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蔣康旭 張航
摘要: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標志是教學手段的信息化,計算機多媒體的信息化技術作為當今電化教育的領先技術,已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應用,它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幾年來我們在從事的機械專業課教學的過程中,嘗試著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探索運用信息化的可行性,研究一種實訓課中運用信息化的模式,使其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索學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要保證該信息化資源在中職機械教學中的有效性,則必須進行一番研究、實踐。
關鍵詞:中等職業;機械專業;信息化教學;有效性
前言:
當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為了滿足人們對機械產品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的機械制造業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機械制造智能化已經成為世界機械制造業的客觀發展趨勢。因此,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職業學校紛紛開辦機械專業,用以培養更多的高技術人才,而應用信息化資源輔助中職機械教學就很重要,所以在中職機械教學中如何應用信息化資源、如何取得有效性成了重中之重。
一、信息化資源庫在中職機械中的應用現狀
信息化資源庫,主要是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模擬技術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當前,各職業學校資源庫建設缺乏統籌規劃,造成有些課程教學資源重復投資,而有些教學資源又老化嚴重,沒能得到及時更新。資源內容重復、缺乏好的教學素材,資源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圖片庫以及習題庫,缺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以及中職學校迫切需要的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教具、視頻、仿真操作技能培訓軟件等。資源庫選用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同時結合本校實際,應用于教學的同時,反復實踐,不斷完善,不斷積累,建設出符合本校教學需要的優質教育資源庫,為專業課的廣大師生注入強大的活力與生機。
二、信息化教學資源有效性的涵義
現有的研究一般都是從“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有效教學”這一點出發而開展的。?一般情況下,有效性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即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在信息化教學中人們似乎比較樂意跳過對效果與效益的研究,直接強調有效率的問題,因為信息技術是提高效率的很好途徑,由此會有信息化教學本身就是有效教學的論斷。除了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外,正確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教學設計、精心的課前準備和嫻熟的實踐性知識等都是有效信息化教學必不可少的因素。
綜上所述,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是信息技術環境支撐的有效教學,是在信息化教學活動中,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信息化情境,從而在效果、效益、效率三個方面均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并能采取有效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的系統過程。
三、如何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各科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帶有實踐性教學的機械專業。由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性、直觀性、拓展性等特點,所以很多老師在教學設計時都在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學科能充分依賴信息技術的有時來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即如何保證涌現帶技術增強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在此,我想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目標的科學性與彈性
目標對教學具有指向性作用,有沒有目標、目標是不是科學合理對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意義重大。因此首先要明確科學的信息化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信息化教學目標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上。
明確了信息化教學目標之后,還應該考慮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具體目標設定的彈性問題。我們在信息化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就應該有一定的彈性,避免“一刀切”現象的發生。要依據特定的信息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傳統教學目標為基礎,制定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適的彈性目標,以便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2.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情境的協調性與流暢性
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應該是一個處在動態和諧與平衡之中的流暢過程。?因此,我們所創設的信息化教學情境應該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基礎,教學各要素與信息技術資源等相互協調、貫通一氣的生動場景。
首先,信息化教學資源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充分考慮信息化教學其他各要素和內容的特征和狀況,要努力與其保持協調一致。其次,在信息化教學情境與信息化教學其他各要素協調一致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力求具體的信息化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在這方面,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和教學藝術等將發揮重要作用。
3.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策略的合理性與靈活性
信息化教學資源策略是在信息化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選擇或設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以及各種教學問題的靈活應急處理策略等,在具體實踐中教學策略表現為教學方法和技能的具體實施過程。教師應該依據不同的信息化環境狀況等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和有替補方案的信息化教學策略,確保信息化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不能僵化教條,在信息化條件等發生變化時不會及時變通。
4.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評價多元性與發展性
教學評價是為了檢驗教學效果,如何開展信息化教學資源評價對有效信息化教學的理解有指向作用。在信息化教學資源評價中應該堅持兩個原則,即“多元評價”原則和“評價為了發展”原則。信息化教學活動具體形態的的多樣性帶來了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如評價包、電子作品集等等。
另外,信息化教學資源評價的目標是為了檢驗信息化教學狀況,促進信息化教學的健康發展,既包括接受信息化教學的學生的發展,也包括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教師的發展。因此我們在信息化教學資源評價時還要考慮全面發展的問題。
四、結論
總之,時代的進步更應體現時代的教學,如何做到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自主創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的支撐,尤其是資源庫的建設尤其關鍵。我國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起步較晚,加上在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探索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堅持科學、高效、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資源庫,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偉平,楊世偉.高校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設計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1):103-106.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26-27.
[3]閆彬,黃榮貴,趙炳強.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2):72-7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莆田市職業教育改革研究課題“信息化教學資源在中職機械專業教學改革中應用的研究”(立項編號:ptzj20180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