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R44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01
鑒于多家睡眠中心咨詢疫情期間的睡眠監測相關工作安排,為保證安全、規范、專業地進行睡眠監測工作,參照國家相關防控標準與平時臨床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建議。本建議僅代表專家組意見,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同道指正。
1 總體原則
鑒于大部分睡眠疾病屬于慢性疾病,在疫情期間建議暫停睡眠監測工作,以避免輸入性傳染。疫情期間,極個別必要監測的患者(通常是睡眠呼吸疾病)應用睡眠監測室外睡眠監測設備(Out of Center Sleep Testing,OCTS)在監測室外進行,建議使用一次性傳感器(可以不佩戴口鼻溫度傳感器)。疫情控制后,按照國家和所在醫院的具體要求,參考本建議,可以逐步開展工作。
2 患者收治流程
醫療機構接診患者請參考患者收治流程。見圖1。
附注:
1)所有就診患者包括兒童必須填寫《預檢分診表》;
2)詢問有無湖北省活動史及接觸史,有無發熱癥狀,近三天有無服用感冒藥、退燒藥;
3)測體溫,給發熱患者發口罩;
4)接診醫務人員防護:外科口罩、帽子、手套(隔離衣及護目鏡的佩戴按各醫院對各相關科室防護設備的要求執行)。
3 睡眠監測流程
3.1 睡眠監測前,物品準備
1)技術員防護設備:帽子、外科口罩、工作服、雙層手套、鞋套,需要進行上呼吸道操作(如吸痰,咽拭子等)時佩戴護目鏡;
2)患者防護設備:建議著裝院內經消毒病號服;如有條件,盡量使用一次性配件。
3.2 睡眠監測時,醫護人員均需采取一級防護措施,具體如下:
1)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及帽子每班接診不同患者前必須更換手套以及手消毒);
2)佩戴口罩前和摘掉口罩后須進行手衛生(七步洗手法);
3)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做好操作室消毒清潔工作并簽字交接。監測室最后一班負責打開紫外線燈,并做好消毒時間登記;
4)與患者接觸前,請患者佩戴好口罩,減少與患者交談,與患者保持盡量遠的距離;
5)安裝電極前、后洗手,操作時需佩戴雙層手套。
3.3 睡眠監測后,消毒和防護
1)金屬電極、傳感器:a.如有可能,盡量使用一次性傳感器;b.金屬傳感器(金盤電極及紐扣電極):檢查電極線是否有膠及殘余電極膏,使用除膠劑及清洗劑清洗;c.用溫和的水或清潔劑清洗電極盤及電極線,用軟毛刷清除表面電極膏或凝膠;d.置于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10 min,徹底沖洗電極線及電極盤,在空氣中自然干燥備用;e.電極連接處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2次/d;f.電極線插入電極盒之前,確保插頭及凹槽內干燥;
2)其他傳感器:口鼻溫度傳感器、鼻壓力傳感器、胸腹帶、鼾聲傳感器、麥克風、指脈氧、體位傳感器。
如有可能,盡量使用一次性傳感器;每次使用前后,檢查傳感器是否有異物殘留,并使用脫膠劑如乙醇;每次使用前后,使用75%乙醇消毒備用。
4 壓力滴定及無創通氣治療
疫情期間,建議暫緩壓力滴定。對于確需進行壓力滴定及啟動無創通氣治療的患者,建議由睡眠專家和呼吸科專家會診,考量其獲益及潛在風險,決定治療方案及治療場所,推薦采用家庭自動壓力滴定,均需采用一次性面罩、頭帶及管路。對于個別患者,經睡眠專家及呼吸科專家會診后,確需在睡眠室進行壓力滴定及無創通氣治療的患者,建議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4.1 治療環境與醫務人員 1)單間病房;2)減少醫務人員和其他人員的進入次數,進入病房時應嚴格佩戴個人防護設備;3)嚴密監測醫務人員是否存在感染癥狀。
4.2 設備 1)住院患者住院期間需佩戴呼吸機,建議其自備呼吸機、面罩及管道,單人單用;2)面罩、管道、頭罩、加溫加濕器每次使用后用溫水清洗,置于巴氏消毒液中浸泡30 min,觀察液面無氣泡,保證充分浸泡、清洗,擦拭晾干備用。
5 監測室消毒防護
1)監測設備如電腦、頭盒、放大器等設備首選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蝕的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2次/d。遇污染時及時消毒,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地面消毒使用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d。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2次/d,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3)空氣管理和消毒,如無疑似或確診患者,紫外線消毒1次/d;
4)對監測過疑似患者或者診治過確診患者的監測室每天進行終末消毒(穿隔離衣)使用空氣消毒機消毒后再用紫外線消毒;
5)診療設施、設備表面、高頻接觸表面如床欄、床旁桌、呼叫器、監護儀、微量泵、門把手、計算機等表面首選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消毒人員著裝要求帽子、口罩、工作服、雙層手套、鞋套。
監測室消毒防護情況需填寫《監測室消毒監測登記表》,具體如下:
附表1 監測室消毒檢測登記表
附注:
1)含氯消毒液現配現用,不得超過24 h,使用前用測氯試紙測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2)泡騰片有效氯含量0.5 g,配置濃度2 000 mg/L;
3)專人負責監測室日常感控檢查。
6 監測室培訓、檢查與督導
1)感控員、住院總負責科內日常感控檢查,科主任、技術組組長、護士長負責督導;
2)感控員按需開展感控培訓,傳達最新感控安排;
3)上班期間在崗在位,工作人員每日測2次體溫并做好登記。
7 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處置流程
各醫院均有各自的報告流程,本流程僅為建議模板,應該以本醫院流程為準。
附注:
1)須注明醫療值班、感控辦、防控指揮部聯系方式;
2)陪同人員防護:N95口罩、帽子、手套、鞋套、隔離衣、護目鏡;
3)監測室需要配備隔離室、清潔區、污物處理區。
注意事項:
1)請妥善保管本表,就診時交給醫生;
2)接診醫師務必核對,發現本表信息錯誤,請讓患者重新填寫一份,醫生和患者分別簽名,收取保存;
3)需轉診到其他專科,請指引患者到相應專科就診。
8 密切接觸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醫護人員的處置程序
1)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應相對隔離、避免到處走動、避免廣泛接觸;
2)出現發熱、咳嗽、氣短等癥狀時應當立即隔離、并進行相關檢查;
3)結束工作時,應當行咽拭子檢查、血常規檢查,有異常接觸者接受隔離觀察,無異常接觸者普通隔離2周后上崗工作。見附表2。
本文參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國衛辦醫函[2020]77號)、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頒布的《醫療機構內新型灌裝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國衛辦醫函[2020]81號)等資料。本建議由中國睡眠研究會教育委員會技術專家討論形成,參與專家(按姓氏拼音順序排名):韓芳、何國華、劉艷驕、王菡僑、王莞爾、吳惠涓、許艷、于歡、張曉蕾、張斌、周俊英,執筆人:許艷、張斌。