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倩
摘 要 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實施全年預算管理意義重大,但思想認識不到位、業務梳理不到位、財務核算不規范、預算考核不合理等因素,導致預算脫離實際、無法執行,最終變得沒有意義。本文認為,應召開預算動員大會,開展業務、財務預算培訓,從思想上重視并深刻理解全面預算的意義與作用,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提高業務、財務數據的準確信與可靠性,設置合理、有效的預算考核指標與考核方法,為全面預算的長期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 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 財務核算 全面預算管理
一、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預算是企業活動的數量計劃,確定企業在預算期內為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資源和應開展的活動。微觀上是對歷史數據的深入分析、對未來情況的深入了解,宏觀上包含業務預算、財務預算、投資預算、資本預算。趨勢上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越來越強調集團管控、大中臺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就是一個強調分配資源、過程管控,更重視與資金的聯系、會計信息,更容易考核的過程。
德魯克曾說:“硬件設備的革新,還不如工作方法與工作程序的革新,而工作方法與工作程序的革新卻遠不如思想與觀念的革新(革心)。”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更好地細化和量化戰略目標—規劃未來、作為控制活動的手段—強化控制、優化資源配置—整合資源、縱向和橫向溝通—溝通協調、考核責任中心業績—考核業績,必須高度重視。
二、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不到位,導致預算無效果
很多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對全面預算的理解還停留在預算就是財務的事、只是編制財務數據,未真正從公司戰略出發,也不分析市場、內部、外部環境等因素,閉門造車,使得全面預算失去資源調配的意義,從而在實際管理中缺乏指導性意義,預算的剛性大打折扣,甚至編制預算成為了一種負擔。
(二)業務梳理不到位,財務核算不規范
很多中小型國有企業存在管理水平不夠、財務核算基礎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的情況,更不用說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了。不同業態的單位甚至同一業態的不同主體的管理與核算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在當前國企并購重組較多的形勢下,各個下屬單位的業務流程未統一、規范,會計核算的基礎未規范,導致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失真,以此編制出的預算與企業實際差距較大,更是出現了預算指標與考核指標相分離的情況。
(三)預算管理與執行手段落后,預算管理與分析不能真正指導業務
預算管理作為商業智能化分析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往往作為風險預警的重要指標參數,從而指導分析業務的管理改進,但中小型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是用傳統的EXCEL表編制的,并且實際完成情況也是靠手工統計完成,及時性和準確性都大打折扣,對業務數據的收集更是困難重重,基本只有財務數據的整理與收集,管理與分析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指導業務。
(四)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無法落地
很多企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編制預算、分析預算完成情況,但缺乏執行層面的跟蹤與調節上的連續性與連貫性,導致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無法落地。預算成了一紙空文,甚至還會出現嚴重的預算執行偏差。
(五)預算考核不合理
第一,指標過多,導致評量成本大于可能效益或致員工挫折、厭煩。中小型國有企業往往在預算指標落實下發時,對部門或個人采用多維度評價指標,目的是全面反映真實水平,然而往往事與愿違,取得指標數據的難度大,同時多維度的考核又使得員工對考核不敏感,抓不住重點,從而心生厭煩乃至受挫。
第二,指標的挑戰性不足或難以達到。預算指標設置不合理,偏離實際。
第三,指標未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預算往往是根據當下情況以及市場預期制定的,當情況發生改變或者關鍵因素發生重大變動時沒有及時修正,就會導致預算指標失去意義或者明顯不合理。
第四,兩極化為以成敗論英雄或者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預算考核指標設置往往兩級化,只以成敗論英雄或者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導致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現矛盾。
第五,公共服務與無形資產難以量化為財務績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無形資產與公共服務等很難量化,使得財務指標數據不能完全反映績效成果。
三、加強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建議
(一)從思想上重視并深刻理解全面預算
中小型國有集團企業成員公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面預算工作的開展需要發動企業領導班子、重點業務骨干、相關部門領導等全面深入參與,從而從戰略出發、戰術落地,解決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三大關鍵點,全員統一思想并達成共識,為接下來預算編制的溝通建立高速公路。同時財務人員、業務人員都需要加強預算方面的培訓,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學會運用各種統計分析工具,提高預算編制的效率和效果,最終使企業的全面預算能夠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發芽,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二)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提高業務、財務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型國有企業必須做好對集團成員企業業務、財務基礎工作的規范與統一,在大數據、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企業的各項信息將實現及時共享,并可以以大中臺的形式呈現。同一數據在不同成員單位代表相同的業務實質,以此作為分析預警控制的依據,為企業的運營發展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支持,將企業原有的財務部門從繁忙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企業原有的財務部門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業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聯系更加緊密,真正實現業財融合,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就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
