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秀云
摘 要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內部控制建設越來越受到各事業單位的重視。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推進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都存在些許問題,只有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事業單位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管理
一、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意義
內部控制作為提高事業單位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事業單位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推動單位辦事效率的提高,使其更好地為廣大人民服務。此外,內部控制還可以提升單位的財務水平,保證單位的經濟效益。另外,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推進可以促進單位內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開展,有效避免腐敗現象的出現。
二、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內部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較為淡薄
就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工作并未產生足夠的重視,和企業相比,其內部控制意識更為淡薄,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事業單位管理層中。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對內部控制缺乏較為深入的認識,對其重要性的了解浮于表面,難以找到正確有效的推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方式。同時,還有一些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對內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內涵不夠了解,難以將內部控制和單位當下的實際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內部控制難以發揮自身的作用,事業單位的發展受到限制。另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財務部門的預算控制可以代替單位的內部控制,所以沒有必要開展內部控制工作。
(二)制度的有效性較差
就目前情況看,部分事業單位在推進內部控制工作時,其制度的有效性較差,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事業單位現行的關鍵制度不夠完善,如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或未得到有效執行,單位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全面,有些事業單位的人員選拔聘用機制存在缺陷,獎勵機制有缺位現象,這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是極其不利的。第二,事業單位現行的某些制度過于陳舊,與單位當下的發展情況不相適應。當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或單位的管理要求發生改變時,單位內與之相對應的制度并未及時作出調整和完善,相應制度的適用性不強。第三,部分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財務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對制度的認識不夠深入,或者在內部控制工作中的參與度較低,因此開展相關業務時選用的方法不夠正確,業務流程不夠連貫,也不夠規范。相關人員職責權限的劃分不夠明確,內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第四,事業單位的“一把手”在工作上具有絕對權威,在資金支付和業務辦理上,工作人員只關注領導簽字,對審批流程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認識不足,相關制度的約束力和威懾力不足[1]。
(三)專業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事業單位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同時其所承擔的工作內容與從前相比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要與其實際情況相符合,負責內部控制的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也要滿足內部控制的實際要求。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中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且與其他企業相比,事業單位從業人員較為固定。部分財務崗位上的人員缺乏單位目前發展所需要的現代財務管理技能,這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推進存在不利影響。
三、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工作的對策
(一)強化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
事業單位在推進內部控制工作時,需要盡全力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也為相關制度的有效落實提供了保障。在此過程中,事業單位需要加深內部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了解,強化其內部控制意識,以便為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第一,事業單位要從自身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入手,不斷加大內部控制的宣傳力度,并定期對單位內部人員進行有關內部控制理論的培訓,加深單位內部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逐漸強化其內部控制意識。
第二,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職責權利進行明確,并在此基礎上對人力資源和其他各項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配置,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三,事業單位要將內部控制工作和內部人員聯系起來,使單位的全體員工都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在單位內營造全員參與內部控制工作的氛圍,不斷強化其內部控制意識。
(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其制度建設應該嚴格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有效性的原則[2]。
第一,事業單位建設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覆蓋單位所有的業務活動,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具有全面性。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之初,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以便及時準確地掌握其他部門的情況,并讓其他部門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意義,共同構建內部控制制度框架,制定更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
第二,事業單位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要對關鍵業務和存在重大風險的業務環節進行明確。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關鍵業務的制度包括以下兩點。
一是預算控制制度。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過程中,預算控制占據核心地位,因此事業單位必須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相關人員在開展預算編制工作時,除人工費用外的其他費用都應該選用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同時,為了提高預算編制與單位業務之間的契合度,單位所有部門都應該積極參與預算編制工作,共同對在預算期內可能發生的所有費用項目進行討論和分析,對每一項費用項目都要編制相應的預算方案。另外,在對單位各個部門的預算進行匯總時,財務部門要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增進其他部門對預算工作的了解。在預算執行階段,財務部門需要按月對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并將結果告知相應的部門。在此過程中,財務部門要提醒預算實際執行情況不理想的部門,保證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和嚴肅性。
二是資產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要加強自身的資產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視資產的使用和處置環節。單位資產的使用環節主要包括資產的保管和領用。對于一些資產領用數額較大或超過限額的資產領用行為,單位要建立嚴格的資產領用審批制度。對于那些涉及設備更新的資產領用行為,相關人員在領用資產的同時要交回報廢資產[3]。在此過程中,財務部門要定期與資產管理負責人進行賬務核對和盤查,并建立相應的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在對單位資產進行盤點時,事業單位要委派除資產管理負責人之外的人員參與盤點工作,最終形成的盤點表需要相應部門簽字確認。在對單位資產進行處置時,對那些并非因使用到期報廢的設備,需要相關部門出具相應意見作為資產報廢的依據。
(三)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需要做好內部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加大人員培訓的力度,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內部控制管理基礎。在此過程中,事業單位要對與內部控制有關的部門和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和調查,對于一些無法勝任崗位工作的人員,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同時,事業單位還要根據實際需要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如單位可以采用“請進來”或“送出去”的方法對相關人員展開培訓。另外,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單位要不斷加大人員的培訓力度,并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全面性,促進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使單位人員更滿足當下社會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
四、結語
本文以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為中心,首先簡述了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意義,然后分析了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工作的對策,旨在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多倫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參考文獻
[1] 于釗.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3):213-214.
[2] 方蕓.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探究[J].財會學習,2018(35):247+249.
[3] 戈春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3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