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菲

摘要:少數民族元素與現代服飾設計相互結合,存在一定的困難,但也是機遇。利用服飾設計手段將其運用于現代服飾之中,就需要在選擇和表達運用上做足功課。本文通過對少數民族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方法與應用思路進行探討,希望在傳承民族元素的同時,創新服飾設計的思路。
關鍵詞:少數民族元素;服飾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6-0139-02
1少數民族元素概述
任何歷史的起源和延續,都需要長期的孕育和發展,通過宗教、政治、制度、經濟的長期雜糅形成本民族的元素。元素是事物的基礎,這些基礎相互組合決定了整體的屬性,而少數民族元素泛指除去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元素。少數民族元素指各個民族乃至各個支系傳承的本民族文化歷史和發展的元素,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文化體系,是千年歷史浮沉后形成并演化的少數民族文化中承載文化事象的元素。
我國存在眾多的少數民族,其中各種服飾上表現出來的傳統手工藝傳達出各自的歷史歸屬感與民族的認同感。比如苗族服飾中的“蝴蝶媽媽”紋樣,歷經幾千年的傳承,現在不僅僅運用在原來傳統的苗族傳統盛裝上,也應用在各種現代工藝品和服飾設計中。少數民族元素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實用的服裝之上,更多是喚起大眾審美的共同性。
1.1顯性元素
少數民族元素是少數民族文化所呈現出來能夠給人們直觀體現的一個標識,其展示的結構具備一定的穩定性與延續性。外在的體現,例如少數民族服裝上的面料、色彩、紋樣以及裝飾手法等等都體現出獨特的文化顯性特征。例如傣族織錦、佤族織錦雖然同樣是織錦,由于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就造成了顏色、用料、紡織工藝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區別,若是跟漢族的織錦相比,更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2隱形元素
凡是文化元素都具備一定的內在含義,不是肉眼所能一眼分辨的,要對民族文化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界定。例如少數民族中,拉祜族崇拜葫蘆,基諾族喜歡日月花裝飾,都是抽象過后呈現出的簡單圖案裝飾,外在的呈現僅僅只是色彩較為艷麗,單獨提取之后沒有太多的辨識度。但是在經過深層次的解讀之后,自然而然就會被視為各自民族的文化載體,充滿了象征寓意,從而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也就具備了一定的符號象征,可以作為區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手法。
2少數民族服飾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我國民族眾多就造就了少數民族民族元素百花齊放,每個民族都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元素。例如手工藝中土族的西蘭卡布、大理白族的扎染、侗族的亮布以及苗族男子的百鳥衣等等,可以說族族不同,甚至同一民族內,因為居住的地方環境和支系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民族元素。雖然少數民族元素繁花似錦,但并不是所有的少數民族元素都能運用在現代服飾設計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需要一定的抽取和再造過程,才能更好的應用于現代服飾設計之中。
2.1少數民族元素的抽取
僅僅是云南就有26個少數民族聚居,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更是浩瀚如海,每個民族中存在若干個支系,每個支系都具備自己的特征,更是產生了數不勝數的民族元素。不是所有的少數民族元素都能夠使用在現代服飾設計之中,那么如何進行提取就是首要問題。
“取其精華”是提取少數民族元素使用在現代服飾中的首要原則。在浩瀚的少數民族元素中,主要是提取能夠弘揚、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主流題材。例如彝族的馬纓花圖案,馬纓花在彝族的人民心中是一種美好的希望,火紅艷艷的馬纓花就成為彝族刺繡圖案的題材,將其運用現代服飾中同樣也具備美好的寓意,勢必會受到人們的喜歡。
2.2少數民族元素的再造
民族元素在經過了提取之后,與需要尺寸、廓形、色彩、用途等各個方面與服裝相協調,形成統一的整體性才是有生命的設計。傳統的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在經過再造后,其使用的場合會大大的增加,以符合大眾的審美。
3少數民族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少數民族元素在某種程度上,其外在的表現與內在的蘊含都已經能夠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于獨特事物與小眾文化的好奇和追捧,尤其表現在服飾上,不管是國際秀場還是國內紅毯,主流或者小眾服飾設計都逐步關注此類文化。
