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兵


摘 要:在“走出去”戰略的鼓勵下,中國許多企業嘗試在海外進行資本投資,期望獲取較高的回報收益,打造自身國際品牌和獲得國際化運營經驗。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澳大利亞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關注。研究發現由于對中澳兩國投資環境的差異性認識不足,許多中國企業對澳旅游項目投資仍存在較多障礙和困難。研究認為,中國投資者應深入了解中澳兩國投資環境的差異性,并從項目的籌備、投資、管理、終結四個階段提出參考和建議,以確保對澳投資項目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對澳投資;旅游項目;投資環境
澳大利亞自然資源豐富,地質環境獨特,其海岸線綿長且風景秀麗,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慕名而來。經過重大結構性調整,澳大利亞旅游服務業快速發展,2018年實現跨境旅游收入450.3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位,成為澳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之一。2018年澳大利亞接待國際游客920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游客總數達143萬人,總體占比達15.54%。在“走出去”政策鼓勵下,我國許多企業加大對澳投資力度,但旅游項目投資水平仍有待提升,且由于對澳社會環境、投資環境等方面了解不夠全面,在其投資過程中仍存在較多障礙和困難。研究從項目籌備、投資、管理、終結四個階段,為中國企業對澳旅游項目投資提出建議和參考。
一、中國對澳旅游項目投資現狀
(一)投資項目以旅游地產為主
中國對外旅游投資項目具有涉及范圍廣、內容形式復雜的特點??傮w來講,凡是圍繞旅游資源及目的地,以食、住、行、游、購、娛等為主要方向的所開展的投資項目,均可視為旅游項目投資。在旅游目的國所提供的投資項目中,大多數以業務較為成熟的旅游地產投資項目為主,且具有投資風險可控性強、投資成本較為固定等優勢。因此,在“走出去”戰略鼓勵下,旅游地產項目由此成為中國企業境外旅游投資項目的主要形式。另外,中國一些大型旅游企業在澳開設辦事處或分公司,其規模普遍較小,主要用于接待赴澳中國旅客的接待工作。
(二)投資主體由國企向民企轉變
在對澳直接投資結構中,中國國企主要圍繞礦產、電力等資源類領域,而中國民企投資行業則更加多樣化。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對澳投資的中國民企在中國國內屬于房地產行業,在旅游地產方面有著較為成熟的投資模式,赴澳投資也主要圍繞同國內行業相關的領域。另外,在中澳自貿協定的推動下,澳政府逐漸放寬投資限制,項目投資不超過8.21億美元就無需政府審批。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許多中國民企也積極開展對澳投資,以拓展更多投資渠道,積累自身跨國經營經驗,提升企業經營水平。2018年,中國對澳投資總額達82億澳元,比上年減少36%。其中,對澳旅游商業地產投資達30億澳元,比上年減少14億澳元,而中國民企投資總額達27.6億澳元,所占比重占總交易額的92%,從而成為中國企業對澳旅游投資的主體。
(三)投資方式以資產并購為主
在全球跨國企業發展過程中,超過80%的投資方式是以并購為主。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起步較晚,在對澳旅游項目投資時常采取并購的方式來收購目標公司的資產。這是因為新投資項目需要經過澳政府審批方可進行,而并購已有資產則無需再次審批,從而降低入市風險,減少投資等待時間。2018年,中國企業對澳旅游地產項目投資規模超30億澳元,比2017年下跌31.8%,但仍是澳地產項目投資的最大來源國。
(四)投資區域以東南地區為主
澳大利亞居民多聚集在基礎設施較為齊全的東南部區域,該區域交通設施便利化水平較高,且金融、商業中心健全,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中國企業對澳旅游項目投資在該地區分布較廣,占對澳旅游項目投資89%的比重。其中,新南威爾士州以53%的比重位居首位,維多利亞州位居其次,占比達到27%。由此可見,中國對澳旅游項目投資仍聚集在澳旅游資源較為發達的東南部地區。
二、中國對澳旅游投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 對澳投資環境缺乏了解
為促進其旅游產業的持續增長,澳政府在《2020年旅游戰略規劃》中指出,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4000萬澳元用于提升澳旅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2019年,澳大利亞營商環境便利度全球排名第14位,其國內總體來講法律健全、政策透明。同時,由于旅游投資項目屬于普通類投資,不牽扯澳國家利益,政府審批項目速度較快。但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在沒有足夠了解項目所在地的投資環境的情況下,一些中國企業決策者并未進行系統全面的投資調研,而只是按照個人投資習慣來決定。由于存在投資信息的不對稱,這種投資決策方式往往給項目實際運行帶來許多未知的風險。截止到2019年,在澳大利亞投資的中國企業中,真正保持盈利的項目屈指可數,許多項目都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例如,日東集團于2011年在澳大利亞開發黃金海岸度假村項目,但由于后續資金短缺等原因導致項目長期擱置,直到2013年萬達集團參股聯合開發后,該度假村項目才得以繼續開發。
(二)赴澳旅游人數增速放緩
