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

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會有獨自查閱字典學習漢字的過程,在大家熟悉的《新華字典》背后,有這樣一個名字——商務印書館。創于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現今也早已度過了自己一百歲的生日,電影《浴火書魂》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商務印書館和它的董事長張元濟先生的故事。
電影《浴火書魂》藝術地再現了當時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先生保護中國文化,保護國粹的一段歷史。這樣龐大的一個主題,可以用很多表達手法來展現,既可以選擇用宏偉的表達手法,史詩般地再現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也可以選擇細膩的表達形式,來細致入微地刻畫身處亂世中的人物。本片導演則選擇通過張元濟先生決心購買一套明代古書這樣一個小中見大的故事,體現他對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所做出的努力。想要完成這一壯舉,自然少不了很多阻礙,首先就是來自金錢上的阻礙。對于張元濟先生動用公司的股東紅利,購買古書這一行為,在商務印書館內部的股東之中就產生了分歧。影片的第一個矛盾和沖突由此展開,高價購買這樣一套古書,是否值得?有一部分人認為,如果用這些錢來炒賣地皮,將會獲得巨額的收益。然而,在張元濟看來,這一舉措無疑是值得且必要的,這些古書是中華文化的見證,也是國之瑰寶,保護它們是商務印書館的使命,更是一個企業的品格。
來自股東的質疑,并不能阻止張元濟先生要保護中國文化的決心,在這一沖突的安排上,極大地刻畫了張元濟鮮明的性格特征。亂世之時,很多人選擇的只是保全自己的利益,張元濟卻選擇了為國為民。一個以中國文化傳播為己任,堅定不屈,不為利益動搖和妥協的高大人物形象就此躍于銀幕之上。
在與股東個人利益的沖突期間,導演還特意安排了一個股東間的對話來介紹張元濟的個人經歷,并借此突出了人物形象。那些反對購買古籍的股東們是如何評價的呢?兩個字:“很作”。來自股東們的反對,讓張元濟失去了購買古籍的資金來源,為了將古籍買下,保護起來,張元濟不惜押上自己所有的財產。然而,事情的發展并沒有張元濟想象的那么輕松,麻煩接踵而至。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中,張元濟一個人的力量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在日本人的眼中,面對幅員遼闊的中國,僅僅用武力征服是遠遠不夠的,摧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是他們征服中國的一部分。
對此,導演特意安排了一個愛好中國文化的日本商人來與張元濟先生作鮮明的對比。為了搶購古書,這個日本商人得到了國家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動用媒體資源,引發負面輿論炒作,讓商務印書館內部對張元濟施壓;打通人脈關系,讓其他人推薦自己進行古書鑒定,并借此說出古籍是贗品的結論;最后,政府還直接提供資金,幫助日本商人解決購買資金不足的問題。日本軍方,還利用這一機會大肆宣揚“崖山之后無華夏,明代之后無中國”的可恥理論??墒?,他們忘了中國文化里還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他們也忘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屹立不倒的就是這種根植于中國人內心的精神。

內部的反對,經濟的壓力,外部的阻撓,張元濟面對的還有武力上的威脅。因為覬覦商務印書館的古籍藏書,日本商人高價向張元濟求購,也希望保護中國古籍的說辭被張元濟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他又對張元濟發出了“戰爭爆發會讓這些古書全部毀滅”的警告,還說出了文明是全人類的遺產這種觀點,希望博得張元濟的贊同。因為喜歡中國的文化,就想以一己之私占有它,如果不能擁有,就要毀滅它們。日本商人的強盜邏輯,又怎么配擁有這個在人類歷史占據了五千年之久的璀璨文明?面對日本商人的威逼利誘,張元濟不卑不亢地說:“文明是有所選擇的?!?/p>
淞滬抗戰爆發后,日本摧毀了上海的東方圖書館和商務印書館,他們希望從此斷送掉中華文化。據史料記載,東方圖書館被焚之后,全部藏書燃燒的飛灰在上海天空持續飄落兩天。有學者認為,這一華夏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災難損失,堪比圓明園被毀。
影片結尾,導演用了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手法來展現中國文化的傳承精神。眾多中國兒童,在漫天飛舞的書籍灰燼里,堅定地站在被炸毀的商務印書館的廢墟里,他們不懼飛機大炮的威脅,大聲背誦著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三字經》。哪怕再殘酷的歷史背景,中國人也總能從中找到希望。支撐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在無數災難和廢墟中浴火重生的,是中國人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那些中國古書里的字字句句,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堅守中流傳下來。中國歷代圖書、古籍里的中國文化能延續至今,在于歷代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中華的文脈是炸不斷、燒不盡的。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