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彬


【摘 要】詠嘆調《綠樹成蔭》出自亨德爾的歌劇《賽爾斯》,波斯王賽爾斯在自己的寢宮里,看見外面綠樹成蔭,不由得對眼前美景發出贊嘆。這是一首音樂線條優美、情感表達前后轉折較大、傳唱度較高的經典之作。聲樂演唱藝術就是通過人聲直接表達人物情感,通過演唱展現自己的情感理解來進行與聽眾的心靈溝通,從而引起共鳴的一門藝術。在演唱作品時,要注意這兩個方面:一是演唱技術,二是演唱藝術(表演)。本文將對《綠樹成蔭》這首作品進行這兩個方面的論述。
【關鍵詞】《綠樹成蔭》;聲樂演唱;演唱技巧;演唱表演
中圖分類號:J617.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1-0083-02
這首作品是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復試時我選擇的考試曲目。在大學階段,老師告訴我,當你想要將一首歌劇選段的情感表達得很準確的時候,一定要先去了解這首作品在歌劇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角色的性格乃至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再去多讀歌詞,劃分句子,注意節奏以及表情術語變化這些譜面內容。這對我之后的演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作品簡介
(一)曲作者簡介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德國作曲家,是巴洛克時期歌劇發展到頂峰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內容表達別具一格,深入淺出。他拉開了主調音樂的序幕。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他還擔任音樂指揮和藝術總監,其作品種類繁多,包括清唱劇、管弦樂、歌劇等。他的很多聲樂作品也作為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基礎教材。本篇文章所介紹的藝術歌曲《綠樹成蔭》是他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二)歌曲簡介
“巴洛克”大約是17世紀時流行于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開始逐漸覺醒,對于以往教會鼓吹的君權神授、君權至上思想開始產生懷疑與反抗,爭取個人自由及個人權利的思想開始逐漸發展。雖然這時期的人們由于自然科學理論的匱乏以及受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制約,依然無法否定“神”的存在,但卻在思想上產生了“神也是有立場的,神明是善良正直的化身,他引導人們要做善良的人要多做好事,同時也會對狡詐惡徒進行嚴厲懲罰”的想法。
歌劇《賽爾斯》描寫了古代波斯王賽爾斯貪圖美色甚至垂涎自己的親弟弟阿薩梅涅的妻子,并采用了種種陰險狡詐的手段企圖占有他弟弟的妻子,但勝利終歸正義,其齷齪目的最終未能得逞的故事。全劇通過對國王賽爾斯種種丑行的揭露及對其最終陰謀敗露的描寫,規勸世人揚善棄惡。《綠樹成蔭》這首詠嘆調,出現于《賽爾斯》中第一幕第一場,賽爾斯在他的王宮后花園里,看著暴風雨洗禮后枝葉清亮、高大蔥郁的樹木,不由得心醉神迷,對著這大自然饋贈的美景發出由衷的贊美。這里作者通過歌劇人物對美好自然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這里對大自然那迷人景色的贊美之情,也正好是巴洛克時期人文主義的體現。
宣敘調部分,作曲家緊密結合意大利語的語言特征進行創作,緊扣語言的特點來譜曲,使得歌曲本身朗朗上口。詠嘆調部分先是使用F自然大調,旋律雖然簡單,節奏也十分平穩,看似中規中矩,但是其本身卻是簡潔優美且氣勢恢宏的。作曲家在作曲過程中考慮到人的生理限制,多采用音階上下級進,這與之前只考慮歌曲的炫技性甚至需要采用閹人歌手來演唱的作曲習慣相比,更加“以人為本”,這也正體現了巴洛克時期的人文主義關懷。
文藝復興以前,人們受教會思想制約,往往壓抑個人思想感情,不能自由表達個人的想法,只有神才是人們唯一可以贊美的對象,這也是教會對人們思想控制的一種手段。而到了巴洛克時期,人們開始重視自身的真實感情,而不再一味地贊美神明。恰巧音樂則是人類表現情感思想的一種突出方式,人們利用音樂,通過各種旋律來表達高度凝練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并發展了大小調體系,并且逐漸替代了之前的教會調式體系。
二、詠嘆調《綠樹成蔭》的簡要分析
《綠樹成蔭》這首歌劇選段采用宣詠相繼的手法寫成,歌曲由兩種不同的體裁構成。《綠樹成蔭》這個作品的宣敘調,旋律的調性布局為 A-E-G-c-g。開頭以切分節奏進入,作曲家巧妙地運用休止符以聲斷意不斷的方式表現出主人公內心恢宏豪邁的情感。在詠嘆調,部分旋律平穩舒緩,氣勢恢宏莊嚴,在節奏上具有薩拉班德舞曲的強弱特點,即不同于傳統音樂強音強位在第一拍,而是重音多出現在小節的第二拍。此部分還有很多的漸強漸弱標記,意在讓演唱者通過弱音半聲技巧去表達空靈幽靜的意境。《綠樹成蔭》是一首音樂線條平緩優美、情緒表達前后對比明顯、有著較高傳唱度的作品。
(一)宣敘調部分的演唱,更加注重音樂的語言化,宣敘調指的是大型聲樂作品中類似朗誦的部分。宣敘調基本同早期歌劇一同發展而來,后又經過多位大家的改革逐步規范化,且使之在歌劇中的作用更加明顯。宣敘調根據語言重音讀法的特殊性,結合音樂節奏強弱的特殊性而“歌曲”化。它原本是與詠嘆調同時使用的一種歌曲形式,它常出現在詠嘆調之前,具有情緒渲染或者故事情節引導的作用。在這首作品中的前半部分就出現了宣敘調中常見的說話一般的樂句,在同一個音高上僅僅通過語言的邏輯重音以及角色情緒的走向讓樂句產生豐富的情感。
1.宣敘調歌詞:Frondi tenere e belle del mio platano amato,per voi risplende il fato!tuoni,lampi e procel non v'oltraggino mai la cara pace,nè giunga a prufanarvi au stro rapace!