根據出境游統計數據可知,自2015年以來,我國出境游人數穩定增長,由2015年的1.17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上半年的8129萬人次,同比增速呈逐年上升態勢,由2015年的2.63%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4%。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日漸增強,出國旅游逐漸成為廣大民眾的選擇之一,我國出境旅游規模和增速均呈穩步增長態勢。
赴澳大利亞旅游簽證較為繁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出境游客赴澳旅行的熱情,而泰國等中國出境游熱點目的國則紛紛推出免簽或落地簽政策,也分流了一些赴澳旅游的中國旅客。由圖1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赴澳旅游人數由2015年的100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上半年的74.51萬人次,占我國出境游人數比重雖略有增長,但呈先增后降態勢,由2015年的0.85%增長到2017年1.02%,2018-2019年上半年赴澳旅游人數所占比重卻由0.96%降至0.92%。盡管澳旅游部門加大了對中國的宣傳力度,但在其他旅游目的國簽證利好政策的吸引下,澳政府還要進一步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以吸引更多的中國出境游客。
(三)中國出境游客的高消費能力
從中國出境游消費方面來看,自我國推動三大旅游市場戰略以來,出境游也成為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數上升的標識之一。隨著我國GDP總值的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讓中國居民更有財力在境外消費,出境游規模也隨之日漸增長。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游客由2015年的2920億美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275億美元,并占到世界出境游消費總額的20%左右。經過2016-2017年下跌階段后,中國境外旅行支出恢復增長態勢,并仍占據世界境外旅行支出消費第一位。
在中國企業對澳旅游投資項目中,高檔奢侈酒店、度假村占據較大比重,這一方面是針對中國境外游中日漸增多的中等消費群體,另一方面是為了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但近年來隨著國內公務、商務旅游消費所占比例減少,境外游高檔消費受眾群體規模下降。另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數據顯示,2018-2019年度,在中國出境游客單次境外花費分布結構中,2001-5000元檔次總體占比達74.31%,而10000元以上檔次所占比重僅為2.26%。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中國出境游客難以承擔每夜數千元的高檔、奢侈酒店消費,而是傾向于選擇中端、精品類型的酒店。從澳洲本地旅游市場來看,本土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往往傾向于中低端酒店,對于高檔、奢侈酒店的消費需求很少。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將投資目標過多地集中在高端、奢侈品牌上,其經營存在較大的風險。
(四)地區投資回報率差異較大
自2015年澳洲礦業發展受挫以來,西澳、昆州等澳大利亞傳統礦業省份經濟陷入增長乏力的境地,期望旅游業的增長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旅游配套設施、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當地旅游項目回報率較低。相對而言,悉尼、墨爾本等東南沿海城市經濟仍保持增長態勢,中國赴澳游客也大多集中在澳東南沿海等傳統旅游城市,該地區旅游回報率則相對較高。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在對澳旅游項目的投資時,應加大前期項目調研力度,不能盲目抄底,而忽視偏遠地區旅游項目后續開發成本高昂、投資回報率較低等不利因素,否則將可能造成項目投資獲益周期過長,甚至于面臨虧本關停的投資風險。
三、中國對澳旅游項目投資發展建議
(一)籌備階段
1.加大項目調研力度。在對澳大利亞旅游投資開始前,需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商業盡職調查,以便于投資企業全面了解投資標的的完整信息,了解有關當地營商環境的各個方面,了解合作方的商業信譽等,并以此來對項目做可行性評估和分析,從而對可能影響項目成功的全部必要條件和要素進行羅列并重點分析和評估,以免因項目調研不充分而造成決策失誤。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需要借助澳大利亞當地調查機構的協助,才能夠全面和準確地完成盡職調查。從合作方商業信譽方面而言,雖然澳大利亞營商環境良好,各項法律體系健全,當地企業大多具有良好的商業道德,但澳大利亞當地也曾出現過多次境外投資項目受騙的案例,以至于給中國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面對陌生的澳大利亞投資環境,中國企業要想在短期內做到全面了解,就需要借助澳大利亞律師事務所等本地專業咨詢機構,以便于完成投資前的可行性研究。
