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振波 丁苗苗 李怡

摘要:文章基于用戶體驗理論,研究影響兒童用戶體驗的智能穿戴產品設計要素,通過分析兒童用戶生理心理特征,結合當下代表性兒童智能穿戴產品現狀調研,提出優化設計原則,借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兒童智能穿戴產品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兒童;用戶體驗;智能穿戴產品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6-0114-02
1用戶體驗概述
用戶體驗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主觀感受,注重用戶的實際使用體驗和以人為本的創新。用戶體驗需要從用戶角度思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研究用戶體驗理論是為了找到影響用戶體驗的設計要素,從情感、喜好、認知、生理及心理等多層次分析,得出用戶實際需求,基于實際需求找到設計原則和方法,以此優化產品設計。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增加用戶對產品品牌黏度。用戶體驗過程可大致劃分為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三個階段。針對用戶體驗概念,各學科領域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和解釋。美國交互設計師詹姆斯·格瑞特(Jess James Garrett)認為用戶體驗是指“產品如何與外界發生聯系并發揮作用”,從中可提取兩個關鍵詞:聯系、作用。他認為用戶體驗包括了產品外在表現、功能性、內容性、可用性等方面的體驗。從用戶體驗過程及其概念中可知感官體驗和功能體驗要素對用戶體驗有重要影響,文章著力于這兩點分析總結兒童智能穿戴產品設計原則。
2兒童智能穿戴產品現狀
目前,兒童智能穿戴產品層出不窮,品牌多樣,代表品牌有小天才、阿瑪丁、小米米兔、小尋,產品大致包括兒童智能手表、鞋子、腳腕綁帶等,以兒童智能手表的使用最為廣泛,其主要功能包括親子語音互動、視頻通話、實時定位監控等。對兒童智能穿戴產品的市場調研以兒童智能手表為主,設計實例見表1。
普及的兒童智能穿戴產品不僅為兒童帶來快樂安全的成長體驗,有助于兒童心智的成長,還為家長減輕了陪伴及教育負擔。但兒童智能穿戴產品設計也存在問題,以智能手表為例,大多數外觀與傳統電子兒童手表相似,缺乏創新性。在功能方面,伴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兒童的生長環境改變導致兒童的審美、情感等各項需求發生了動態變化,市面上的兒童智能穿戴產品沒有將注意力重點放在兒童與時俱進的需求上,導致現有產品功能千篇一律,不能貼合用戶實際需求,產品缺乏競爭力。另外,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者以購買者(家長)為重,邀請成人而非兒童進行參與式設計,對兒童僅研究其認知、心理等共性特征,忽略了購買產品時兒童對決策的影響力。
3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基于用戶體驗進行兒童智能穿戴產品設計,必須以兒童體驗為中心,從兒童用戶角度出發,對其年齡階段心理與生理特征分析總結,并研究特定環境下的兒童生活行為,探討其需求導向。
3.1心理方面
初生牛犢不怕虎,兒童對外界危險認知差,好奇心旺盛,追求新鮮有趣事物,求知欲強。兒童行為模式處于模仿階段,海綿型吸收知識與信息,樂于嘗試。兒童階段正是認知和情感的萌芽生長期,對家長陪伴有很大需求,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自制力差,思維跳躍,容易極度情緒化,語言表達能力尚未完善,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容易出現障礙,從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可得知兒童在7歲以后思維獲得守恒性,具備可逆性,能反向思考見到的變化并進行前后比較,分類和理解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3.2生理方面
兒童生長發育受遺傳基因和外部環境影響,存在個體差異。身體機能以骨骼、肌肉、神經為例,兒童骨骼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軟骨成分較多,因此柔韌性比較好,但牢固性差,易脫臼。兒童骨骼生長期間如不注意坐立行及運動時保持正確姿勢,會導致不良體型的形成。兒童肌肉發育不完全,較成人來說比較嬌嫩,收縮能力較弱,耐力差,容易疲勞,新陳代謝快,恢復較快。兒童神經方面興奮與抑制不平衡,興奮過程占優勢,因此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兒童的第二信號系統不完善,容易接受直觀的形象,對抽象的事物理解力較差。
