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人口政策 二孩政策 生育率
基金項目:受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初產婦與經產婦產后壓力源對比分析研究(2018XJXZ207)支持。
作者簡介:張銘芮,南華大學,本科。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51
2015年我國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以期延長人口紅利,緩解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調、城鄉結構失衡等社會問題,這也符合國家通過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但是實行二胎政策以來,各地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出生人口連續下降,例如 2018年與2017年比較,出生率由14.43%下降到了10.94%。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率卻持續走低的現狀引起了多方的關注。
(一)家庭經濟收入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育孩子的成本不斷增加,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用品、文娛休閑、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多個方面,兒童支出占家庭經濟總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如朱莉研究發現,0-5歲城市兒童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45.07%-69.78%,0-5歲城市兒童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53.68%-62.29%,而且收入越低的家庭,兒童支出占的比例越大[1],育兒成本的增加成為影響是否愿意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李煙然[2]等研究者對成都市育齡人群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發現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較低,而其中首位的影響因素就是經濟收入,一些收入低的人群雖然理想子女數多,但是生育意愿卻較低。然而有些研究結果恰恰相反,年工資收入越高,女性生育意愿越低,這部分人群考慮的并不是直接的經濟成本,而是生育所帶來的事業上升空間的負面影響[3]。
(二)時間精力成本因素
一些研究發現育齡婦女職業不同,生育二孩的意愿有所差異,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同的職業應對工作的時間、精力是不一樣的,進而影響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樓清秀[4]研究發現,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生育二胎的意愿明顯低于農民、商業個體會等人群,主要原因就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職業性質人群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在工作上,時間相對不自由。原新[5]等也報道,女性經濟地位越高,生育意愿越低,究其原因也是考慮到生育會占據大量工作時間和精力,嚴重影響其在職場的競爭能力與上升空間,甚至會因為養育小孩而終止就業。
(三)生育經歷因素
原新等研究同時發現,生育經歷越多的女性生育意愿越低,由于生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經產婦生育體驗差,生育意愿低。比如生育所帶來的形象改變,生產過程面臨的各種風險、疼痛,產后可能面臨的“女性職場歧視”,經濟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下降等。張惠芳[6]等研究者針對高校教師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做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生育經歷,已經生育過的高校教師生育意愿明顯低于沒有生育過的。在深入訪談中,她們表示生育了一個孩子后在生理、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需要時間和精力去調整,如果再生育二孩必然要重新經歷這些過程,生育經歷成為影響生育意愿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文化水平因素
尹海潔[7]等研究發現學歷與意愿生育數量存在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多的傾向于用所有的資源精心培育一個優秀的孩子,更多的關注“質量”,其次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一般從事比較繁忙的工作,相對來說時間精力較少,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陳字等曾對52歲以下女性的生育意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也發現受教育程度與生育數量意愿呈顯著的負相關[8]。尚麗[9]等研究者曾報道,隨著教育水平的增高,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顯著降低,其中大學及以上教育水平的生育意愿為小學及以下的0.45倍。
(五)人文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子女的多少影響著家庭結構、功能與氛圍,生育意愿也受家庭支持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如生育二孩可以緩解第一個孩子成長過程的孤獨,緩解養兒防老的壓力,因此人文家庭環境因素也是影響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段繼紅等[10]研究者發現緩解獨生子女養老壓力、雙方父母希望、解決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孤單、期望兒女雙全、周圍人都生育了二孩的影響、預防性失獨等人文家庭因素對二孩生育意愿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一孩嚴重抵觸二孩情緒、因二孩導致休閑時間打折扣、沒人帶孩子、二孩出生后可能導致更多家庭矛盾等這些因素對二孩生育意愿均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努爾比亞·阿布都克尤木等[11]研究者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只按照父母和家庭要求生育孩子,受到社會風俗和生育文化的影響而違背自己意愿的傳統生育文化和觀念很大程度上已經發生了改變,開始變得追求自己的內心想法和生活質量。
