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以比喻句作為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并圍繞喻體展開闡述論證,這就是“一喻立骨”文。“一喻立骨”文能體現考生的聯想能力、思維特質和語言表達功夫。2020年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鐘聲”的銳評《污名化是危險的“政治病毒”——造謠中傷“中國抗疫”有悖國際正義》,作者立論時“就近取譬”,以“政治病毒”為喻體構成比喻句,何等恰切有力!回眸2019中考作文題,“_____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燈”(荊門市)、“彼岸并不遙遠”(哈爾濱市)、“頂出一個春天”(揚州市)、“鑰匙”(江西省)、“我向往_____一樣的人生”(宜昌市)和“就‘規劃人生發表看法”(武漢市)等題都為考生開辟了寫作“一喻立骨”議論文的廣闊天地。
一、選好適合自己展開論述的喻體
根據自身的素材積累和生活感悟選好喻體,是寫好“一喻立骨”文的關鍵。宜昌考生所選喻體,有“泥土”“茶水”“蘆薈”“葵花”“蒲公英”“番芋”等,可謂各顯其能。《我向往葵花一樣的人生》一文中,考生根據自己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積累,把目光投向“堅持”“高傲”“勇敢”的葵花,并且引用余光中《向日葵》中“你是掙不脫的夸父,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每天一次的輪回,從曙到暮,扭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這一段話,為所選喻體注入深邃的內涵。
二、展示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聯系
上述“鐘聲”銳評的比喻句標題中,本體是“造謠中傷‘中國抗疫的污名化行為”,喻體是“政治病毒”。文章揭露美國政客“污名化”行為“加劇仇外、排外和仇恨情緒”,毒化“地球村”空氣,站到人類的對立面。這就把“污名化”這一“政治病毒”與新冠病毒之間危害人類的本質相似點揭露無遺,強化了論述的深刻性。習作《我向往,泥土一樣的人生》,圍繞“默默無聞”“樂于奉獻”“平淡無奇卻活得精彩”論述“我之向往”與“泥土”之間的本質聯系,準確貼切,夯實了立論之基。
三、多層開掘,追求個性化的深度立論
比喻具有化抽象枯燥為具體形象的作用,寫作“一喻立骨”文既要揚其長處,又要防止以喻代議,淺“論”即止。《選擇做一粒種子》中對思想的探掘就體現出多點、深層的特色。
具體的方法有:由彼及此,先總后分;由外而內,物人合一;由果及因,再掘一層。這三種方法也是使議論文論點明確的三種常用方法,可以使論點深刻而有層次。
四、串珠成鏈,建構“一喻貫全文”的嚴謹文脈
優秀的“一喻立骨”文,決不會只在題目和開篇點到喻體,出于“扣喻”意識,會讓喻體多次出現于文中,以構成串珠成鏈的嚴謹文脈。著名時評家向賢彪寫的《選擇做一粒種子》就是這樣的佳作。文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聚焦喻體“種子”展開,構成一條環環相扣的金鏈。文章開篇由毛澤東的名言“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引出“種子”,結尾又引袁枚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點贊“種子”與之呼應;中間論述部分緊扣“種子”展開,以“種子的本色是”這一句式領起分論點,由種子的本色、精神、品格,論及種子的“向上”“向下”特質;運用例證法時,選例也是有喻體出現的時新作品——原創話劇《種子的天堂》,如此文脈流暢嚴謹。
五、生動表達,讓詩意語言與生活哲思高度融合
習作《選擇做一朵夏花》以“夏花”設喻,論述自己的人生追求。作者說“夏花就是堅韌曠達,不屈不撓”“夏花就是放飛心靈,點燃生命”;議論時又接續設喻,以“夏花”比喻“秦腔”,以“秦腔”藝術的鮮明特征揭示“夏花”的多種內涵。作者運用比喻、引用、擬人等修辭手法,詩意描述后用反問句收住,指向論點。作文結尾也是詩意與哲思的妙合:
杲杲紅日下,聽到一聲自遠古傳來的調子,時而綿延悠長,時而高亢入云。我頓悟:“我的家鄉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類的惆悵之音已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曲曲新時代怒放生命的“夏花”之歌!
如此用語,詩意和深情中閃耀著思想的光華,“夏花”之歌成為中心論點生動有力的表達,“一喻立骨”完美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