3.1少數民族工藝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包含蠟染、扎染、百褶裙等,樸實無華但是又具備了原始美的手工藝,與現代服裝相結合,在注重少數民族元素體現的同時,也要兼顧舒適度。以蠟染為例,其最初常見的色彩主要是以藍色和白色相互穿插為主,淡雅秀麗。隨著現代服裝染織工藝、染料制作工藝、服裝后期定型工藝的完善,完全可以在體現其蠟染原有純樸特征的同時,增加顏色的多樣化,注重實用面積的比例,提高大工業化生產的效率并節約成本。
3.2少數民族色彩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在少數民族色彩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鮮明的色彩,多種鮮艷明朗的色彩相互交織使用,具備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將此類色彩運用在現代服飾設計中,要注重色彩層次的體現,例如在袖口、領口等處進行點綴使用,不適合通體使用在整套服飾之上;二是古樸色彩(無彩色),例如壯族的喜歡使用黑色、白族善用白色等。其中無彩色系是當代服裝設計中必備的色彩,使用的過程中雖然較為符合目前的審美走向,但是如若使用不當就會顯得平平無奇,顯示不出少數民族特色。
3.3少數民族款式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少數民族服飾的款式豐富多彩,從最初的斗逢式服裝發展至上衣下裳等形制的使用,其中涉及內外搭配,上下搭配變化無窮,極具本民族或是自然環境的體現。服裝款式細化分為服裝的外輪廓和內部結構,例如我國哈尼族奕車支系的服飾,就外部輪廓而言,其短窄的外形極具現代風格,但是結合內部的結構層層搭配,再加上飾品的點綴,簡約中不失特色。少數民族款式中獨特的造型和蘊含其中的少數民族性格都深刻的吸引了現代設計師的眼光。其中兩者結合演化出千百種款式,注重每一個外輪廓和細節的變化裝飾,在經過相互的組合和重構之后,能夠直觀的展示出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使得著裝者在體會傳統服飾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少數民族款式在現代設計中的造型之美。
3.4少數民族面料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少數面料中有侗族亮布,這種經過藍靛染布后,進行晾曬、清洗、反復的捶打,甚至刷蛋清等種種過程,最終成為少數民族面料中色澤度較高的面料。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借鑒其紋樣直接進行設計,增加了現代服飾設計中的面料選擇。
3.5少數民族紋樣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少數民族紋樣中分為很多種:動植物類、自然類、裝飾類、歷史故事類等等。在少數民族地區大到房屋的彩繪,小至耳環的雕琢,紋樣隨處可見。少數民族紋樣元素不僅僅只是美的展示,也是少數民族歷史的呈現。例如從一種植物抽象出來的紋樣,不同的民族就會展示不同的組織形式,民族在融合之中是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看似無理,確實有情。少數民族紋樣是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一個最為重要的存在,其中不論是織錦還是刺繡都是將服飾裝飾的富麗華美,集聚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例如,在云南省的“絲路云裳”設計師吉承女士服飾展示中,主要是將彝族部分紋樣抽取之后,將其使用在袖口、領口等位置進行不對稱的點綴,隨著模特在走動間同樣具有裝飾紋樣的耳環等飾品遙相呼應,使得服飾本身極具少數民族元素又不失時尚(如圖1)。
3.6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少數民族元素是歷史文化傳承過程中所存在于物化的表現,亦有其內在的元素,將蘊含其中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進行抽取后使用再現代服飾設計之中,雖然不如直接使用物化元素具備直觀的視覺效果,但是卻使得服裝具有了深層次的意義,吸引人們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意義,更加具有傳承的價值。
4結語
少數民族元素的多彩和豐富是其廣受關注的原因。少數民族元素與現代服飾設計相互結合,存在這一定的困難和很多的挑戰,但是同樣存在著機遇。如何讓傳統與時尚相結合就是我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利用服飾設計手段運用于現代服飾之中,就需要在選擇和表達運用上做足功課。而使用少數民族元素不僅僅只是生搬硬套將某個紋樣或者色彩搭配運用在服飾之中,就可以稱之為傳承文化,而是應該在使用的過程中合理配置,融入現代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