歌詞大意:在這幽靜的我最心愛的樹蔭下,你照亮了我的生命。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都不能傷害到你,你會永遠安逸幸福再也不用害怕北風的欺凌!
這部分的宣敘調,重在表現一個國王的形象,所以在演唱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將自己設身處地地想象成國王本人,依據歌詞大意在語氣上講究剛中帶柔。
2.歌曲宣敘調后接一段優美舒展的間奏。
間奏的和聲走向為:
Ⅰ--Ⅴ34--Ⅴ46--Ⅰ6--Ⅳ--Ⅴ34--Ⅰ--Ⅴ
Ⅶ34--Ⅰ6--Ⅴ34--Ⅰ--Ⅳ46--Ⅰ7--Ⅳ--Ⅴ
Ⅴ/Ⅴ34--Ⅴ6--Ⅴ56--Ⅰ--Ⅳ7--k46--Ⅴ-Ⅰ
間奏的主要音樂材料為:譜例1中的鋼琴織體的旋律層。
其中1到3小節為F--C的下四度進行,4、5小節為D--G的上四度進行,6到9小節為D--A的下四度進行,10到12小節為F--C的下四度進行,13、14小節為B--F的下四度進行。
歌曲旋律的音樂材料為:
以上譜例均選于詠嘆調《綠樹成蔭》。通過譜例我們不難看出,該歌曲的主要旋律也多用上行四度或者下行四度的強進行,這一特點同歌曲間奏中和聲旋律的使用如出一轍。也就是說,從間奏部分開始,歌曲已經出現了本部作品的主題材料,同時在聲樂演唱部分再次出現相同的音樂主題材料,使其作品動機得到前后呼應,結構上達到統一。
(二)詠嘆調歌詞:Ombra mai fu di vegetabile,cara ed amabile,soave più.
歌詞大意:綠樹成蔭,遍地芳草如茵,風光綺麗幽靜,人間難尋。
詠嘆調部分的演唱,難點在于該歌曲的長樂句對于歌唱者本人氣息運用的高要求,作品以弱起為主,所以一定要找準作品的氣口。一些樂句需要運用快速換氣,使下面的演唱更加飽滿和自由。并且該作品多處出現了力度變化,演唱時一定要注意氣息的使用,以將歌曲的強弱變化展現出來,讓歌曲的演唱更加細膩。該歌曲的主要旋律,以上行四度或者下行四度的強進行為主,雖然歌詞大意是著重于對優美景色的描寫,但是我們在演唱時要時刻牢記該曲出自劇中的國王角色,也就是說國王角色的嚴肅性不能丟,脫離了角色的性格特點就無法表達角色在這首歌曲中的內心情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演唱好一首作品一定要去深入地了解它。對于外國作品,我認為在唱之前先要把歌詞通順地讀下來,如果語言上不過關談何演唱。對于這首意大利語作品,在歌詞方面要重點關注歌詞元音的發音,切忌出現元音咬字不規范的現象。在演唱方面,我認為要先做到把不該用的力全部省掉,盯緊該發力的位置,例如橫膈肌的運用、身體的后背與肺部呼吸之間的協調配合。想要把歌唱好,譜面工作也需要提前做好,氣息的換氣位置、語言的邏輯重音點、樂句強弱的變化,都要在唱之前做好分析工作,這樣我們的表演就有了最基礎的依托。只有真正地走進音樂走進作品,去了解它認識它,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作品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樂由心生”,聲樂演唱的最高層面就是情感表達。通過對作品的深入了解,表達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內容。在為期一年的聲樂概論課上,我學到了演唱就是通過聲音去傳遞情感,但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聲樂技巧和音樂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
參考文獻:
[1]曹石.論歌劇選段<綠樹成蔭>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達[D].吉林藝術學院,2016.
[2]劉慶華.基于亨德爾<綠樹成蔭>巴洛克美學特征分析[J].北方音樂,2015,(17).
[3]魏敏敏.淺析亨德爾作品<綠樹成蔭>的演繹手法[J].戲劇之家,2017,(16).
[4]張凱.淺談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意味——以詠嘆調<綠樹成蔭>為例[J].同行,2016,(09).
[5]曹悅蓀.亨德爾歌劇<賽爾斯>及其中名曲“綠樹成蔭”論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