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威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社會建設工作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會計制度得到了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顯,它的存在提高了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為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介紹了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的相關內容,并闡述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中面臨的風險,進而提出信息化視角下注冊會計師在不斷審計階段應該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以期為降低審計風險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 信息化 注冊會計師 審計 措施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給各行業的工作方式和發展都帶來了重大影響。信息化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促使會計行業呈現出信息化發展趨勢。信息化背景下,審計工作需要以信息技術的大數據運用為基礎開展定制化服務,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系統測評和監督,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在復雜多變的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核算與審計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注冊會計師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審計風險。因此,要想提高信息化背景下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出信息化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作用并降低審計風險,就要結合信息化背景的特點開展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便為企業的安全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風險
(一)信息系統中存在的審計風險
信息化環境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企業需要借助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日常會計處理工作,因此注冊會計師要實行全面審計工作制度,就要重視信息環境的安全性。信息系統中所使用的軟件或者硬件設備如果存在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信息數據的安全,降低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部分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系數不高,沒有根據工作和業務情況設置網絡防火墻,內外網都可隨意使用信息系統,這會直接降低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導致財務數據的損毀,影響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信息系統沒有根據工作需求設定進入和操作權限,信息系統只需要憑借一個用戶名就可以登陸所有的信息模塊,這不利于提高信息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人為操作風險較高,信息數據的可靠性難以得到保障。
(二)信息環境中存在的審計風險
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需要關注信息環境中存在的審計風險,需要對信息系統環境進行審計,并對信息系統的運行環境進行評估,了解信息系統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部分企業信息環境的安全系數不高,信息系統面對非法入侵等安全事故時沒有應急預案和應對措施,沒有對財務數據進行安全備案管理,降低了財務數據的安全性,不利于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同時,部分企業沒有及時審查信息環境的安全性,沒有根據信息環境的實際情況優化信息系統的運行流程,不能及時識別審計風險,系統的安全性很難得到保障。
(三)信息數據產生的審計風險
信息化背景下,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需要改變原有的工作模式,并根據信息系統的特性優化審計方法,以提高審計風險的識別能力。在復雜的信息化環境下,注冊會計師需要對電子化的財務數據和信息進行審計,了解信息數據代表的經濟內容和業務性質。部分企業在使用財務信息系統的過程中,沒有統一信息數據的口徑和標準,導致企業信息系統與審計系統數據難以實現有效對接,注冊會計師需要對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轉換,才能開展審計工作,這就直接降低了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而且在轉換過程中容易因為操作失誤導致數據失真,加大了審計風險出現的概率。
三、信息化視角下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一)在準備階段應該采取的措施
安全的軟硬件信息環境可以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要重視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建設工作力度,構建信息系統軟件和硬件安全環境,以便為財務信息的收集、錄入、整理和分析工作提供安全的系統環境。同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要及時收集數據資料,提高信息采集和提取的能力,加深對企業業務情況和財務狀況的了解,進而為識別異常信息和數據提供條件。注冊會計師可以適當借助以往審計報告的結論,搜集與審計相關的原始資料,以原始資料為基礎開展審計工作,以便提高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注冊會計師要及時關注軟硬件設備的基本信息和更新維護工作,了解信息系統更新迭代的情況,并關注信息系統操作流程和各個信息模塊的功能與作用,以便全面了解企業信息系統的情況,為優化信息系統提供必要的依據。此外,注冊會計師需要重視對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工作的分析與評價,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以判定審計對象會計業務的規范性為目標,因此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要以全面了解審計對象的內控管理制度和內控環境為基礎,評估在不同審計階段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對審計風險進行防控測試,編制審計總結,以便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二)在實施階段應該采取的措施
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需要根據實際的審計情況對審計計劃進行優化和完善,要重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擴大審計證據的收集范圍,提高審計證據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并以審計證據為基礎評價審計資料的真實性。同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要以企業業務和管理工作的需求為基礎,對信息系統和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和評估,判斷經濟業務和信息數據的合理性,擴充審計范圍,以便對企業情況的開展全面深入的了解,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審計風險,進而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同時,在審計實施階段,注冊會計師要根據審計工作的實際需求選擇合理的審計方法,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應該在吸收了傳統審計方式優勢的基礎上,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準則和要求,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對企業的財務數據和信息進行綜合的檢查和評價,以便對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是否完善和會計數據是否全面進行評估,將現代化信息化手段與傳統審計方法緊密結合,以便高效地分析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風險,進而結合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目標提出風險防控建議。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要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重視審計工作流程的規范性,以降低審計風險進而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三)在出具審計報告階段應該采取的措施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工作之后出具的審計結論,對審計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有直接影響。注冊會計師在出具的審計報告階段需要嚴謹、負責和專業,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務情況出具可靠真實的審計結論。注冊會計師要嚴格落實責任管理制度,認真整理審計資料和數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并對審計工作中識別到的問題進行歸類和總結,以便為后期的審計報告核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注冊會計師要對審計報告實行嚴格的復核和監督制度,對審計底稿進行復核,評價審計工作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對審計范圍的全面性進行評價,進而以信息系統數據庫和審計信息數據庫等為基礎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進行評估,注冊會計師需要對每一項審計結論進行反復斟酌,實現有理有據,保障審計報告的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此外,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報告階段要保持對審計工作的獨立判斷,提高執業水平和專業性,并認真分析審計報告中的內容,以便對審計報告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進行評分,保證審計報告的質量。
在出具審計報告階段,注冊會計不僅需要針對企業的財務情況出具審計報告,還需要針對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出具改進和優化建議。與傳統的審計工作不同,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工作需要以傳統審計準則為基礎,嚴格執行會計信息系統管理制度和要求,積極開展全流程審計工作,構建全面信息化審計制度。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根據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實際情況作出改進和優化,協助企業建立健全內控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內控管理制度和責任管理制度以便提高內控制度的執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化審計風險。因此在出具審計報告和結論階段,注冊會計師需要基于信息化背景對企業信息系統進行分析,提出改進信息化審計工作質量的建議,為信息化視角下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指導。
(作者單位為山東匯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威海分所)
參考文獻
[1] 沈瀟瀟.人工智能背景下注冊會計師的信息化轉型[J].財會學習,2018(21):100+102.
[2] 付達院,楊靜怡.互聯網背景下審計發展趨勢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07):80-82.
[3] 李偉.淺談大數據時代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運用的認識和思考[J].財會學習,2018(35):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