企業實現財務共享是現代企業管理強化和創新的一種重要途徑,財務共享這種管理模式的誕生,是建立在企業信息化系統相對成熟的基礎上的。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信息系統,至少需要統一的影像系統、審批流轉系統、財務系統,需要實現網銀付款指令的批量生成和自動付款。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對業務和信息化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這種促進作用主要還體現在對管理和內控工作的強化上。基礎工作的規范統一、財務共享的實現以及其他業務統一管理平臺的實現,可以說為國有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擴張與國際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數據共享中心,實現智慧供應鏈中臺
中小企業強化預算管理與執行的手段刻不容緩,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建立數據共享中心,最終實現智慧供應鏈中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主要經歷3個階段:從財務、人事的共享延伸到業務端,打通業務、財務、人力壁壘,最終實現業財一體化,以數據共享為中心,為預算的管理和控制、決策提供支持。
一般人事、財務的共享為第一階段,通過專業培訓和專業指導,即使是跨領域,通用性還是比較強的,較容易實現,而業務的共享實現難度大有不同,需要重點攻克,當業務流數據可以暢通輸入輸出,距離業財一體化也就不遠了。
(四)增加事前控制和事后反饋監管機制
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預算管理工作中應針對企業有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預防控制。而要加強企業的事前控制,相關財務管理人員就應不斷優化財務預算數據的科學算法,精通公司各項收入、成本數據,從而有效規避傳統財務工作中的模式缺陷。
事后反饋監管是指在企業預算控制出現相應的問題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出現的管理問題追責,加強這一反饋控制,有利于幫助企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并在后續的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同類事件再次出現。
要想充分實現對事前控制與事后反饋控制的監管,企業集團內的各個部門之間就應加強協作與溝通交流,緊跟經濟發展的形勢,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優化企業預算管理,提升企業財務工作效率。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預算考核指標與考核方法
第一,大中型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必須審視企業的發展階段與明晰戰略規劃,設置重要的、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預算考核指標,而不是將預算指標等同于企業戰略目標。比如企業發展階段為初期,戰略上為搶占市場,應考慮在預算指標考核時增加營收的考核,減少利潤的考核,而在企業穩定發展期,成本管控尤為重要,此時則考慮增加利潤指標的考核、增加成本費用率的考核等,不易設置過多的考核指標。
第二,預算考核不僅是考核指標結果,更是一個過程控制,不能僅僅以成敗論英雄或者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應根據業務發展的過程,不斷分析、判斷預算執行的情況,必要時及時糾正預算,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及時糾偏,業務與預算應該是一個始終保持良性互動的有機體。
第三,由于行業特性,醫療、教育、衛生等帶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國有中小型企業需要考慮公共服務與無形資產等難以量化的事項,可以考慮使用二次分配的方式,真正做到預算考核的公平、公正。以醫院為例,醫院運營的復雜度決定了全面預算考核管理中先進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不能單純復制,而應立足于行業及本院管理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創新,結合各科室的協作及工作差異,合理劃分預算考核單元,對醫療、護理、醫技、行政后勤科室進行分源設計,靈活運用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診斷相關分類)、護理時數、崗位系數、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等管理工具,以工作績效為主、運營績效為輔,綜合衡量工作量、勞務價值、醫療質量、可控成本、服務效率、學科發展、科室領導力等因素,進而在戰略目標的引領下建立全面的預算績效考核管理體系。
四、結語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需要長期堅持并貫徹的一種管理手段,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數據上高度規范統一,在工具上高度有效,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和進行有效合理的預算考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的作用。全面預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不斷調整變化的過程,盈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深挖企業的經營實質,為企業資源配置、整合資源提供助力。
(作者單位為杭州八脈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王坤.當前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環節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分析[J].時代金融,2017(36):89+96.
[2] 胡靜.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難點及重點探究[J].會計師,2017(24):25-26.
[3] 蒙劍蕓.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1):135-136.
[4] 金維.全面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集團的應用探討[J].經濟實踐,2018(2X):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