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真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內臟器官之一,由于心臟不停地舒縮跳動,血管中的血液得以循環不息地流遍人體全身,并維持各種生理代謝,人才能得以生存,也因此在心電圖上呈現有規律的“波”,組成人的“生命旋律”。有些青少年發現自己心跳速度容易加快,測試發現每分鐘心跳可達110次以上,以為是心臟有問題所致。實際上,這種多見于青少年的心跳增快現象,醫學上稱之為“青春期心動過速”。
正常情況下,心臟跳動每分鐘約60~80次。如果每分鐘心跳超過100次,則稱為心動過速,或稱為心悸。出現心動過速的原因是復雜的,諸如各種類型的心臟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以及服用某些藥物之后,都會導致心動過速。但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出現的心動過速,絕大多數并不是器質性心臟病所致。這類青春期心動過速者除感到心慌之外,多伴有頭暈、乏力、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癥候。然而,他們到醫院診治時除能查見心率明顯增快之外,其他有關項目的輔助檢查皆為正常。究其發生機理,與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經功能暫時失調密切相關。
在神經系統中,植物性神經是不受人意志支配的,借助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亦稱迷走神經)來協調和平衡,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是,處于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經功能往往不夠穩定,容易出現紊亂或功能失調,一旦交感神經活動占據主導地位,那就可能導致青春期心動過速。但這種情況只是暫時性的功能障礙,青春期結束后,心悸等癥候可不治而愈。
青春期心動過速雖不算器質性疾患,但若每分種心跳超過120次,也會給人帶來不適。此時應該休息和適當調整,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調節植物神經的藥物,心悸在每分鐘120次以下者勿需休息,遵循醫囑酌情服些藥物即可。因此,青少年不要為暫時的青春期生理功能障礙而背上心理包袱。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負面情緒困擾是對待青春期心動過速的正確態度。同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注意生活規律,講究心理調適,不吸煙、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不私自亂用藥物等,都可以有效地防止青春期心動過速。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