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 李志宏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政府工作報告》),在與往年相比篇幅大大壓縮的情況下,仍有多處提及養老,充分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問題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折射出濃厚的敬老愛民情懷。特別是養老服務業發展,始終是兩會代表關注的熱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重點。我國養老問題的破解,重在資金,要在服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一系列降成本、激活力、擴內需、惠民生的政策舉措,內容簡潔,務實管用,必將助力后疫情時期我國養老服務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形成破解新時代養老難題的“中國答案”。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市場主體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普遍面臨運營成本大幅增加、營業收入銳減的問題,眾多保本微利經營的養老服務企業可持續經營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度過難關,強調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留得青山、贏得未來,這讓廣大中小微養老企業在疫情“沼澤”中看到了希望,穩定了預期。
在稅費負擔、企業經營和融資成本等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諸多涉及增值稅、所得稅、養老保險費率等減稅降費的階段性政策和制度性安排,這些多重利好的疊加,將顯著降低養老服務企業的稅費負擔、生產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有效緩解困擾養老服務業多年的“運營難、融資難、盈利難”等老大難問題。
一線養老護理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現有從業人員缺乏培訓、文化技能偏低等問題,始終是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一目標的實現,將有利于增加養老護理人員供給,緩解養老服務業“用工難”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等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有利于降低養老服務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準入門檻,破解民間資本投資面臨的“玻璃門”和“彈簧門”問題。同時,包容審慎監管,有利于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為養老服務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提供更加包容性的市場環境,促進養老服務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近年來,受差異性政策扶持的影響,一些民辦養老機構出現“定位難”,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取向上難選擇,掛“兩副牌”的現象比較普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這有利于破解營利性和非營利養老機構的政策待遇差,推動更多民間資本選擇注冊登記為工商企業,進行市場化運營。
互聯網、數字化,正在改變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業態。在疫情期間,不少老年人線上消費習慣快速形成,養老服務企業線上營銷模式增多,充分證明“互聯網+養老”潛力巨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相信后疫情時期,“互聯網+養老”行動步伐將加快,養老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提速,養老服務業信息化水平將顯著提升,特別是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期。
養老服務業發展具有拉動消費、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多種經濟社會效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養老、托幼服務放在推動消費回升部分,顯示出政府對老齡化快速發展背景下養老服務消費市場增長的信心,以及通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來培育新興消費增長點、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期待。
養老服務需求是多層次、多樣化的,既需要政府提供的兜底性基本養老服務,也需要市場提供的高品質、個性化養老服務。今后,隨著“60后”陸續進入老年期,這一“新生代老年人”有更強消費實力、有更強消費意愿、有時尚品質需求、有獨立個性追求,他們將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強勁需求驅動力,養老服務業的產業屬性也將更加明顯。因此,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拉動內需的當前選擇,也是擴大內需的長遠之計。
《政府工作報告》中擴大有效投資的“兩新一重”建設措施,為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利契機。比如,“新基建”中的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等基礎設施建設,將為養老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化技術和原創性技術創新支撐,產業賦能步伐也將隨著“新基建”提速而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家庭團聚式”就業安家需求,將帶來養老服務需求增量;新型城鎮化建設產生的產業要素和需求聚集效應,為養老服務機構和企業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提供了有利條件;改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和發展社區服務,不僅提高了老年人居家社區生活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適性,也為老年宜居產業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新空間。
在受到疫情嚴重沖擊、一季度GDP負增長的嚴峻形勢下,《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的莊嚴承諾,提出要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確保近3億人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一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彰顯出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
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很大,但現階段老年人的低支付能力與服務的高供給成本之間的矛盾,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繁榮發展的根本原因。破解這一矛盾,既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來優化供給、降低成本,也要提高老年人的實際支付能力,從而實現養老服務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到2020年,我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6連漲,不僅為退休人員生活得更有尊嚴提供了根本收入保障,也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有效需求支撐。“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帶來的成本下降,保障和改善民生舉措帶來的實際收入增長,將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走向供需良性互動、高水平均衡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