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十四五”規劃是銜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上海向全面建成“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未來的上海將發展成什么樣,代表們有著自己的愿景。
為做好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擴大)(即“小人代會”)的準備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副主任徐澤洲、沙海林、蔡威、高小玫、肖貴玉、莫負春和秘書長趙衛星分別召開市人大代表座談會,聽取代表們對市“一府一委兩院”工作、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意見建議。代表們在充分肯定本市上半年各方面工作的同時,就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積極建言獻策。
立足長遠編制好“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銜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上海向全面建成“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未來的上海將發展成什么樣,代表們有著自己的愿景。
教育改革緩解惡性競爭
本市今年實施了小學“公民同招、電腦搖號”的招生政策改革,社會反響較大。經過初步調研,改革有利于緩解早教機構、社會輔導機構以及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有利于學區房炒作的降溫,有利于緩解大部分家長以及學生的焦慮情緒,“政策總體是得民心的,政策效應比較顯著”,代表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
當前和今后的常態化防疫對中小學建設提出了新需求,尤其需要在考場加裝空調設備、建立隔離教室和隔離考場、形成線下線上教學融合等。“但現在的中小學建設標準執行的仍是1995年制定的標準,無法滿足防疫應對需要。”代表建議,政府進行專項研究,修訂中小學建設標準。
“要多管齊下,增強校內外合力,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有代表提出,家庭教育要進一步提升,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要注重“四有”教師的培育。針對教育資源不均衡引發的“擇校熱”和“學區房”問題,有代表建議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調整金字塔醫療體系
有代表提出,本市推行建立的金字塔醫療體系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全民健康卡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二是家庭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配置緊缺,居民聯系家庭醫生困難;三是家庭醫生簽約率雖高但真正落實少。另外,當前三級以下醫院(尤其全部的二級醫院)實行對醫生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封頂,醫院及醫院所屬研究所的人員編制都歸口市教委并不準確等,導致公立醫院留不住人。代表建議,對金字塔醫療體系的建立機制作進一步研究調整以利于完善效應。
加大養老政策投入和傾斜
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包括實施“長護險”等舉措,但群眾的感受度不高,大部分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三到五年仍是靠家庭支撐,開支壓力大。代表建議,優先聚焦失智失能人群,建立資產核對機制、加大公共政策投入和傾斜。
同時,代表還建議進一步改進“長護險”評估的方式方法,充分聽取養老機構和護理人員意見,評估標準要公開透明,便于各方掌握。
除了居家養老,有些居民是社區養老,相關機構運營維護需要社會化外包,但現在社會化外包的機構很小很少,缺乏競爭力。代表希望通過政策和制度創新,推動養老外包機構的發展。
明確舊區改造方案
因涉及共有房屋的公共政策調整、加裝電梯、消滅拎馬桶等難題,中心城區歷史風貌保護區的改造仍然走向不明確。代表建議,明確規劃承諾時間、明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新一輪改建的規劃方案,采取國家回收和市場流通相結合的舉措等。
上海實施“陽光動遷”政策,但“還存在居民因家庭內部矛盾進不了戶,動遷房小區無法辦理產證等情況”,有代表提出,要加大法律援助、調解等力度,努力打通動遷“最后一公里”。
遠郊民生不要留白
本市遠郊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有許多留白的區域,由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導致許多困難長期得不到解決。例如崇明區橫沙島存在留不住人才、教育條件有限、鄉醫隊伍老齡化、公共文化服務不足、交通出行不便等困難。“希望政府重視遠郊民生,除了財政基本保障以外,要鼓勵周邊區域民生資源共享幫扶聯動。”有代表建議。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創新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需要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制造業產業布局。有代表提出,上海要加快制造業產業布局,進一步發展新一代技術產業,加強各類戰略物資的生產和儲備,在提升國際化視野、建立市場化機制、提高專業化水平和增強系統化能力等方面持續用力。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代表建議,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服務業,做好信息技術與電子制造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做好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重視新材料行業布局。集成電路是戰略新興產業,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是制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為此,代表建議,引進相關制造業,打通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卡脖子”環節,加大化工產業布局比重,深入開展研發。
加大對重大裝備制造業的金融政策支持。包括大飛機在內的國家重大裝備制造業要“走出去”,需要依靠相應的金融政策支持。代表建議市政府適時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為重大裝備制造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金融服務。
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哪里的營商環境優,人才就往哪走、資金就往哪流、項目就在哪建,哪個地方的發展就會更有活力。《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于4月10日起施行,代表們認為本市相關政策還需進一步完善。