(六)傳統觀念轉變因素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計劃生政策,全國范圍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晚、稀、少”的彈性政策快速過渡到規定家庭生育孩子數量的剛性政策,經歷了“三個多了”“兩個不少”“獨生子女”“城鎮一孩、農村一孩半、部分二孩、少數民族自治”的多元緊縮政策,逐步轉變“重男輕女”“多子多?!薄皞髯诮哟薄梆B兒防老”等傳統價值觀,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淡化了傳宗接代的觀念。其中一個主要觀點是子代“質量數量”理論,該理論發現受教育和收入水平較高的父母更注重通過減少培養子代的數量來提升子代的質量,僅有女兒的調查對象有更強的再生育意愿。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并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政策效果,依據目前研究報道,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普遍較低,針對上述影響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國家、社會、家庭等應共同關注和努力,完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推進二孩政策實施。
(一)完善就業政策,保障女性平等享有就業權、發展和晉升空間
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后,女性就業壓力更大,甚至遭遇就業歧視,很多女性需要在撫育小孩與就業或職場晉升之間做出選擇。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保障女性就業權,一些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可以考慮在職稱、職務晉升方面,適當放寬條件或者女職工范圍內單獨競爭。完善生育期間的假期制度,如帶薪休產假等,根據工作性質允許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靈活上班,照顧子女和完成工作任務兩不誤。
(二)完善就醫福利,保障婦女兒童享有優良的醫療資源
經濟收入是影響生育意愿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一個方面就是低收入家庭,考慮育兒成本過大而不愿意生育二孩。育兒成本里一項重要的且無法節省的支出就是醫療支出。懷孕期間產檢、孕期保健、生產費用、母嬰護理、患病等醫療費用高昂,低收入家庭難以承擔。完善生育保險、生育就醫補貼等保障,增加公益性醫療資源投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尤其是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相關制度,解決后顧之憂。
(三)完善托育服務,保障兒童享有優良教育資源
很多家庭考慮到無人照顧小孩,請保姆或月嫂增加家庭負擔,或者擔憂出現虐待嬰幼兒事件。托幼費用高昂,公立教育資源較少,私立學校學費較高,嬰幼兒的照料、子女入學等問題成為影響生育率的負面因素。應加強月嫂、保姆的培訓和推進資質認證,加強管理,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一旦出現不良行為則納入準入“黑名單”。加強幼師、中小學教師的師資培養,尤其注重師德教育和培養。增加公立幼兒園、公立中小學數量,減輕入園、入學難度和費用,更大范圍內保障兒童接受優質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朱莉.生育成本對家庭生育意愿的影響及其分擔機制研究[D].2020:18-19.出版信息不詳.
[2]李煙然,倪潔,力曉蓉,等.成都市育齡人群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20,28(3):318-319.
[3]李思達.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CGSS數據的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2):121-124.
[4]樓清秀.二胎政策背景下的生育率低迷現象研究——以金華地區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4):280-282.
[5]原新,金牛,牛志曉.女性地位、生育經歷與生育意愿——聚焦少數民族省區育齡婦女的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2(2):95-96.
[6]張惠芳,任軍,房廣梅.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高校女教師生育二孩的影響因素及心理分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5):126-127.
[7]尹海潔,郭鳳.農村居民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探析——以河北省定州市為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20(2):94-97.
[8]陳字,鄧昌榮.中國婦女生育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7(6):75-81.
[9]尚麗,黃麗燕,寇樂樂,等.基于中國五省市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9):1065-1069.
[10]段繼紅,蘇華山,張成.生育成本對二孩生育意愿的影響[J].當代財經,2020(1):19-23.
[11]努爾比亞·阿布都克尤木.喀什市居民生育意愿與影響因素的分析[J].黃佛君,朱雙玲,等,譯.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34(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