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



“我只是一名裁縫。”
以“裁縫”自稱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并不多見。大學時期擔任劇組服裝造型師的張突然,曾被一套又一套的中式古裝“圈粉”,也特別著迷于中國傳統刺繡工藝。甚至在劇組看到國外的服裝設計時,心里會萌生出一個特別的想法:做一名中式服裝設計師,繡出東方美。
在張突然看來,大部分的中國傳統面料與工藝,因沒有與現代生活接軌而逐漸消失與失傳,他想用獨特的設計手法,將現代元素與中國傳統元素相結合,打造新中式漢服,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國風之美。
三寸之力,盛京出道
誠然,在許多人眼中,刺繡是繡娘們干的活。很難想象一個地道的東北小伙能穿針引線。而在張突然心中埋下的設計夢,就像一粒種子,逐漸萌芽。
2015年,張突然畢業后回到家鄉沈陽,創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品牌“三寸盛京”,整合了數十位中國頂尖的手工藝人,采用世界頂級面料,將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作品時尚化、品牌化。張突然創立品牌的初衷,是想做一個高級成衣定制品牌,且是傾注著匠心的品牌。品牌的命名也頗為講究:“三寸”取自于道家學說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味著創造的力量。而“盛京”是一朝發源地,兩代帝王都,幾百年前的昌盛與衰敗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展。
與傳統漢服相比,品牌保留了中國傳統工藝刺繡以及其他織造的技法,在服飾紋樣上大做文章。張突然所設計的服飾,在紋樣上已從較為老派的牡丹、鳳凰一類,變為風格更為清爽的中式亭臺樓閣、自然山水等融合現代審美的紋樣。
“你好,紐約時裝周。”
服裝設計做得風生水起之時,2018年的一封來自紐約時裝周的邀請函把張突然“嚇壞”了。他一度認為那是虛假的邀請,直到他在官網刷到了自己的名字才平靜了下來。那時候他才24歲,他并沒有想到,設計領域的金字塔能向他拋來一束橄欖枝。
2019年,張突然以破竹之勢,把名為“浮生”的國風大秀搬到了紐約時裝周,與導演姜歡共同打造了一場突破文化視域,融合青年風尚和中國古典韻味的中國風大秀。其實,在秀場開幕之前,張突然的心一直懸著,他擔心國風元素能否得到外國人的認可,他們能否理解服飾圖案的意義。可這樣的擔心似乎是多余的,謝幕時,秀場此起彼伏的掌聲讓他的心真正安定了下來。
“浮生”二字,蘊含著人生環境中的漂浮不定以及生活中稍瞬即逝的“小確幸”,中國哲學里“浮生若夢”所折射出的閑適與大氣,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浮生”系列的面料上,張突然花了一些“小心思”,1 200顆釘珠繡成的蝴蝶、精巧玲瓏的金魚和輕云出岫的仙鶴均為法式釘珠刺繡,他將西式的立體裁剪與中式的傳統平裁相融,通過極為輕薄的面料和重工刺繡的對比,打造出紐約時裝周上飄渺自由的漢服佳作。
每一件服裝,都由三寸盛京的設計師團隊原創設計。式樣的定稿,面料的敲定,后期的制作,傾注著大家的心血。他們用一種國際通用的審美,將具備中國傳統工藝與文化美感的中國設計展現在世人面前。
西方的服裝大多以“形”為本,通過服裝來塑造人的形體。但是東方服裝更多以“禮”為本,優秀的設計都是通過禮儀和哲學作為根基,塑造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大眾所接受的,畢竟沒有人會抗拒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張突然看來,雖然中式漢服在全球時裝界的出現較晚,但國風服飾傳遞出的率真與美好從不會缺席。
而后,品牌三寸盛京以及張突然的名字,出現在了紐約時裝周的官網,西方媒體將其評價為“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自稱“裁縫”的張突然也被賦予新的名字——“紐約時裝周上最年輕的華服設計師”。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張突然接連攜手三寸盛京在美國紐約時裝周、法國巴黎時裝周、中國國際時裝周等知名時裝周亮相,用一針一線串起了東方服飾之美。
花了時間熱愛而已
“我用十年的時間,把‘你帶我面前。”
張突然所說的“你”,正是漢服。在國風邁向“新國風”的大環境下,漢服也應該有不同于傳統的新派理解。在國內很多的設計師眼中,漢服創新是秉承傳統,卻囿于傳統——這是一個很難平衡的天秤。
在漢服的制作工藝層面,“秉承”二字貫穿古今。如今的漢服高級定制,大多采用傳統手作工藝,從紋樣到細節,再到縫合方式,傳統手作有超越現代生產機器的“靈魂”。服裝上的每處細節都能讓人看見手工帶來的溫度,其成品自帶幾分情懷,這也正是中國設計回歸本質的體現。
而囿于傳統,往往是新銳設計師們最難突破的窗口,因為找準創新的方向是需要花時間的。一件好的漢服作品,就像張突然所說的那樣,時間才能讓目光清晰地聚焦在更多新潮設計上,才不至于陷入傳統的“漩渦”。一件優秀的作品要被世人看見,沉心磨煉十年不算長。
準確地說,張突然并不是突然“躥紅”的,而是扛著許多人的不理解,數著時間一步步走出來的。他所創立的品牌三寸盛京,也并非讓漢服一夜走紅,因為漢服文化本身就帶著瑰麗與美好的屬性,他只是將漢服文化展現得較為完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