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蓉
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之上升為國家戰略。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作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置身于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之下,德陽市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成德同城化是落實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后布局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德陽市主動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積極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成德同城化是實現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省委積極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大力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建設,明確提出力爭在2022年成德眉資區域經濟總量突破2.7萬億元,2025年突破3.3萬億元。德陽市作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必須主動融入成都“主干”,充分發揮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積極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建設貢獻德陽力量。成德同城化是推動德陽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當前,德陽市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必將為德陽市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必須乘勢而上、搶抓機遇,利用好區域協同發展政策紅利,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當前,成德同城化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關鍵是落實。組織部門作為黨的政治機關,必須切實履行服務中心大局的政治責任,為推動成德同城化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撐。
在認識站位上對標看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凝聚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眾志成城推動成德同城化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建立常態化理論學習機制,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二是提升戰略站位。充分利用“德陽大講堂”,邀請專家教授開展專題輔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深化對區域發展的戰略意義、戰略內涵、戰略目標、戰略部署的認識,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三是提升思想站位。舉辦領導干部讀書班、干部主體培訓班,引導黨員干部對標區域發展大局,找準工作定位,積極主動作為,為推動成德同城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隊伍建設上跟隨提升。聚焦事業發展需要加強隊伍建設,做到事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就用什么樣的人,做強做實區域協同發展干部支撐。一是精準選配干部。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同城化發展需要,緊扣天府大道北延線、凱州新城、天府旌城等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精準選拔儲備區域規劃、交通建設、園區發展等方面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二是提升能力素質。組織黨員干部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進行考察學習,用好用活“成德眉資大講堂”網絡學習平臺,聯合開辦生態環保、創新融合、協同開放等專題培訓班,不斷開闊干部視野,提升協同發展能力。三是強化交流互派。構建干部跨區域雙向掛職機制,在深化與成都干部掛職交流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與重慶各區(縣)、資陽、眉山等地區干部交流,暢通跨區域干部交流任職,推動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干部交流機制。
在招才引智上開放創新。充分利用成都對其他經濟區人才的“溢出效應”,加強人才交流力度,著力提高人才對區域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率。一是優化政策體系。加強與成都、眉山、資陽等地人才政策銜接協調,調整優化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領軍人才的支持政策,提高人才政策精準度和融合度,全面織密人才政策體系。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區域交流對接長效機制,優化人才資源流動政策,推動區域城市人才交流信息互通、服務機制共建、專業技術職稱互評互認,促進人才資源在更廣范圍、更寬領域助力德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拓展交流平臺。深化拓展成德“大港區”人才聯盟建設,積極推進成德結合部區域性人才共建共享。主動與成都共同打造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園、海外引才工作站等人才招引功能平臺,協同開展人才政策推介、平臺對接、項目洽談等活動,著力打造引才、聚才新“名片”。(作者系中共德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