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想到會講《紅樓夢》,一直不想開講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我從十二三歲時開始讀《紅樓夢》,讀得入迷,但功課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時間禁止我讀《紅樓夢》。
記憶很深的是,在坊間買的一本《紅樓夢》,是用當時一個電影明星(樂蒂)演的林黛玉的劇照做的封面。我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電筒照著看。所以,《紅樓夢》對我來說是特別的記憶,是青少年時期一段私密感情的記憶。
小時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紅樓夢》,一方面又說《紅樓夢》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很矛盾。我當然好奇,躲在棉被里看《紅樓夢》的時候就想:說不定大人們以前也這樣偷看。
《紅樓夢》其實是寫青少年的一本書,它今天變成了古典文學,很多人都覺得它是老年人讀的書。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連續(xù)劇,人物角色年齡也被加大,比如王熙鳳,有時候是四十幾歲的演員演的。小說里面,王熙鳳開始出場時大概十七歲,林黛玉進賈府時應該是十二歲左右,賈寶玉大黛玉一歲,寶釵又大一點,他們在小說里都是十五歲上下的青少年。
所以,我第一個要講的就是《紅樓夢》中人物的年齡問題,他們?nèi)渴巧倌辍O胂肟矗覀兗依锸q的女孩子、十三歲的男孩子,他們在做什么事?他們就是《紅樓夢》里面的林黛玉和賈寶玉。如果超過十五歲,他大概就不會這么呆了,像黛玉,整天沒事在那邊哭,無緣無故地就生氣了,計較寶玉對別人好,對她不夠好,這就是少女情懷、小女孩情態(tài)。所以,讀《紅樓夢》,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人物還原到青少年。
大觀園里,薛寶釵大概十三歲半,比賈寶玉大一點點,賈寶玉十三歲,林黛玉十二歲,史湘云大概也是十二歲。更小的是惜春,小說開始時她只有八九歲。就是這樣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觀園里。所以我覺得,大觀園是一個青春王國。
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里,人是沒有“青春”可言的。古代人沒有像西方那樣有一個叫作“青春”的東西,希臘文化一開始就歌頌“青春”。
我們小時候讀的唐詩宋詞,被大人逼著背誦的《古文觀止》《朱子治家格言》,都充滿了中年以后的滄桑感,“滄桑”不是“青春”。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種浪漫,剛剛發(fā)育,生理起了變化,對生死愛恨懵懵懂懂,充滿夢幻、憂傷、不確定,充滿愛的渴望,也開始嘗到人生的失落與幻滅之苦。《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都好,但是缺少一樣東西,就是《紅樓夢》的“青春之歌”。對于剛剛發(fā)育,生理上正在變化,對性別剛有認識的青春時代,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始終沒有深刻了解過、包容過、鼓勵過。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記得,有一次賈寶玉躲在花樹下讀《西廂記》。林黛玉來了,就嚇唬賈寶玉說,我去跟舅舅(賈政)講,看不把你打死。《西廂記》是他們那個時代的“禁書”。明明是禁書,家里卻有,青少年就偷著看。《西廂記》里的張生為了戀愛跳墻去私會情人,正是“青春”對“禁忌”的叛逆。
年輕人的青春王國里,對情欲已經(jīng)開始懂了。這個部分其實就是剛才提到的《紅樓夢》里面私密的青春,它是非常迷人的。我們很少看到傳統(tǒng)文化中有對青春的描述,青少年的愛恨糾纏,《紅樓夢》寫得這么真實。我有一個很大的愿望,希望《紅樓夢》能在年輕人的世界里重新活過來。
摘自《蔣勛說紅樓夢》(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