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實施鞭刑(圖/IC photo)
據沙特《歐卡茲報》4月26日報道,沙特最高法院在一份文件中強調,鞭刑現在正式被廢除,改為對犯罪者量罪判刑(進監獄)、罰款或者二者同時使用的懲罰手段。文件指出:“這項決定是根據國王薩勒曼的指示,及在王儲穆罕默德的直接監督下實行的改革。”輿論普遍認為,此舉意味著“在沙特實行多年的鞭刑從此消失”,廢除鞭刑,標志著沙特司法改革進程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鞭刑,這個讓人聞之喪膽的字眼,是沙特不少人心中的噩夢。多年來,沙特阿拉伯保留了很多傳統的刑法,鞭刑就是其中之一。
鞭刑存在于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無論是猶太人、埃及人、波斯人還是斯巴達人、羅馬人,都使用過這種刑罰,初期主要是針對奴隸的刑罰,在后來漸漸發展成為一些國家對婚外情、通奸、酗酒滋事、殺人等罪行的懲罰手段。鞭刑,顧名思義,就是執刑者以鞭子抽打犯罪分子,這種鞭以竹片或藤甚至是牛皮制成,鞭打的部位是犯人的臀部。有知情者指出,鞭刑的打法是極“講究”的,“鞭子非常鋒利,一鞭子下去就會皮開肉綻”。如果受刑者無法一次承受,鞭刑會分多次進行,絕不會讓受刑者“好了傷疤忘了疼”,新傷加舊痛的輪回,加上永遠不會消失的鞭痕,受刑者估計一輩子都忘不了。多年來鞭刑一直是沙特阿拉伯最常見的懲罰形式之一,對于那些犯下婚外情、通奸、擾亂社會治安、酗酒滋事、殺人越貨等罪行的罪犯,都會被沙特法院判處鞭刑,而被實施鞭刑的罪犯會被打得皮開肉綻、體無完膚。
沙特阿拉伯通過鞭刑懲罰無數的罪犯,有些判決甚至是數百下的鞭刑。根據沙特法律,未婚同居被發現抽100鞭,誣告他人通奸抽80鞭,酗酒80鞭。某人可能被判了有期徒刑,但是去監獄前還要額外挨一頓鞭子。由于鞭刑極其“殘酷”,這一懲罰方式不僅受到沙特人權組織的譴責,而且遭到國際人權組織的強烈批評。
沙特鞭刑最著名的判決案例是沙特博主拉夫·巴達維。據當地媒體報道,巴達維曾創建了一個名叫“沙特自由主義網”的網絡論壇。2014年,因抨擊沙特政治和社會弊端,巴達維被判處10年監禁和鞭刑1000下。“對巴達維的鞭刑分20周執行,每周50下。”沙特《阿拉伯新聞報》報道,這一判決是2000年來做出的最嚴重的鞭刑判決,此事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雖然巴達維逃過死刑,但“連續20周每周被鞭打50次的刑罰無異于慢性死刑”。
2015年1月9日,巴達維在執刑人員的押送下,被帶到了沙特西部的吉達市,被當眾施以第一場鞭刑。第一次鞭刑后,1984年出生,患有糖尿病的巴達維已經命懸一線了,針對他的第二次鞭刑只好延期,因為法醫說他的身體太弱,尚不能受刑。根據法律要求,巴達維是不能在鞭刑現場被打死的,必須活著執行完全部鞭刑。
不過,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據《阿拉伯新聞報》報道,至今為止,沙特官方只對巴達維執行了50下鞭刑。
鞭刑,是當今世界上極少數國家使用的一種酷刑。除了沙特,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博茨瓦納等非洲國家以及伊朗、阿富汗、文萊、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也還在實行鞭刑。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是新加坡的鞭刑,并且仍在實行。
新加坡的刑法制度源自英國和英屬印度的刑法。1948年新加坡監獄調查委員會記錄了如下獄規:“對于嚴重違反獄規的犯人,可由監獄當局判處藤鞭最高12鞭,或由來獄的法官判處藤鞭最高24 鞭;對于15歲以下未成年犯,只能由來獄法官判處最多細藤6鞭。鞭刑的行刑部位是犯人的臀部。對成年犯使用的藤鞭直徑不能超過半英寸,對未成年犯應使用細藤鞭。”
據了解,對于未成年犯應使用的細藤鞭是用一種堅硬的藤條制作而成的,打臀部時不會一次全部打完,打完第一下,就會有人來給你涂抹止痛膏,過幾天再打第二下,再涂,以此類推,直到6下全部打完。6鞭下來,受刑者在未來二三個月內會處于能趴不能坐的狀態,而且身上會留下一輩子消不掉的疤痕。用藤條制作的這種刑鞭長1.2米,粗1.3厘米。在行刑前,刑鞭會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充分吸水,增強柔韌性。監獄局表示這樣做是因為干燥的刑鞭在行刑時可能斷裂,一旦斷裂藤條上的藤刺就會扎到犯人的皮肉里。
