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2013年8月26日,幺某某與A市B區征收辦就房屋征收安置補償事項協商一致并簽訂了《房屋征收產權調換協議書(非住宅)》。雙方約定,B區征收辦對幺某某63平方米的房屋(土地類別為城鎮單一住宅用地)實施征收,并為其提供一套130平方米門市。在幺某某的房屋被拆除及產權調換房屋所在小區建成后,幺某某因要求B區征收辦依照協議落實回遷安置未果,訴至法院。案件在重審期間,幺某某去世,其近親屬徐某某等人獲得原告資格。
【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協議是在雙方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依照法定程序簽訂的,合法有效。B區征收辦拒絕履行協議確定的義務,又不依法請求法院撤銷該協議,致使至今無法回遷,侵害了徐某某等人的合法權益,遂判決B區征收辦履行協議,按約定交付房屋,并支付臨時安置費。B區征收辦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房屋征收部門應遵守《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及相關政策的要求組織實施征收補償工作,對被征收人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因幺某某并無營業執照等合法經營手續,被訴協議約定征收房屋為非住宅,并安置門市,不僅與事實不符,而且違反了B區對持有營業執照的動遷居民安置非住宅的征收補償政策,一審法院判決錯誤。二審法院遂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撤銷被訴協議,責令B區征收辦在兩個月內重新與徐某某等人簽訂補償協議;如未能達成協議,及時報請B區政府作出補償決定。
【典型意義】
本案是因行政機關不當承諾致使未能依照協議履行而引發糾紛的典型案例。行政協議具有行政性和協議性雙重屬性,其訂立和內容不僅需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且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行政機關不得以盡快簽訂協議為由,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性規定,更不得以犧牲公共利益為代價滿足相對人明顯不合理的要求。本案中,被訴協議雖經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但因其內容存在與事實不符、違反有關征收補償政策的情形,嚴重損害征收補償的公平性和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當對其作出否定性評價。法院判決撤銷被訴協議,對于促進行政機關依法簽訂補償協議、防止出現不當承諾以及引導被征收人合理主張合理補償都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