4基于用戶體驗的兒童智能穿戴產品設計原則
從影響用戶體驗的功能體驗和感官體驗兩要素出發,結合兒童生理與心理特征分析及產品現狀分析,針對兒童智能穿戴產品設計,總結出以下四項設計原則。
4.1可用性原則
產品功能是否可用,能否滿足用戶需求是用戶體驗設計衡量要點。兒童智能穿戴產品需要跟隨兒童的動態變化需求,不斷彌補功能漏洞。舉例來說,不僅是在社會環境,兒童在學校期間的安全健康問題仍然受家長廣泛關注,學校實行班級管理,一個班內有數十名學生,個別學生出現健康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學校如需讓家長安心、放心,需要規定兒童上學時每天多次采集并提交健康信息,傳統的體溫等健康信息測量和登記方式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給兒童、家長和學校增添負擔。綜上問題體現了兒童智能穿戴產品新的功能剛需,即自主檢測體溫、心率等健康數據,自動上傳至家長端和學校端,以兒童智能手表為例,可增加健康檢測模塊,以體溫監測為例,可利用體溫傳感器或紅外測溫技術智能測量兒童體溫,學校老師可設定早中晚測量體溫時間,兒童智能手表到時間自動完成測量后將數據傳送至學校智慧校園平臺和關聯的家長APP中,一旦兒童出現健康異常,設備便出聲報警并發送信息至班級負責教師處,用最短時間幫助學校處理兒童健康監管問題,及時發現兒童健康異常狀況,也方便家長實時監督兒童身體情況。
4.2易用性原則
好用的產品才能受到用戶的喜愛,給用戶留下好的體驗感受。根據兒童特征分析,兒童智能穿戴產品功能設計時需要按照簡化設計原則,遵循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照顧兒童的生理及心理使用感受,以直觀的方式向兒童傳遞信息,便于兒童理解。兒童理解力較弱,對產品感興趣的時間較短,容易感到灰心疲勞,功能的操作流程設計需要簡單、易操作,產品要在這段時間內抓住兒童注意力并提高其使用積極性,因此產品給予兒童的提示或反饋要及時、明確,幫助兒童快速建立使用習慣,建立獎勵機制,經常性給予兒童鼓勵性反饋,使兒童使用產品時產生更積極的情緒。
4.3安全性原則
兒童的安全是家長關注的首要問題,兒童智能穿戴設備要從兒童角度探索生活中各種危險,提前防護,做到安全無死角。產品材料跟兒童有直接接觸,需采用通過認證的安全環保材質。外形設計要圓潤,無棱角,既安全又美觀,孩子在使用過程中易行動不穩,無棱角設計可以減少意外傷害。兒童對外界聲音刺激比較敏感,產品要照顧兒童心理安全,在聲音設計上減少突然刺激,以溫和為主旨,語音提示盡量直觀明確。另外,兒童智能穿戴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還暴露了兩個安全問題,易摔壞,易被黑客入侵,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從材質選擇入手做到防水防摔,數據保護防止泄露,嚴查安全漏洞,防止黑客入侵。
4.4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是指產品能夠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為用戶提供新鮮愉悅感受。兒童對于智能穿戴產品的感官主要有視覺、聽覺、觸覺三大類,視覺即外觀,包括產品的造型和顏色,兒童的日常消遣為觀看卡通動畫,可模仿卡通著名IP形象特點或直接與著名IP形象聯動贏得兒童喜愛,建議選用孩子偏愛的明度高、純度高、鮮艷明快的配色,俏皮可愛的顏色不僅可以第一時間抓住孩子眼球,還能在使用過程中提升兒童心理喻悅程度。產品聲音設計要貼合兒童心理喜好,可設置聲音超市和家長聲音克隆,允許兒童自己選擇喜愛的聲音,增添新奇感,讓產品使用過程不再無聊。產品語言結構要符合兒童特征,不僅要有趣更要讓兒童聽懂。還可以通過不同肌理、質地材質的組合,達到1+1>2的效果,豐富產品造型語言,從觸覺層次增添產品的使用樂趣。
5結語
物聯網、智慧城市時代開啟,智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題,兒童作為中國人口的重要群體,對智能穿戴產品有極大需求,此類產品市場迎來發展高峰指日可待,未來兒童智能穿戴產品領域必定會以兒童用戶體驗為核心,向更加智能化、個性化、情感化的方向發展。綜上研究表明,現有兒童智能穿戴產品在用戶體驗提升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從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趣味性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此提升品牌競爭力,占據兒童智能穿戴產品市場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