降低企業投資成本。有代表反映,相較外省市來說,本市土地投資成本較高;相較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對土地投資成本的關注更高,建議出臺相應的土地政策,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制定更優惠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代表建議,要實現人力資源均衡配置,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制造業領域就業;要暢通海外科學家來滬工作通道,為高層次人才來滬就業、創新創業等提供便利;要適時研究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政策,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提供有效金融服務供給。代表建議進一步調研本市相關企業,考慮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疊加,加大企業精準扶持,尤其要加大重大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到惠企政策精準速達。
積極推進城市治理精細化
走向精細化治理是突破城市管理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代表們不斷“挑刺”,希望城市治理更有溫度、更加和諧。
創新垃圾分類工作方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已滿一年,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在起始端,居民對投放濕垃圾時要破袋的困難和環境影響反映較多;另一方面在末端,垃圾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垃圾分類工作的成效,也影響老百姓的積極性。為此,代表認為,應發揮全社會的聰明才智,鼓勵工作創新,建議政府部門研發生產濕垃圾專用袋,不需要破袋,以利法規的更好執行。
加強小區智能化建設。小區智能化建設是一把雙刃劍。有代表提出,智能化建設推進中的技術標準和開發管理、個人隱私保護等問題應引起重視,建議由一個技術權威部門監督智能化建設的標準和能級,同時加強立法,從法律層面系統、權威地維護好個人隱私。
推動社區數據共享。疫情防控促進了社區相關數據的采集和完善,但也暴露了相關數據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代表建議加快建設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做好信息歸集與充分利用,更好地把流動人口信息、房屋交易和出租信息等整合到一個平臺上。
提高基層工作精細化水平。有代表提出,基層工作要下“繡花”功夫,相關工作措施要落實落細。比如,目前提倡的夜間經濟對于促進消費起到重要作用,但存在擾民和污染環境等問題,建議夜間攤位最好放在離居民區較遠的地方。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代表們認為,鄉村振興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解決農民關注的切身問題。
農民“上樓”不能簡單“量移”。農民集中居住是政策亮點,能產生集中使用土地和公共設施配套服務的效應,是今后的大方向。但各區在執行過程中有強調短期指標情況,與部分已新翻建住房的農民產生矛盾,影響搬遷積極性。代表認為,應尊重客觀情況,不能簡單地“量移”,要采取漸進式方法完成城鎮化目標。
示范點建設要尊重農民意愿。當前本市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已進入第三期,但存在政府大包干投入資金量大的建設情況。代表提出,要切實尊重農民主體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應采取農民完成先期工作(如宅基地環境保持干凈等),政府再跟進作為(如公共區域規劃并實施等)的模式,讓政策的供給和真正的需求對應起來。
規范農家“無證”養老。當前的農戶養老多數是利用閑置農房,不成規模,沒有正規核發的經營證照,一旦整治取締則令需求迫切的老年人及其家屬不理解和產生抱怨。代表認為,農家養老的市場需求能解決就地就業,政府應該因勢利導、主動服務、加強規范管理。
努力做好疫情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如何恢復信心、拉動消費、助力復產,代表們認為不僅要加快出臺政策,還要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規范管理地攤夜市。有代表指出,后疫情時代,夜間經濟、地攤經濟搞得紅紅火火,但不能一窩蜂,應該研究如何規劃管理這類經營模式,不影響正常的交通和社會秩序。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針對受疫情沖擊的企業,代表們認為要分類施策,建立完善勞動者分層保護機制,尤其對小微企業,可以在勞動法的適用上適當放寬。代表建議,行業協會或商會幫助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建立貨源渠道;簡化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序;明確產業用地變性的標準和辦理渠道,助力企業轉型發展。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目前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沒有發熱門診,從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趨勢看,有必要在各個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門診。同時,基層醫務人員資源還比較緊缺,代表建議可以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
加強社區人口有序管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體會最深的就是道口守牢、小區管住極其重要。代表建議采取“一網統管”的屬地化管理方式,統一人口信息數據的出處,加強社區人口管理的力量。還有代表建議加強對房屋中介的監管力度,要求其在出租房網上簽約后還必須到所在居民區登記備案。
確保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政府雖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如緩交社保和減免部分房租等,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但是由于區域經濟存在差異,房屋所有權因素導致房租減免執行難等問題存在,政策落實大打折扣。代表建議統籌好各項政策,既防止政策重疊和資源浪費,又使政策容易落地,效果立竿見影,還要加強跟蹤監督,及時評估實施效果。
加強對文旅行業的扶持監管。文旅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電影院和旅游業首當其沖。代表建議盡快研究政策,促使電影院復市及開放跨省旅游業務。代表同時提出,一些體育健身場所關閉或者破產,導致不少預付卡得不到返還和違約賠償,矛盾突出,建議監管部門加強監督管理,保護預付卡使用者的利益。另外,有代表建議加大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和引領,提升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形成大產業鏈,既帶動經濟又解決就業。
進一步提升人大工作實效
代表們在肯定人大工作的同時,也對立法和代表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增強制度供給。有代表提出,要增強制度供給,特別是可操作、能落地、有生產力的制度供給和創新,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為了更好地執行《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代表希望政府部門盡快出臺實施細則。還有代表指出,應盡快梳理地方性法規同民法典規定不協調的地方,及時打包修改。
提高代表工作實效。有代表提出,承辦部門要按時辦理好代表建議,不斷提高辦理質量。代表論壇的形式很好,代表建議結合目前形勢,開展一些有關國際形勢的講座,幫助代表了解大勢、開拓視野,提高履職水平。還有代表建議,代表聯系社區活動要進一步提高實效,使代表真正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