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
[摘要]:目的:綜合探析規范化治療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臨床的應用效果以及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結合兩組患者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52例常規組與50例規范組。常規組患者采用的是傳統治療措施,而規范組則采用了呼吸內科規范療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研究表明,呼吸內科規范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并且提高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安全質量,切實縮減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內科;規范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31-01
引言:慢性支氣管炎,英文名稱chronicbronchitis,常見于呼吸內科臨床,多發群體包括≥40歲的中年群體及老年群體,常見病因為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病毒、細菌等相關感染事故。除了病毒細菌以及有害氣體之外,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年齡大小以及氣候環境因素等息息相關。近些年來,國內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數量激增,因此本文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具體分為兩組,綜合探析規范化治療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臨床的應用效果以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洽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結合兩組患者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52例常規組與50例規范組。52例常規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階段:41-84歲,平均年齡(65.43±7.12)歲;病程分布:2.5-6年,平均病程(4.21±0.13)年。50例規范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階段:42-85歲,平均年齡(67.49±7.23)歲;病程分布:2.5-6.8年,平均病程(4.31±0.6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階段以及病程分布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1.2研究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主體,結合兩組患者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52例常規組與50例規范組。常規組患者采用的是傳統治療措施,而規范組則采用了呼吸內科規范療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2]。
常規組患者采用傳統治療方法,具體包括常規藥物治療、院內感染防治等等,藥物治療中所采用的具體藥物是頭孢曲松鈉或者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的頭孢曲松鈉應當每天2次內服,而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應當每天3次靜脈滴注[3]。
規范組患者采用呼吸內科規范化治療,具體包括臨床用藥選擇、抗感染治療等多項內。在臨床用藥方面選擇到了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生理鹽水,此外還有鹽酸溴己新片、氨茶堿片、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粉霧劑、硫酸特布他林吸入粉霧劑。首先,醫護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當前的病情發展,隨后在通過患者的病情發展給予患者最合理最有效的臨床藥物[4]。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我院將兩組患者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后的臨床療效作為主要的觀察指標,具體將其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個不同等級。其中,顯效患者的治療康復評分>90分,有效患者的治療康復評分>80分,且<90分;無效患者的治療康復評分<80分。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5]。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作為數據處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利用(r+s)表示兩組患者之間的計量資料,運用t進行檢驗;利用(%)示兩組患者之間的計數資料,運用x2進行檢驗。當(P<0.05)時,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實驗結果
通過本次研究顯示,52例常規組患者中的顯效例數為26例,有效例數為20例,無效例數為6例,經過計算得出,常規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8.46%;50例規范組患者中的顯效例數為28例,有效例數為20例,無效例數為2例,經過計算得出,常規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6.00%{[6].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后,兩組患者的臨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得出,52例常規組患者的癥狀消退時間為(3.65±0.55)d,平均住院時長為(4.76+0.24)d;50例常規組患者的癥狀消退時間為(5.15±0.85)d,平均住院時長為(4.36±0.64)d。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后,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
3討論
在本次針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研究過程中,必須考慮患者之間個體差異,并具體實施呼吸內科規范治療法。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癥狀與體征表現,醫護人員應當深人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差異,在此基礎上,選擇合理的治療藥物,并且嚴格管控患者的日常用藥劑量。患者在每天服藥后,醫護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抑制或者是康復情況,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抑制,則加大用藥劑量;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康復,那么則減輕劑量;如果患者的病情發展嚴重,那么醫護人員可以考慮重新制定用藥方案[8]。
在實施呼吸內科規范化治療的同時,還應當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顧名思義,抗感染治療是為了避免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出現了院內感染等不良現象,從而進一步減輕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在很大程度上環節了呼吸道的炎癥反應。在規范組的實驗過程中,醫護人員發現,不同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也不同,而在臨床用藥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始終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細節,以此充分合理的幫助患者選擇最為高效可行的配藥方案。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規范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并且提高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安全質量,切實縮減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國勇.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18):72-72.
[2]張臨平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85):254-255.
[3]樸昌華.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3):194-195
[4]寧文虹,曹長偉.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7(12);157-158.
[5]羅舒文,高興亮,陳龍全,楊昌邦,周詩立,李沿君,牟艷林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9(1):75-77.
[6]李藝武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內科規范治療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7(3):158-158.
[7]馬新,劉文婷.淺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社區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10):154-155.
[8]王瑩.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體會辦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8):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