新加坡刑鞭的要求是一鞭下去,“皮肉皆開”。沒受過鞭刑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受刑人的痛苦。一位受刑者回憶說:“我閉著眼,咬著牙,等著第一鞭打下來。然后我聽見‘啪一聲鞭響,血從我身體里流出來了。那種疼痛無法形容。如果有比‘慘'程度更深的形容詞,就該用那個詞。如果我在受刑時沒被綁著,我肯定會憑兩只手爬到墻上去。”上述是受刑者對第一鞭的感覺。
此時此刻,“我已經嚇得不斷抖動,就像一片樹葉。然后,我聽見鞭子呼嘯,一秒鐘后,我覺得刑鞭咬進了我的屁股里。我嚎叫、掙扎,好像一只瘋了的動物。當時我想的就是‘跑——如果我沒被綁住的話,一鞭能讓我跑一英里那么遠……鞭子一下一下抽下來,一分鐘一下。最后一鞭打完,我頭昏眼花,癱在刑架上。我流血的屁股疼得直抽動,好像著了火。”
鞭刑有多厲害?從上述描述可以窺見一斑。據說,有的犯人會疼得小便失禁,有的會直接昏死過去。
新加坡法律規定,鞭刑時獄醫必須在場。受刑超過3鞭的犯人在受刑后經常會休克,有的則癱倒在地,這個時候,獄醫就會派上用場,“他們走上前把他救醒,給傷口迅速消毒處理”。獄警表示,也有犯人在受刑時會假裝昏死,但這騙不過獄醫。
在新加坡,對至少30種罪名實施鞭刑。鞭刑是強制刑(必判鞭刑,不能減免),至今適用鞭刑的罪行名單還在延長,其中既包括強奸、搶劫、販毒等重罪,也包括較輕的罪行如非法擁有武器(長刀、匕首等都算)、涂鴉(包括在公共場所或公共設施上)、挾持人質、重犯吸毒者、逾期逗留超過90天等。
在新加坡,人們有鞭刑恐懼癥,人人“談鞭色變”。該刑法遭許多人權組織詬病。不過,在新加坡人看來,“鞭刑的意義不在于實施,而是威懾,有這樣一個制度在,人們就會有顧慮,就不會肆無忌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減少犯罪的發生”。“新加坡民眾多數支持鞭刑。鞭刑的結果是在他們的屁股上留下終身鞭痕,這正好達到教育的目的,提醒他們再也不能犯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位學者如此為鞭刑辯護。
廢止酷刑和刑法輕刑化是目前國際刑法的發展趨勢。1984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的公約》。該公約第一條明確規定酷刑的概念:“為了某人所作或涉嫌的行為對其加以處罰……,蓄意使某人在肉體或精神上遭受劇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為,而這種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職人員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職權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許下造成的。”這一概念為各國所接受,目前已有 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這一公約。不難看出,沙特鞭刑屬于酷刑之列。
在沙特,不僅平民百姓,甚至沙特部分王子,也曾因行為欠端、不遵守王室規范和禮儀等受到過鞭刑的懲戒。有沙特媒體稱,廢除鞭刑,這是國王及穆罕默德王儲進行改革的“一大飛躍”。沙特人權委員會主席阿瓦德也表示:“這項改革是沙特阿拉伯人權議程上的重要一步,只是沙特阿拉伯最近進行的諸多改革之一,將來會有更多改革。”
中東媒體認為,眼下,在沙特舉國勁吹改革之風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沙特領導層一直積極推進各項社會和經濟改革使沙特變得更加現代化的形勢下,鞭刑在沙特國內一直存在爭議。此次最高法院宣布予以廢除可謂正當其時,順應民心民意,受到各方歡迎。根據沙特最高法院的聲明,未來法官的判決只能選擇罰款與徒刑,或社區服務等處罰。
除了取消鞭刑以外,沙特阿拉伯還將取消對未成年人的死刑判決。另據英國《衛報》4月26日報道,沙特人權委員會主席阿瓦德在一份聲明中援引一項王室法令稱,沙特將取消未成年人罪犯的死刑判決。阿瓦德表示:“這項法令有助于我們建立更現代的刑法。”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