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每個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和不同的人對話溝通幾乎每天都在進行。怎樣在對話中保持平和、冷靜,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達到效果,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我努力修煉著。近年來,在與各級各界、各行各業、同仁同事對話溝通中,學校的整體與局部工作都能有條不紊推進、循序漸進深入、低耗高效收獲。學校工作做整體、做細節;做系統、做要素;做專業、做文化;做特色,做品牌。在學校形成“以學定教”上好每一課,“低耗高效”干好每一樁,“盡己所能”挑好每一擔,“比學趕幫”接好每一棒的濃郁氛圍。常態化工作全程做實、做亮;計劃外“接連指令”認真接受;一系列“光榮任務”努力完成。每每項項,不手忙腳亂;林林總總,均條線縷析。學校本著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政策,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原則,助力師生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安身立命之本,我也不例外。常規課,課表上每周固定兩節;主題課,年級跑班形式全覆蓋;公開課,每學年三節雷打不動。有遠赴西藏、貴州、吉林的支教課,有江蘇省內結對的送教課,有市內鄉村教師的觀摩課,有區、校內骨干教師的研討課。通過與學生、教師近距離地對話,觀察學生的問題,學生之間的差異;觀察班級的問題,班級之間的差異;觀察教師的問題,教師之間的差異;然后,我們一起來思考,一起來探究,一起來解決;最后,改變我們的課堂,改變我們的關系,改變我們自己,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對話教育”是一種方法,一種原則,也是一種教育的目標。對話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人性的成長,所以我們在目標定位上追求“三新”:一是新的關系,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習興趣,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二是新的共識,研究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三是新的自我,對話教育是用人性重構課堂文化,用交流啟迪學生智慧,用平等培育師生的人格力量。對話教育的課堂教學要努力做到“三個轉變”,即換一個角度,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變一下指標,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掌握;尋一個境界,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校以蘇州大學百年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核心理念凝聚每個教師共同認可、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觀。學校通過精神塑德、學科潤德、校本修德、儀式育德、導師養徳、攜手弘徳,培養教師的高尚師德。同時,我們提倡“做六有教師”,即有境界的教育者,有思想的塑造者,有目標的設計者,有計劃的規劃者,有行動的實施者,有智慧的管理者。
我與每一位教師對話,關注每一位教師,規劃每一位教師,讓每一位教師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給每一位教師提供展示的機會和平臺,以有效的機制推動教師馳入快速發展的高速路。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為每位教師私人訂制個人的發展規劃,通過養氣式閱讀、反思式教學、同行式培訓、對話式研修、階梯式成長,來營造積極的教學研究氛圍。學校從學術水平維度、技能維度、年齡維度綜合考慮,通過國家培訓基地、省級示范基地、市創新共同體、區名師工作室、校名師協作組,形成了五個不同層次的學習聯盟會,按照“自我申報、組織備案、項目管理、定期交流、成果共享”的流程運行、管理,提升活動質量,推動教師抱團發展,整體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第二實驗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