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通過體裁教學法增強學生對科普類說明文注重邏輯關系、敘述順序等文體特征的認知,強化對科普說明文文體在詞匯、句式、語篇結構等方面的針對性訓練,并在此基礎上針對高考科普類閱讀理解提出相應的解題策略。
關鍵詞:體裁教學法;科普類說明文;解題策略
體裁教學法是一種基于體裁分析基礎對閱讀篇章進行分析的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對特定文章進行結構分析,了解文體與語言風格,提高閱讀效率。受生詞多、長難句多等因素影響,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型中的科普類說明文對學生構成較大困擾。消除學生對科普類閱讀理解的畏難情緒,提高答題正確率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多年體裁教學訓練的實踐經驗,以及高考英語科普類閱讀理解的題型特點,筆者總結、提煉出以下四種解題策略。
策略一:依托主題句,解決結構題
科普類閱讀理解的結構題大多基于邏輯結構所構成的整體到局部、主要到次要、概括到具體等內在關系,從而形成“總—分—總”式、“分—總”式、“總—分”式等語篇結構。體裁訓練的一個基本方法便是根據科普類說明文的敘述順序和邏輯關系找準主題句,通過識別并借助段落主題句掌握文章結構。
結構題通常分兩類,一類結構圖、邏輯線索和邏輯關系相對比較清楚,另一類則比較隱晦。例如,What does the ...example indicate?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somebody or something?等。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對這類題的識別能力,避免被細節迷惑。例如,2019年高考上海卷C篇第40題:In paragraph 5,the author mentions the plants i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US to.解決這類題切忌只關注例子本身,而要根據作者的寫作手法分析全篇結構,找準主題句。根據第二段話的標記語however的提示,可以迅速將其確定為主題句。句中提到未來的核電站規模很可能會變小,成本和風險也會降低。再根據第五段第二句話的標記語but后的內容可清楚地看出除安全問題以外,目前核電站建設最大的障礙是經濟問題,顯然緊隨其后的西歐和美國的例子就是為了佐證這一觀點,且與主旨統一,分析至此就不難確定正確答案了。
策略二:樹立全局觀,攻克主旨題
科普類說明文通常都有中心句,中心句或在文章開頭,或在文章結尾,也可能在文章中間,其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判斷句。通過體裁教學與訓練,要求學生留意并把握關鍵句的特征,這樣其對整篇文章或相關段落想要表達的主旨大意便能一目了然。科普類閱讀理解的主旨題主要以選擇文章標題、全文大意、寫作目的等形式呈現,解題的關鍵首先是要樹立全局意識,把握作者寫作意圖。為此,要訓練學生特別留意文章開頭的提示性語言。例如,but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Now re? 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及首段結尾部分的問句等,這樣學生才能把握全局,快速找到正確答案。同時,學生還應學會運用逆向思維、抓關鍵詞、高頻詞等的解題技巧,以便進一步提高主旨題的正確率。
2019年高考北京卷D篇第45題: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按照體裁訓練的基本方法,首先綜觀全文,根據提示性語言According to a new study確定首段為中心句。句中“The worlds oceans will be bluer and greener thanks to a warming climate”即可輕松替換成答案“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oceans”.
策略三:排除干擾項,突破推斷題
英語科普語篇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具有鮮明的跨學科特點,這使得其在科普知識時,具有獨特的文體風格和篇章模式,尤其在詞匯、句式和語篇結構方面。因此,在進行推理判斷題的解題時尤其要注意思路清晰、排除干擾。命題者往往會利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正反對立、擴縮范圍等迷惑性方法設置干擾項,增加解題難度。倘若推理判斷題設置在文章的長難句中,解題的難度則會進一步加大。
以2017年高考江蘇卷B篇第60題為例,倒數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及模仿媽媽聲音最像的小鳥會得到最多的食物,因此可以推斷出胎教可以幫助鳥媽媽識別出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小鳥。選項A在最后一段首句的基礎上偷換概念,選項B無中生有,而選項D則利用生活中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一固有印象來誤導學生。由此可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科普說明文的句式特點多加分析,教會學生辨別長難句的主干成分,不被無關或干擾信息所迷惑。除此之外,還要重視主題語境,在解題過程中時刻不忘作者的寫作意圖。
策略四:鎖定關鍵詞,定位細節題
科普類說明文中生僻的專業名詞和術語會導致學生的閱讀速度降低,這些名詞、術語往往通過關聯的詞匯和短語集中呈現。體裁教學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上下文語境、文中定義及解釋等猜測詞義。對于占很大比重的細節題而言,鎖定題干關鍵詞并在文中迅速定位,可有效提高閱讀速度。此外,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科普類文章體裁結構的把握也有利于其迅速定位細節題答案。例如,研究內容、人員與觀點、人員與方法、人員與發現、不同研究的對比等。
2019年高考江蘇卷B篇第58題:What puzzled
Christiansen when he was studying Yellowstone?
根據題干關鍵詞puzzled及人名,迅速定位到第一段,Bob Christiansen became puzzled about something that,oddly,had not troubled anyone before:he couldnt find the parks volcano.進而可以確定答案。
科普類閱讀理解的解題策略是通過對科普類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命題考查目的、篇章結構關系進行解析梳理得到的,是在長期不懈的閱讀訓練中總結出來的。只要我們堅持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裁閱讀訓練,積極關注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認知,學生便能在科普類閱讀理解解題過程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陳曉紅.體裁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7).
[2]遲萬芳.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科普語篇閱讀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3]何閩娥.高考英語科普說明文的命題特點及閱讀技巧研究[J].英語教師,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