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洋 圖/董欣

7月8日,位于盤錦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輕云淡,葦海揚波,偶有丹頂鶴的長鳴掠過,讓正在緊張進行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外業調查的工作人員駐足尋覓。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獨具遼寧特色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生物資源豐富,其中的丹頂鶴、黑嘴鷗等多種珍稀水禽和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中的各類野生動物,極具生態保護價值,因此,我們將其列入首批確權登記名單,以加強保護。”省自然資源廳的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今年,是全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正式實施第一年。根據年初出臺的《遼寧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總體方案》,我省在省人民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自然資源清單中,選取了盤錦市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順市大伙房水庫水源保護區、丹東市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朝陽市鳥化石和中華鱉自然保護區,以及渾河、小凌河兩條河流等7處省級重點自然資源保護區,率先開展省級層面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我省自然資源豐富,全省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02個,面積達244萬公頃,保護區陸地面積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1.1%。首批確權登記的7個項目基本涵蓋了我省重點自然資源的各種類型,并且普遍具備經濟、社會和生態多種屬性,具有較高的生態環境保護價值。
日前,遼寧經緯測繪規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分別中標上述7個項目,各作業單位已著手開始收集整合資料、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并將陸續開展項目區權屬狀況調查、界址調查和測量、自然狀況調查、公共管制調查等內外業調查工作,最終將調查成果匯入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庫,全部工作將在年底前完成。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全部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登記,以清晰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劃清“四個邊界”,即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邊界,從而推進確權登記法治化,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和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服務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監管,合理地開發利用。確權登記后,明確了權屬,有人使用、無人管理的局面將逐漸改變。同時,利用和擴展登記成果,關聯生態紅線、用途管制等信息,可以更高效、更全面保護和利用好自然資源。
根據《方案》,未來4年,全省將分階段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在充分考慮重點生態區域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保護需求的基礎上,重點對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各類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對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濕地、國有重點林區、重要草原草甸、海域及已探明儲量礦產資源等具有完整生態功能的全民所有單項自然資源開展統一確權登記,到2023年底前,基本實現省級重點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