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溯宇 楊步君


2020年4月28日,對靜安來說是一個值得自豪的日子,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寶山路街道31、149、150、152街坊舊改地塊項目(簡稱“四合一”街坊項目)正式簽約生效,標志著靜安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提前8個月完成了“十三五”舊改目標,實現了向全區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多年來,在靜安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人大常委會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舊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第一位工作,堅持監督與支持并舉,合力打好舊區改造攻堅戰。
咬定目標,凝心聚力謀舊改
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咬住舊改目標任務,積極推動以規劃引領舊改,以監督推進舊改。
集中民智謀規劃。對區“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開展專題監督調研。通過“選民座談” “焦點網談”活動,廣泛聽取選民、人大代表和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建議,為科學謀劃“十三五”規劃,尤其是舊改單項規劃,凝聚共識、匯集力量。聽取和審議關于“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的報告,督促政府結合區情實際科學編制規劃,力爭早日完成舊區改造。
深入調研謀機制。開展“關于加速推進舊區改造工作”的專題調研,摸清底數,剖析問題、瓶頸及機遇,建議“要重點推進成片、成規模和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在組織架構上,率先提出要突出街鎮屬地職能,強化區、街道兩級舊改指揮部體系。在操作方式上,強調把過程公開、結果公開作為關鍵舉措。在資金籌措上,提出通過土地一級開發和建立舊改專項基金等模式,創新融資形式、拓展融資渠道。在房源供給上,實行多元安置策略,形成多層次房源供給保障體系。調研為區委決策創造了條件,相關建議在具體工作中得到落實。
群策群力謀目標。區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組織代表對區“十三五”規劃草案特別是舊區改造的目標任務進行重點討論,群策群力。圍繞“中心城區新標桿、上海發展新亮點”的定位要求及“一軸三帶”發展戰略,對在更高起點上確定全區舊改目標任務形成廣泛共識。大會表決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基本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確定為重要發展目標,由此掀開了靜安舊區改造的新篇章。
依法監督,持續用力推舊改
區人大常委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持續推進舊改任務落實落地。
市、區人大聯動監督。市人大常委會一直非常關注本區舊改工作,多次到本區開展監督調研,2019年,聚焦成片舊區改造,與本區聯動開展專項監督。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多次深入張園、洪南山宅等舊改基地,全面了解舊區改造和歷史風貌保護情況,針對舊改資金和制度政策等方面難點,共同研究對策措施。區人大常委會通過聯動監督,積極推進市、區聯手土地儲備項目,同時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反映本區在舊改中碰到的有關企業征收特別是市屬轉制企業的征收瓶頸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
加強跟蹤監督。堅持每年都對舊區改造工作進行視察調研,專題聽取關于舊區改造工作情況的報告等,督促政府努力完成舊改目標任務。圍繞舊區改造和舊住房成套改造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組織代表開展集中聯系社區活動;圍繞城市建設等主題,組織開展代表年終大視察活動、代表“開放日”活動,讓廣大代表零距離感受舊改成效和城市更新成效。
加強舊改計劃及預算監督。堅持議事議財的原則,將舊改項目及資金使用納入計劃及預算監督范圍。2018年,審查批準了靜安區政府調整財政預算報告,將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用于北站新城項目,有力保障當年度舊改進程。2019年,審查批準調整政府性基金收入,用于安康苑等地塊舊區改造。還批準了在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增列“四合一”街坊項目,為全面提前完成“十三五”舊改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注重實效,精準發力促舊改
區人大常委會順應舊改形勢,把握舊改政策標準,結合區情,不斷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實效性。
以促進舊改政策的有效銜接為核心精準發力。原閘北、靜安兩區“撤二建一”后,全區舊改工作亟需融合推進。區人大常委會及時組織開展深化新形勢下舊區改造工作專題調研。建議政府堅持規劃調整先于基地啟動,統籌兼顧舊改和歷史風貌保護;切實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將征收隊伍整合歸并與規范績效考核加強監管同步;統一操作口徑,統一補償獎勵,統一房源管理。區政府積極落實相關建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速度。2017年,北站新城成為全市舊改新政首個試點項目;2019年,率先在張園實行保護性征收;洪南山宅地塊作為“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新模式下的首批舊改征收項目,創下簽約速度新紀錄。
以促進舊改成本控制和基地收尾為重點精準發力。圍繞建立地塊成本核定機制開展專題調研,對晉元等三個舊改基地進行典型分析,提出20多條控制舊改成本的意見建議,得到區委充分肯定。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區政府關于舊區改造及舊改成本控制情況的報告并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同時,為突破舊改基地收尾這個難點,多次到部門及舊改基地調研收尾狀況,一起剖析問題瓶頸,提出破解思路方法。
以促進舊改工作方法創新為導向精準發力。在建立成本核定機制專題調研中,首次提出要逐步提高第二次征詢簽約生效比例至90%以上,以縮短征收周期。在聽取“關于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四位一體建設推進情況的匯報”時,提出要積極倡導“科技+制度+作風+服務”,加強與居民的互動、互信。在深化新形勢下舊區改造工作的調研報告中提出要強化“陽光”推進,實現信息的主動公開和自助查詢。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建議和要求,區政府建立統一的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所有數據動態留痕、可追溯。依靠“制度+程序+科技”,區各征收基地在簽約期內的簽約率普遍在99%以上,其中8個基地達100%。
履職盡責,齊心協力助舊改
區人大常委會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聽民意、聚民心、解民憂,合力助推舊改工作。
在密切聯系群眾中發揮代表作用。組織代表通過“家、站、點”平臺,接待選民,進門入戶,察看老舊小區現狀,積極傾聽群眾呼聲,并通過提出代表建議等形式,為加快舊改奔走呼號,建言獻策。近年來,60多名代表提出了加快舊改的建議近50件,積極推動了舊改工作。區人大常委會還通過組織召開區情通報會、人大代表座談會等形式,邀請分管副區長以及有關職能部門就舊區改造工作與代表座談溝通,進一步形成推進舊改工作合力。
在嚴格依法合規中發揮代表資源優勢作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專工委聯合有關部門積極深化“司法進社區”工作,為動遷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引導和維護群眾的合理訴求,并對整個動拆遷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曹家渡街道、南京西路街道、天目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等街道人大工委發揮人大代表的法律資源優勢,組織律師代表在舊改基地開展普法宣傳,營造濃厚的尊法、學法、用法的法治氛圍,為舊改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在有效化解矛盾中發揮代表獨特作用。在全區的每個舊改基地,都有代表參與征收方案制定、居民簽約等全過程;在面積測量、摸號等各個環節,都活躍著人大代表的身影。江寧路街道、北站街道、寶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大寧路街道等街道人大工委選派人大代表坐鎮舊改基地,參加座談會、聽證會,傾聽群眾意見,詳細宣傳政策,主動參與矛盾化解,保證舊改的順利推進。
“十三五”以來,全區有100多人次人大代表參與到舊改聽證、公信評議、第三方矛盾化解等工作中,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保證了舊改工作的透明、公正。靜安區發揮街道人大工委及人大代表作用,助力舊區改造的經驗得到市人大常委會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簡報上刊登。
靜安區人大常委會將立足“國際靜安,卓越城區”的建設,繼續加強對結轉基地收尾、零星二級以下舊里地塊改造等工作的監督,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