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在當前的語言學研究中,語言環境是語言學研究中的重點,本文中主要研究了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文中首先分析了語言環境的基本概念,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語言環境在句式選擇中的制約作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語言環境;句式選擇;制約作用;分析
引言
在對句式進行選擇中,首先需要對句式的變化進行確定,這就需要首先確定一個合適的句式,然后根據所表達語言環境的區別體現出句式的不同表達效果,本文主要從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中分析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性作用。
一、語言環境的基本概念
語言環境通常是指句式陳述出的語境,當前國內外語言研究領域通過對社會語言學、交際語言學、修辭語言學等眾多語言學科的研究過程中,將語境研究納入到語法研究體系中。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分為狹義語境論和廣義語境論,狹義語境論主要是指語境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屬性,可以將具體的語境選擇限定在語言內部,然后形成上下文的貫通語境;廣義語境論主要是指,與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語言的范圍屬性,可以將語境陳列于語言之外,這種形式下主要可以通過語言交際對交際者的身份地位、思想感情和文化背景及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化的體現。
二、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分析
(1)上下文語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我們在日常漢語使用的過程中,漢語所具有的表意非常的豐富,同一種漢語的語義在講法形式上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句型進行表達,在表達中,每一種句型和句式都具有其獨特的句法和語義特點。在傳統的研究過程中,雖然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句型中句法和語義在表達過程中都需要具備其特定的條件,但是在表達中具體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還一直沒有闡明清楚。例如,在對語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語言研究者很少將把字句式與被字句式在運用過程中的制約性條件進行統一,這主要源于傳統的語言研究,往往只是從句子的靜態層面進行研究室的界址在使用過程中的動態特點。再通過三平面語法理論對句式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句式劃分為語言單位和言語單位,通過這樣的形式,就可以使語義的結構和句法的結構進行一一對應,同時還可以表現出據適中不同句法結構在語言上的具體特點。在研究上下文語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時,可以將后續句中的賓語與前句中的某一成分進行銜接,這樣就可以讓句型轉化而成把字句。例如,“我在超市買了一瓶酒,把它放在家里面”、“小紅在家里面學了一首歌,老師讓他在課堂上大聲的把它唱出來”等,這兩個例句中的后續句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把字句。但是第1個例子中的前接句“酒”和后續句式中的“放”所指的賓語統指于一個物體;在第2個例子中的前接句“一首歌”和后續句中的“唱”賓語同指于一個物體。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將“把”的賓語看作為把字句的一個制約性條件。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交際者需要從結構上來調整后續的語句,這樣就可以讓后續的語句圍繞著前面的賓語進行展開。
(2)情景語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人們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是其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具體交流時雙方交際者所使用的語言交流是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展開。而交際情境是由綜合性的因素進行構成,這些因素通常包括具體的交流時間、交流地點、交流人物、交際者雙方的知識體系背景等。此外在日常的語言交際過程中,雙方交際者的交際情景和語法現象還具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對語法平面中某種特定的語法現象與交際情境的聯系進行分析時,語言交際者需要通過所使用的具體情境才可以合理的對語言的使用進行說明。人們在日常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對語言進行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其實都是進行句式的選擇過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能選擇的句式往往具有一定的潛意識性和固定性,最主要原因是句式選擇過程中的特定交際情境已經轉化成人們特定語言結構中的一部分。這樣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大腦中便會自動的產生一種特定的且最適宜的交際語言句式結構。同時,當交際者的特定語言句式結構被激活時,雙方交際者的大腦也會自動提取和選擇在交際過程中最適合的交際語句。例如,“是小明親了小芳”;“是小芳被小明親了”;“小芳被小明給親了”;“小明親了小芳”等,在上述的語句中,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所陳述的是同一個命題,但是由于陳述者所使用的情境語境不同。因此交際者雙方便會在語言對話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句式結構來表達出自己的交際意圖。
(3)文化語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語言不僅是人們在日常交流過程中的一種溝通方式,同時也是人們現實社會中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反映出人們社會活動的最直觀表現。通過對語言句式進行選擇,交際者雙方不僅需要考慮到談話過程中的上下文語境和情境語境,同時還需要考慮到自身所處在何種語言文化中。而所指的語言文化主要是指,在談話過程中個人所處于的風俗習慣、歷史背景、思維方式、道德觀念或是社會規則等。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同一個句是式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和交際效果。知名的語言交際學家霍爾頓曾提出高低語言文化語境的概念,他認為在交際語言表達過程中,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定的地位,所以可以將語言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在高語境文化中語言在傳遞過程中對語境的依賴性較大;在低語境文化中語言在傳遞過程中對語境的依賴性較小,這便提醒著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盡量的感受到交際對象的個人感覺,要學會使用較為微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在某一件事物上的觀點和態度,這樣就可以合理的避開雙方在交流過程中的尷尬。
三、結束語
在語言環境中通過營造一個特定的語境,就可以與之相配同種類型的語言形式。因此語言環境與知識選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語言環境可以通過營造出特定的語境然后的句式選擇的形式進行確定;句式也可以根據所需要特定表達語境的含義,來配套選擇與之相同的語境。通常句式的選擇只是對同義句式的取舍,通過進行句式的變化就可以讓某一單一句式擁有多種的變體,將這些變體進行聚合就可以形成多種形式的組合體。
參考文獻:
[1]馬艷紅, 陸艷陽, 李帥.論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J].神州(下旬刊), 2013, 000(008):155.
[2]王小麗.試論在文學作品中語言環境對句式應用的影響[J].經貿實踐, 2016(22):189.
[3]李淑珍.論N對句式"V+的+是+N"歧義的影響和制約[J].科學之友:b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