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在線音樂 著作權 授權機制
作者簡介:邵穎,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09
在進入版權時代后,音樂平臺之間的侵權訴訟頻繁發生,平臺侵權面臨的歌曲下架在不同程度上給使用者也帶來了損害。就騰訊與網易云之間,相關侵權案件就有近九起,涉及了幾百首暢銷歌曲。例如,網易云下架周杰倫歌曲事件,引發了輿論風波,凸顯了版權授權模式的問題。 潛在的獨家許可模式是發生版權之爭和侵權之爭的根本原因,獨家許可模式導致了數個平臺之間的惡性競爭,肆意抬價等亂象。該現象深層次地反映了平臺獲得授權許可的機制不協調,授權模式并不適應數字化的現代化發展。
在線音樂作品的使用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授權許可模式創新化,傳統授權主體音著協的功能也發生了弱化,如何在新興媒體時代,面對權利的碎片化,完善音著協的作用,也給現今的著作權制度迎來了挑戰。平衡多個市場主體利益,滿足新興媒體的營利需求,建構在線音樂作品的著作權制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平臺版權之爭的隱患
平臺版權之爭,也就是新興媒體之間為了占據市場份額、帶動平臺盈利,而搶奪一些高流量人氣音樂的版權。一段時間以來,獨家授權模式成為新興媒體尤其是從事音樂傳播服務的新興媒體的新寵。這些新興媒體通過爭購不同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和數字分銷權,擴大自己的資源儲備庫,吸引用戶流量,提升市場競爭力。
從長遠角度來看,獨家授權模式對于繁榮網絡音樂市場、促進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并無益處,且存在很大的隱患。各大網絡音樂平臺對音樂資源的壟斷,給消費者尋求海量資源帶來了障礙,為了滿足自己的音樂需求,很多消費者不得不下載登錄多個音樂平臺,大大降低了使用的方便性和用戶的滿意度,不利于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種種不適的體驗最終也會影響原創人的創作活力和積極性。此外,網絡音樂平臺為了搶奪獨家版權資源而哄抬授權價格的現象嚴重,也反映出唱片公司音樂版權混亂經營的亂象,阻礙了網絡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對著作權市場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版權許可模式的挑戰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借助錄音技術與網絡傳播技術,個人創作、傳播音樂的成本降低,音樂由原來的少數人創作變為有廣泛平民參與的大眾娛樂。在此背景下,許可程序主體的增加與分散,加大了新興媒體尋求授權的難度,也提高了搜尋、協商的許可成本,使過去的著作權授權許可模式遭遇了新的挑戰。
在線音樂作品的使用過程中,僅僅通過限制著作權人的權利并不能平衡新的主體之間的利益。曾經要保護的出版商,在音樂作品完全靠錄音制品和網絡利用的今天而言,地位已經微乎其微。原來的被授權方——唱片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在網絡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不僅成為了部分著作權人的有力依靠,還成為了新的上游授權主體。網絡和技術的發展,除了唱片公司,平臺上的每個人都能自己制作和發表有版權的音樂。由于法定許可需要被許可人每個作品都要一定階段內按規定繳納費用,這對于大量使用音樂作品的被許可人而言,是極其低效率的。此外,法定許可的定價由法律直接明文規定,應用在市場交易中并不靈活。由于第三方客觀估價的存在,權利人失去了對其音樂作品的定價權以及雙方自由設定交易條件、協商交易價格的權利;其次,我國法定許可費率也定位不準,很難去準確反映網絡市場上音樂作品的供求狀況,嚴重低估版權作品價值的現象普遍存在,權利人極難依此獲得收益。 由此看來,法定許可帶來的行政成本,往往高于自由議價所產生的成本。
(三)傳統音著協職能的弱化
在我國,音樂作品集中許可的實施主體是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由于集體管理組織處于壟斷地位,且授權具有排他性,一直以來備受質疑。
首先,從市場維度來看,一方面,由于著作權人是以獨占性的授權模式授權給集體管理組織,音樂作品版權管理就缺乏良性的競爭和促進改革的動因,導致現有的管理模式止步不前。另一方面,隨著獨家授權模式的發展,很多新興媒體選擇與唱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或者直接與著作權人保持聯系,音著協的功能越來越淡化。主要的原因是,唱片公司地位的轉變和定價能力的增強,以及音著協所代表的詞曲作者群體影響力的減弱。
其次,從制度維度來看,數字音樂作品的版權收費標準不統一,缺乏合理的衡量機制和監管模式。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收費標準考慮了行業規模和盈利情況等多種不確定因素,每一個作品在其環境下都是不一樣的,不可以一概而論。音著協單方面制定收費標準,也違背了意思自治原則,破環了知識產權私權利的初衷。
最后,從技術維度而言,雖然音著協為了順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建立了線上的信息系統,但線上平臺僅僅用來公示、查詢部分作品信息,申請登記音樂作品,并沒有很好的發揮集中許可的優勢,平臺的功能也未真正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
(四)版權估價系統缺失
