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
湖北“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論壇(第一期)報告集錦
[編者按]? “十四五”時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進疫后重振、實現浴火重生、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關鍵五年,對于湖北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更好服務湖北“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和部署,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2020年5月30日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討會”期間,舉辦“‘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論壇”。論壇第一期聚焦“疫后時代湖北省‘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開展務實探討和工作交流,為湖北“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建言獻策。現將專家學者的精彩報告予以刊發,以饗讀者,希冀引起特別重視。
一、世界經濟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以存量、增量、變量構建一個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分析框架。存量是經濟全球化,增量是技術進步,而今天的一個巨大的變量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從存量來看,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具有粘性,全球化就像鏈條把各國鎖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力量對比發生突變、劇變的可能性不大。從增量來看,科技進步帶來了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但在不同國家,科技創新也會分布不均勻。誰抓住了未來技術,誰對未來就更有主動權。從變量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當前世界經濟存在存量之困、增量之動、變量之亂。
存量之困:逆全球化。有些國家內部存在比較嚴重的分配問題,逆全球化回潮,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各國抬頭,大國博弈加劇。
增量之動:技術已變。技術的進步最終促成了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和國際分工體系的構建,是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基本動力。隨著相關技術的普及和商業化,技術對于生產的重要性將達到空前的高度。
變量之亂:新冠肺炎疫情。4月14日上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表示世界經濟增長正在遭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打擊,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將萎縮3%。全球第一次面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時進入衰退的困境。
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多極化與不確定性——經濟總量呈現南升北降,新興國家貨幣崛起,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成果顯著,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確定性顯著增強。
二、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的新趨勢
鑒于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將出現下列趨勢:其一,國家主義將大行其道,國家利益將成為各國制定政策的優先考量因素,尤其是對于經濟安全,各國會更加重視。其二,“國家干預”能力成為大國競爭的基礎。其三,生產的分散化將成為主流趨勢。其四,全球化仍是主流,但是逆全球化卻越來越不容忽視。短期之內,各國對中國的排斥、歧視都會越來越多。其五,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將進一步改造世界。
三、湖北的機遇與對策
疫情之后的世界經濟呈現出大變局,給湖北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大機遇和大挑戰。面對大變局、大機遇、大挑戰,振興湖北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重點是要解決一些長期制約湖北經濟發展的問題。長期以來,湖北在經濟開放方面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顯著差距,導致生產要素和科技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利用。作為我國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區在制度型開放進程中發揮著龍頭和示范作用。湖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用好自貿區這個抓手、用足自貿區提供的各種便利。然而深化改革,容易改的都基本做完,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因此,湖北推動自貿區升級,要充分把握“一帶一路”機遇,融入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要從改革開放的“單打獨斗”轉向“協同作戰”。
第一,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推動滬鄂自貿區聯動發展。湖北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亟需依托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與長江黃金水道上其他自貿區協同發展,共同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中國中部地區的開放高地,進一步優化全省的營商環境。目前,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11個省市中,已有上海、江蘇、浙江、湖北、重慶、四川、云南等7個省市獲批自貿區。其中,上海自貿區建設最早、成果最多、經驗也最豐富。湖北首先要謀求與上海自貿區聯動發展,通過制度性協調機制,共同推進長江開放帶高質量建設。
第二,以要素流動為驅動,構建滬鄂共同市場。聯動滬鄂自貿區首先需要構建滬鄂人才、技術和信息自由便利交流機制,以體制機制軟聯通為核心,以共建、共享大市場為基礎,增進滬鄂自貿區之間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推動高端創新要素流通尤為重要。滬鄂自貿區可以探索人才共認、共用、共育的實現路徑,共同促進滬鄂自貿區高級人才的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此外,推動滬鄂自貿區聯動,也需要市場和產業做支撐。目前長江黃金水道和高速路網都較為發達,但高速通行費用較高,滬鄂可以聯手長江沿線省份從降成本的大局出發,研究有條件減少甚至豁免道路高速通行費,提高通行速度,降低運輸成本,為貨物和勞動力合理流動提供便利,共同打造滬鄂共同大市場。推動建立滬鄂自貿區產業聯盟、高端產業培育基金,促進滬鄂自貿區科技資源、項目資源開放共享。
第三,對標自由貿易港,共同推動自貿區的內涵式發展。著眼于未來,推動滬鄂自貿區聯動發展,需要積極對標自貿港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推動自貿區的內涵式發展。甚至從更為長遠的發展來看,湖北應該以建設首家內陸自貿港為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湖北自貿區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創新:其一,創新中部地區國際通信網絡信息互聯交換平臺,發展技術服務貿易、離岸金融結算、跨境電子計算等數字技術業務。其二,創新區內的高技術產業外資準入和雙向合作,推動武漢對外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發展。其三,創新發展高端綠色進口再制造和全球維修業務,建立健全技術事實查明體系,為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提供專業支持。其四,創新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完善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服務體系,構筑創新和開放引領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