編號:1855)。
作者簡介:蔡亞填(1966— ),男,福建廈門人,高級教師,本科,福建省廈門市巷西中學校長、書記,研究方向: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