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琳

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倡導全民健身和全民閱讀,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國民的健身意識日漸增強,從遍布城市的健身器材健身房到每年數十場的城市馬拉松,從街邊海邊跑步騎行的年輕身影到廣場公園輕歌曼舞的夕陽紅……全民健身如火如荼。行走與閱讀是人生兩翼,一個是健身,一個是凈心,同樣都能讓人積蓄前行的力量,使人充滿活力,向上向善。但捫心自問,我們有多久沒有展卷閱讀了?
炎炎夏日,暑熱當道,圖書館、閱覽室絕對是納涼避暑的好地方。心靜自然涼,閱讀最能滋養心靈,學習方可成就夢想。前些天,朱宏伸大爺成了這個畢業季的網紅,他以64歲高齡從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迎來研究生畢業。面對媒體,這位勵志大爺說:“每個人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有精神和思想上的需求。對我而言,學習是莫大的享受。”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視閱讀為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那么,如何開啟我們的閱讀之旅呢?
激發閱讀興趣。內生動力最持久,如何讓閱讀成為剛需?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多次立功,卻不愛讀書。有一次孫權對他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的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書,長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近書者智,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擔任了大都督。呂蒙的閱讀興趣從何而來?最直接的是他要排兵布陣、指揮打仗,這是他做武將的剛需。我們的剛需在哪?從近處說,也許是升學、就業,寫一篇文章、做一份報表;往長遠看,就是開闊視野,汲取力量,增加生命的廣度與厚度。
培塑閱讀能力。如何閱讀才能事半功倍?這其中其實是有方法的。讀書的過程可以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我們抓住了全書的精神實質,書就越讀越薄,而對各篇章添加注解,寫下心得,那么書又會越讀越厚。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數學家華羅庚很擅長猜讀,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讀了。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我們在閱讀時,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經典著作閱讀法、文學作品閱讀法、信息式閱讀法等等,采用瀏覽、提問、精讀、背誦、復習等方式,可以定向閱讀、選擇閱讀,也可以整段時間閱讀、零星時間閱讀。
養成閱讀習慣。人生有涯知無涯,閱讀非急功近利之事,而應是堅守一生的信仰。郭沫若曾寫下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心血來潮就讀到深更半夜。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持之以恒,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古人鑿壁偷光、懸梁刺股、聞雞起舞的例子我們都不陌生,現在的閱讀當然沒必要這么“壯烈”,但類似“挑戰21天讀書打卡計劃”這樣的好習慣還是可以有的。每天午休留半小時給閱讀;在寒暑假為自己制定御寒小書單、消暑小書單;在休假的背包里為自己和家人放進幾本書,陪伴父母孩子的方式可以是親情共讀。日積月累,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
就從這個夏日開始,請走進圖書館、閱覽室或任何一個角落,開啟你的閱讀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