2.加強境外投資戰略規劃。中國企業在制定境外發展戰略時,其發展規劃應當是出自于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而不能是簡單跟風“走出去”戰略,更不能不經審慎調查就盲目抄底。由于海外投資項目常常涉及數億、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規模,盲目投資的結果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財務壓力,甚至會存在較大的財務危機。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的發展趨勢,中國企業面對投資機遇時務必要審時度勢,確認投資項目符合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能否促進企業的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二) 投資階段
1.分散項目投資風險。為降低對澳旅游投資風險,中國企業應考慮引入戰略合作者,一方面可考慮同澳大利亞本地企業進行合作,另一方面可考慮同國內企業“組團出?!?,這雖然影響到自身的控制權,但能夠較好地降低投資風險,提升項目投資的成功幾率。在選擇旅游投資項目時,除了高端、奢侈品牌酒店之外,也應考慮精品化、個性化的中小型飯店、酒莊等,后者則更貼近于在澳洲旅游的大眾消費者。澳大利亞國土面積達762.9萬平方公里,人口雖有2544萬人,但大多聚集在東南部區域城市,其國內消費需求難以消化較多的高檔、奢侈的酒店,許多旅游投資項目多是因盈利能力有限而被掛牌出售。因此,在對澳旅游項目投資時,中國企業應重點考察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受眾群體,更多地去貼近大眾消費能力,以降低項目投資風險。
2.旅游投資區域多樣化。澳大利亞國土面積近770萬平方公里,但城市和人口主要位于其東南部區域,而旅游投資項目多集中在悉尼、墨爾本等東部沿海城市。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對澳旅游投資項目也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但在投資區域選擇上也日趨多樣化,一些基建設施不健全的旅游地區也逐漸成為投資熱點。其中,對昆州大堡礁周邊地區的投資增速顯著。2012年,白馬集團耗資1200萬澳元,收購了位于大堡礁地區的林德曼島,將其開發成三星級度假村海島;2015年,中金集團斥資3000萬澳元收購昆州白日夢島,將其打造為擁有296個房間的準五星級度假村。由此可見,中國對澳旅游投資仍將集中在澳洲東南沿海地區,但考慮到長期發展,可考慮旅游投資區域多樣化,選擇相對偏遠的非熱門地區,不過后期的市場推廣、健全基礎設施等方面資金需求較大,有可能超過最初的收購資金。
(三) 項目管理階段
1.合理應對文化分歧。中澳兩國文化存在較大差異性,澳洲人個人意識和自信心較強,將利益和合規作為生意的第一要素。當澳洲人和上司意見相左時,往往會直接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且不會輕易妥協,甚至于會使用法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在對澳旅游項目投資過程中,中國企業應本著求同存異、相互包容的態度,因地制宜地健全企業管理制度,以合理應對中澳文化分歧。面對問題爭端時,應及時交流和溝通,以構建起高效的企業管理文化,確保投資項目的順利運營。許多中國企業崇尚“加班文化”,常以加班加點工作為榮,但這種管理思路在澳大利亞卻難以實行。從管理風格方面來講,澳洲本地企業更加關注員工的休假權利和工作交付成果,強調項目規劃的系統性和合理性,迫不得已才會做計劃修訂。因此,中國企業在制定項目計劃時,應當將法定節假日納入工作規劃,對工作中的事項做明確、詳盡的規定,以免因脫離計劃而屢次調整工作方向,從而適應中澳兩國管理文化的分歧。
2.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澳大利亞人口密度較低,據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平方公里僅3.2人。由于人工成本較高,澳大利亞的許多超市、公交車站等多采用信息化、自助化水平較高的無人值守系統。在對澳旅游項目投資時,中國企業要充分認識到中澳兩國生活理念的差異性,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以適應澳大利亞當地實際情況。
(四)項目終結階段
營利是企業正常運營的根本目標,如果因受各種因素影響,投資項目不能正常運行或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就需要考慮對其警醒關停處理,而不能簡單地“跑路”而逃避企業責任。澳大利亞信用等級成熟,如果企業出現拖欠工資、通訊費用、租金等現象,將會給企業造成極大的信用損失,甚至導致相關責任人因此而承擔法律責任。因此,中方企業當需要對旅游投資項目做關停處理時,應當本著善始善終的態度,在律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及時履行企業的相關責任,確保其符合澳大利亞相關法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汪啟航.中國企業投資澳大利亞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 對外經貿實務, 2018(7):79-82.
[2] 梁將. 中國企業海外資源投資現狀、原因及應對策略[J]. 對外經貿實務, 2012(2):80-83.
[3] 劉逸, 保繼剛, 陳凱琪. 中國赴澳大利亞游客的情感特征研究——基于大數據的文本分析[J]. 旅游學刊, 2017(5):33-39.
[4]李永樂, 張秋生. 中國大陸赴澳大利亞旅游的市場特征與對策[J]. 亞太經濟, 2010(6):123-126.
[5] 張月友, 楊林軍, 劉昊, 等. 中澳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2(10):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