現階段新興媒體的上游授權主體占很大比例的還是各大唱片公司,但由于音樂平臺之間的競爭所導致的惡性抬價問題,新興媒體與唱片公司很難在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上去協商相對合理的價格。此外,我國相關音樂從業人員版權的認知不夠全面,在新興媒體和唱片公司的交易中,普遍都是雙方在簡單議價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版權價格。這種定價模式是容易造成許可壟斷和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不利于新興媒體對音樂作品的利用,不利于音樂市場的發展。
(一)重構版權模式
授權模式是為了平衡多方主體利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三大主體間建構。
版權人和新興媒體之間,法定許可適用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通過淡化其法定性,引入強制許可來解決。強制許可與法定許可相比,缺少自動性,需要授權雙方先自行協商,如若無法達成一致,才能向主管部門申請獲得許可。這一過程就實現了法定許可中所缺少的授權雙方的協商議價的權利,也能更好的解決法定許可中許可費率定位不準的缺陷。此外,強制許可需要向主管部門申請,就會有一定的登記和使用信息,這也便于監督和檢查。 在現有各大網絡平臺占據獨家版權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音樂作品相互轉授權,實現平臺間的資源共享,一方面有助于促進音樂作品的廣泛傳播,另一方面也使得轉授權方可以通過轉授權獲得資金以彌補過高的許可費,分擔優質資源的版權費用,節約成本,從而實現音樂平臺間的合作共贏。
新興媒體和使用者之間,可以由新興媒體細分使用者的需求,自行決定授權模式。對于大部分只是在線聽歌的消費者,可以直接適用公共許可模式,放棄其著作權來贏得用戶流量,為其他業務的發展奠定基礎;對于購買音樂包,付費下載等可以適用集中許可模式,對于音樂包中的所有歌曲,新興媒體集中授權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對于新興媒體里供用戶自由上傳作品的平臺,可以適用在先許可模式,避免上傳作品侵權的發生。
(二)完善估價體系
完善版權估價體系,使音樂版權管理方和交易方(如唱片公司和音樂平臺)可以享有一個平等議價的地位,雙方可以就音樂作品的版權有一個基本量化的價值估算,規范經營,而不是隨意惡性競爭、肆意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經營。指定專業領域里的無利益第三方,明確估價所需涉及的多項因素以及估價的具體程序,該套體系可以用于各線上交易平臺中。音樂市場中的交易主體可以選擇在所確定價格的上下一定幅度內最終協商定價,該幅度也由法律明確規定。對版權估價體系法律層面的完善,是對音樂作品版權的保護,也是對新興媒體產業的凝聚。
(三)明確管理機制
我國可以借鑒美國《音樂現代化法案》中創設新的集體管理組織的做法,考量既得利益者和新興產業間的利益平衡, 由新興媒體合作投資建立一個具有集體管理組織性質的在線授權許可平臺或者數字交易平臺,由第三方進行管理,彌補音著協在線平臺的缺陷與不足,同時與音著協形成良性競爭,提升雙方運行的效率,實現產業和政府的雙重驅動。著作權人可以自行選擇委托誰來負責音樂作品的版權管理,同理,音樂平臺也可以自行選擇向誰獲取授權許可,實現著作權的實時授權。堅持平臺交易透明化且授權非專有化,這能夠解決當前音樂授權許可碎片化的管理困境,使得音樂授權許可有所依據。
(四)改進信息系統
與此同時,首先,音著協可以選擇與專業的科技音樂公司合作來彌補自身的技術劣勢,以及獲得唱片公司的信任來拓寬自身管理音樂作品的范圍。其次,在改進著作權信息系統的同時,整合現有資源,實現一站式授權平臺的建立。第一,著作權法應當增加對著作權登記的一般性規定,提高其法律地位;第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著作權法中規定著作權登記的法律效力;第三,明確登記的具體內容,規范其程序。最后,通過與產業平臺的良性競爭,促進音著協授權平臺或者交易平臺的建立和發展。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作品的傳播媒介,在線音樂作品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融合多種傳播媒體為人們帶來優質的音樂體驗,在這背后新的技術革命卻沖擊著原有的音樂利用模式,打破了音樂產業主體的平衡機制。
在線音樂作品的著作權制度困境有由獨家版權模式引發的平臺版權之爭所帶來的隱患,版權授權許可模式的適用矛盾,音著協的職能弱化和雙方授權時版權估價系統的缺失等。為了使新興媒體更好的利用音樂作品,版權局以一定手段遏制獨家版權的惡劣競爭;同時,音著協通過改進著作權信息系統和授權平臺來改善服務和實現突破。總之,對于新興媒體,要重構授權模式,完善估價體系;對于音著協,要明確管理機制,建立授權平臺。根據實踐中的困境,呼吁著作權制度的建構,通過完善授權許可來促進新興媒體的發展和音樂市場的繁榮。
注釋:
鄒銀娣.“轉授權”,音樂版權之爭的解藥[N].中國文化報,2017-09-23(004):2.
劉家瑞.論美國數字音樂版權制度及啟示[J].知識產權,2019(3):89.
鄭淑鳳,沈小白.版權保護后時代互聯網音樂平臺營利問題的分析與對策——數字版權許可模式改進與新商業模式之探索[J].科技與法律,2017(6):18.
胡雪麗,羅茜.對在線音樂平臺版權之爭的思考[J].人民音樂,2018(10):78.
王遷.著作權法限制音樂專有許可的正當性[J].法學研究,2019,41(2):100.
沈陽.數字音樂版權授權的現實困境與規則重塑[J].傳播與版權,2019(2):181.
魏薇.解讀:網絡音樂版權如何保護?[J].營銷界,201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