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亭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身體健康愈發重視,醫院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新常態下的醫院管理事務也趨于復雜。人、財、物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醫院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如何識別和管控好風險因素,對現階段醫院管理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醫院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執行有著一定的監督作用。本文從醫院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概念和關系出發,分析醫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幾點提高醫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策略,目的在于降低醫院管理風險,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 醫院 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一、醫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概念及其關系
醫院內部控制是醫院旨在實現自己的戰略發展目標,由醫院的全體員工根據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在醫院運營管理過程中對其運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運營效率和效果等戰略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醫院風險管理是指對醫院的戰略與經營目標實現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進行管理的過程,一般用事件后果和發生可能性的組合來表達。
內部控制管理和風險管理是協調統一的整體,醫院的單位負責人應當在內部控制體系建立上負起統一的領導和指揮的職責,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負最終責任,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監督管理的執行負責。從實現目標的角度來看,內部控制管理和風險管理均可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提高醫院資源的有效性,提升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從為醫院帶來盈利的角度,能夠使企業盡量避免危險因素的發生、提升運營效率和合規性、抓住發展機遇。綜合應用可以全面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院的風險問題,無論是對醫院的健康發展,還是對醫院的經濟效益,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醫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醫院管理者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重視不夠
醫院內部控制組織架構設計不完善,未建立或未執行內部會計管理制度,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控制存在缺陷,相關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系統安全管理員、系統管理員、應用系統管理員等角色設置未進行不相容崗位分離。信息化管理機構不健全,職責不到位。
財務人員大多只限于做報表、報報表、月底、季末、年末關注財務收支結余,人員績效多少,甚少有人關注財產物資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醫院對資產的管理和有效利用重視不夠。醫院對資產采購過程的缺乏管理,導致個別資產無法追溯。資產更新改造不夠,使用效能低下、維護不當、頻繁維修,造成資源浪費。
另外,資產管理出現賬實不符的現象、清查資產的制度做不到位、大型設備的更新改造缺少經濟效益分析、導致資產使用效能低下、造成資源浪費等情況。財務人員對風險管理認識不足,導致在內部控制的具體實施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力,不能對業務和經濟運行進行有效監督。
(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
公立醫院的國有性質導致醫院對風險管理的意識淡薄,在如何識別風險、評估風險以及管理風險等方面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風險管理信念和態度,不利于醫院從戰略制定到戰略執行各環節形成較為統一、有效的風險管理,醫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業務層面內控實施措施落實不到位
根據醫院規模、經營范圍、具體業務和事項,醫院對以下業務的控制存在問題,未能綜合運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導致實施內部控制落實不到位,可能會造成重大的風險。
因為醫療設備種類多、技術專業性更強、使用面更廣、風險因素相對較多,醫療器材的管理難度遠高于其他固定資產的管理,比藥品更特殊和復雜。醫院現階段醫療器材采購主要由使用科室主任上報采購計劃,報設備科執行。使用科室主任根據自己科室的需求上報采購計劃,導致醫院多科室采購相同用途的醫療設備,各科室主任因為業務繁忙,沒有時間對所采購設備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進行深入的分析,導致采購的醫療設備只限于本科室方便使用,而不能從全院的設備使用情況出發,使設備的使用率低下,浪費醫院資金。還有采購時因設備參數不滿足科室主任的要求,設備就被閑置使用而浪費資金的現象層出不窮。采購業務存在諸多風險,醫院在招標采購管理中存在的風險主要有:招標采購制度不健全,設備、試劑、藥品采購價格虛;設備物資采購的前期論證不充分,導致采購的設備物資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缺少過程監控,就會出現以次充優的情況。
三、醫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存在的問題
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推動了醫療事業的較快發展,各級醫院都在不斷地擴大醫院規模。因為醫院規模的擴大,醫院采購的醫療設備也相應地增加了,這樣就會加大醫院的醫療風險,同時對醫院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要求會更高。但是醫院的內部控制體系還處于探索階段,醫院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方面進展緩慢,是因為上級的管理部門對醫院的內部控制體系也在探索之中,醫院要建成合理、可行、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還需要采取適當、合理的手段和完備的措施,如果醫院沒有強烈的風險管理意識,將很難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醫院的經營風險意識淡薄
醫院主要注重的風險是醫療風險,大多醫院忽視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醫療行業競爭也相當激烈,各大醫院都在擴大自身的建設規模。規模擴大就需要招聘專業的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購買所需的醫療設備,造成醫院成本增加,醫院只是一味地擴大規模卻并沒有對內部控制管理進行升級,無法提升對整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導致內部控制跟不上醫院管理的需要。
(三)內部控制力度相對薄弱
醫院本身更好的內部控制力度是醫院發展的前提,從自身制定的適合醫院內部控制的制度入手,根據合理、可行和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去執行。現階段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不足,表現在醫院內部控制手段簡單,醫院各科室及領導風險控制意識薄弱;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管理及對內部控制的輔助控制執行把握不足,對信息共享工作做得不到位,浪費大量人力去做與互聯網醫療服務信息相關的工作,這在增加人力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醫院的管理成本;醫院對內部的審計部門不夠重視,內部審計人員不足,致使內部審計工作能力及專業水平有限;沒有定期對員工培訓及考核,致使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制度建立的過程不結合醫院的實際,導致執行力度不夠。
四、醫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應對策略
(一)健全醫院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醫院想順利開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必須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這樣醫院的管理工作才有章可循,能做到共同執行,也提升了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醫院財務管理的崗位在制度中有明確規定,將內部控制制度在執行中流程化、責任化,將內部控制落實到各部門的每一個崗位上,使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更加密切,從而使醫院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二)增強醫院職工內部控制工作的思想意識
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工作,要盡可能地發動全體醫護行政后勤人員的積極性、參與性,使良好的財務內部控制意識根植于全院職工的心中。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少不了領導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醫護人員、業務人員等積極參與。同時對醫院中層領導進行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知識的專業培訓,使其掌握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以及工作流程,意識到在醫院發展中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同時加強醫院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在各個工作流程中落實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措施,強化醫院所有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三)提升財務人員和醫院審計部門人員的專業水平
醫院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可以使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執行。在實際的工作中,要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使其在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分運用。同時提升醫院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預算能力,加強監督和考核,避免職工在執行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時有不合規的情況發生,使醫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工作呈良性運轉。為了更好地發揮醫院內部審計部門的功能,醫院內部審計部門要對財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流程進行監督,使內部審計人員及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醫院開展的內部財務控制工作更加專業規范,醫院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對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采取預警機制
醫院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其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是醫院經營中兩大類風險,醫院對這兩類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同時對該類風險采取風險預警機制提醒,可以提前預防可能發生的風險事項。這就需要提升工作人員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風險意識,使其可以判斷出風險因素的種類及可能造成的相應后果,對醫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從分析中推斷出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而深入分析風險種類、風險程度及風險發生的概率,及時做出合理的工作預警,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風險并阻止其發生或降低發生時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結語
在醫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其工作內容復雜繁多,使得醫院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難度。醫院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對醫院經濟效益的高低起到明顯的控制作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承受范圍之內,使醫院經營質量和服務質量都得到提升。醫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基礎上,醫院財務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得到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在醫院的管理中,實施監督檢查,完善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形成書面報告給監管部門,監管部門通過外部監督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結果進行應用,使內部控制發揮最大的效用。
(作者單位為西安市兒童醫院)
參考文獻
[1] 李雁.試析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策略[J].理論研究,2016(8):74-75.
[2] 陳朝軍.淺談醫院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中國總會計師,2015(5):128-129.
[3] 劉敏.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